“特殊時期”造就的古巴生態模式,還會延續下去嗎?

用戶68042581


前幾年有一段時間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就是要去古巴走一趟,潛意識裡卡斯特羅應該大限將至,而作為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之一,將很可能在卡斯特羅去世後迎來政治或者經濟的大改革包括跟美國關係的調整。事實上在去過古巴之後不久卡斯特羅就去世了,他的弟弟接位,也提出了一些經濟改革措施,總體似乎沒有太大變化。

作為一名七零後,而且經歷了三十年改革開放目睹和親身經歷了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極大差異,此時去古巴,很有一些懷舊的心情。

古巴物質非常匱乏,世面能找到的水果種類不多,印象中就是香蕉為主,而古巴的氣候應該很適合水果類植物生長。我們的結論是老百姓沒有積極性去探索哪怕是中國類似大棚種植這種農耕技術。窮但是有基本生活保障,東西少但是基本的例如麵包,雞蛋是有配額給的,配額內的價格非常便宜,雞蛋折人民幣幾分錢。

一部分古巴人依賴於海對面的親人每年寄錢過來,不少古巴家庭都有親戚在美國,海對面的佛羅里達州更是不少,以古巴人的收入水平,一年寄二百美金就能生活的下去。這也是古巴人懶惰原因之一

古巴的國營企業和九十年代的中國類似,一個好單位是人人羨慕,好單位根據行業確定好比當年我們能進入銀行,稅務,政府單位,人人羨慕,而在古巴,如果能進入專門製作雪茄煙草廠,則是非常好的待遇,月薪可能達到數百人民幣。然而大部分國企就跟我們國內九十年中後期一樣,到了上班時間,走到廠門口,工人扎堆聊天,因為沒事幹

古巴的現狀和目前全球尤其亞洲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相比較而言顯然是不能讓老百姓滿意的,然後他的制度能否改善也不取決於老百姓,現有的制度能否走長遠取決於領導人的決定,取決於卡斯特羅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