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自卑與超越》,感觸頗深,每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自卑情節,或者在某一處比較自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窗邊的貓姐

【導語】: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繫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我們必須超越自卑,讓自己更優秀,過更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

阿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出生於維也納郊區一箇中產階級猶太人家庭,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也納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之一,同時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阿德勒一生閱歷豐富,磨難頗多。他在幼年時期患上了佝僂病,看上去又矮又醜,又曾在5歲那年患上肺炎險些喪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之前感到自卑。

但生活的挫折並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超越自己。他一生閱歷豐富,他的學說貼近生活,充滿樂觀氣息,極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內容簡介】:

  •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啟迪我們去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

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是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通俗性讀物。但通俗中包含著極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學術價值。

  • 在本書中,作者提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情感,在於正確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嬌縱、被忽視的兒童,以後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家長和教師應培養他們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

如果沒有周圍人的關懷認可,我們會感到孤獨迷茫,無所適從,會對生活的意義提出質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怎麼可能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溫暖的集體,融洽的關係,但有幾人為建築這氣氛而努力過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終究是行不通的。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阿德勒告訴我們:

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與他人的團結合作之中獲得滿足。

奉獻的意義是廣泛的,在班級之中,我們與同學團結合作,為建築一個溫暖的集體奉獻力量;在單位之中,我們與同事團結合作,為單位的生存發展奉獻力量;作為一國公民,我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奉獻青春;作為人類一員,我們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奉獻生活。

奉獻就意味著犧牲,這犧牲換取的是大家的團結合作,從而產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實是很軟弱的,如果人類不合作,那麼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可以輕易的置人於死地,人卻成了世界的主宰,因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團結合作來維持基本生存,但團結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人是社會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沒有團體社會的認可,人會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當然,阿德勒對生活意義的詮釋,只是從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走出空虛孤獨的旋渦。人活著僅靠積極的態度是不夠的,還應有正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但從構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講,阿德勒的觀點是科學的。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信心,取得成功。

作者通過四部分為我們講解關於自卑心態有關的一切知識。

第一部分(第1章):生活的意義

第二部分(2-3章):自卑的定義

第二部分(4-8章):自卑感的預防

第三部分(9-12章):如何超越自己,解決自卑心態---合作的重要性

書的第一章就探討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是從人的一生為出發點,探討了人一生的經歷以及意義,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很多觀點都是很有啟發性的。

但成為聖人談何容易,我們終究是擁有七情六慾的凡夫俗子,無論再告訴自己要專注當下,我們依然難免會做出各種各樣並不理智的行為

而這本書,則告訴了我們自卑心理的前因後果。

1、什麼是自卑: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會做出一些自己明知道並不理智的行為?比如沉迷於忙碌的狀態中,逃避可能出現的困難,刻意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不想與任何人產生交流,對別人的優秀感到痛苦,無法忍受別人的忽視,想方設法報復他人,或是突然間大發脾氣甚至是傷害他人……等等。我們經常會把這些行為歸結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但其實這些行為的本質,都是源於我們的自卑。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2、自卑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擁有的自卑感,往往源於童年的經歷:家庭的貧困、父母的忽視、他人的欺凌、生理的缺陷等等。這是因為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強,但是解讀能力很差。

當我們感受到痛苦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甚至於遭到父母的責罵,我們就很容易將這些痛苦當成自己的過錯,把這些痛苦內化成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從而形成自卑。

3、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卑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當我們對面臨的問題沒有做好恰當的準備或應對,而且認為自己無法解決時,自卑感就出現了。

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卑而感到緊張,不過,正是因為有著自卑感我們才會超越,正是因為超越才得到成長,所以自卑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所做的絕大多數行為,其實都是在錯誤地面對自卑。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4、錯誤面對自卑的方式——尋找優越感:

我們往往會選擇兩種方式來面對內心的自卑。一種是營造內心的優越感:比如我只要不去努力,就不會暴露自己的能力不足。

一種是追求外在的優越感,比如我必須要比別人努力和成功,才可以掩蓋自己的能力不足。這兩種表現的原因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害怕自己能力不足帶來的自卑感。

同理,當我們害怕受到別人傷害時,既可能通過封閉自己來營造內心的優越感,也可能通過傷害和報復他人來追求外在的優越感。所以,我們絕大多數不理智的行為,本質上都是通過尋找優越感來掩蓋自卑的行為。

5、正確面對自卑的第一種方式——認清自卑:

所以,如果想要正確面對我們的自卑,第一種方法是從根本上認清我們的自卑:當我們不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時,或者我們不把別人的態度當作傷害時,我們的自卑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沒有自卑感,很多都只是普通的事情而已,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很難理解他人痛苦的原因。

但當局者迷,如果想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自卑感,首先要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所在,還要通過學習來掌握認清它的知識,再加上這種自卑感通過長年的積累,已經深深地內化成了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所以僅靠我們自己是很難做到的,必須要得到他人的幫助,這也就是正確面對自卑的第二種方法——學會合作。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6、正確面對自卑的第二種方式——學會合作:

雖然我們的自卑感很難避免,但我們還有另外一種面對自卑的方式,那就是——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來超越自卑。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職業、同伴和愛人都是我們與社會的連接。

如果我們的職業目標是為社會產生價值,與同伴之間更多的是合作關係而不是競爭意識,並且與愛人平等相處、相互關愛的話,我們就能真正跳出尋找優越感的陷阱,從而坦然面對自己的自卑和不足,因為我們將明白人無完人,而我們的不足是可以通過他人的力量彌補的。

7、正確的職業目標——價值

一個正確的職業目標,應該是為社會創造價值。如果我們職業目標只是為了活出優越感,那麼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會滿意。

如果我們努力的方向不符合社會的需求,那麼我們就會陷於忙碌和焦慮之中,而如果我們的行動不考慮他人的利益,我們的行為就會相當不明智,所有的犯罪都是來自於尋找優越感的捷徑。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8、正確的同伴關係——合作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培養的都是我們的競爭意識,傷害的卻是我們的合作能力。自卑情結往往告訴我們,合作中的成功不屬於你,我們總是以競爭意識來面對朋友或同事的關係,但這樣只會讓我們在尋找優越感的錯誤上越走越遠。

相反,如果我們以合作關係來對待我們的同伴,在努力過程中也使別人受益,我們就會更加容易獲得他人的合作,也不會發現別人很難被說服。所有的失敗者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和他人的合作能力非常差。

9、正確的家庭關係——平等

在一個家庭之中,最好的關係就是平等——夫妻之間平等,父母與子女之間同樣平等。夫妻之間應明白雙方的所承擔的責任只不過是家庭勞動分工的結果,絕不應讓自己所做的看起來像是在給予。

父母還要幫助孩子去正確的解讀在生活中面對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身的能力是可以通過不斷訓練得到進步的,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真正的關懷,這樣才可以幫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學會合作,學會關愛別人,學會和他人之間建立連接和關係,用父母對待他的方法去對待別人。

心理學:骨子裡自卑的人,做到這10條,就能克服自己,超越自卑

10、自卑與超越

我們在心底對價值觀和成功的所有評判,最終都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這就是人類最偉大的共同點。心理學就是對合作中缺陷的理解,如果自己和社會、朋友、家人在合作中沒有缺陷,那麼自己的心理就很健康。

所以自卑並不是我們的心理問題,有問題的是當我們感受到自卑的時候去尋找優越感的行為。所以如果想要真正超越自卑,實現自我價值的成長,必須要懂得“合作”、“平等”和“奉獻”。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正是因為不完美,才要去追求完美。

感謝您閱讀完我的這篇文章~

願我們都能超越自卑,遇見最自信的自己!

窗邊的貓姐——一個北方姑娘,三觀比五官正,思想比套路深,一心想持筆到達心靈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