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麼角色?禁食狗肉為何屢引爭議?

4月8日,農業農村部公佈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稱為《目錄》),31種畜禽被列入目錄進行管理。而在《目錄》的說明中強調“狗”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的說法則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狗肉在我國的餐桌上扮演了什麼樣的地位?為什麼禁食狗肉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

食狗肉在中國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在全國兩萬多家名稱中有狗肉的企業中,吉林省數量最多,而整個東北三省的狗肉相關企業佔比則接近全國的四成。狗肉是朝鮮族的傳統食物,漸漸地也影響到了附近地區的其他民族。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麼角色?禁食狗肉為何屢引爭議?


另外,西南地區的廣西和貴州的狗肉相關企業也非常多。每年夏至,廣西玉林市的荔枝狗肉節都會吸引大量的關注。雖然有觀點認為這是近十年才出現的商業化活動,但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當地的文化特點。

如果說東北和西南地區食狗肉是少數民族習慣,山東和蘇北則是漢族食狗肉傳統的體現。著名的漢初將軍樊噲出身徐州市的沛縣,史書記載“以屠狗為事”。沛縣的食狗肉文化顯然對臨近的山東地區影響更深,山東的狗肉相關企業數量在全國也名列前茅。

食用狗肉屬於地方性的餐飲習慣,而之前也有地區性法規禁食狗肉,但是這次的《目錄》卻是全國性的。另外,2月24日,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規定,這次發佈的名單正是對“非野生動物”做出了定義,一旦通過意味著將在全國範圍內禁食狗肉。

成本與售價的不匹配導致更多灰色空間

據估算,每年中國有1000萬隻狗被用於食用,這與動輒以“億”計數的其他主流食用畜禽沒有可比性。

根據亞洲動物保護協會的調查,即使在有吃狗肉習慣的城市中,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吃過狗肉,而其他城市中則有超過八成的人沒有吃過貓狗肉,而且狗肉也並非作為家常菜品。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麼角色?禁食狗肉為何屢引爭議?


另外,相關的調查也證明目前國內的食用犬類絕大多數是從農戶收購,犬類地集中養殖在國內並沒有成型,而大規模的養殖被證明能夠降低養殖成本。

市場的相對狹小,加上沒有普及規模化養殖,使得狗肉的成本非常高。中國農業大學臨床系主任夏兆飛曾在相關報道中表示“即使能夠群養,一斤狗肉的價格也應該超過100元”,這與當前國內狗價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麼角色?禁食狗肉為何屢引爭議?


成本與售價的不匹配與剛性需求很可能形成遊走於監管之外的灰色地帶,甚至違法行為,媒體關於偷盜毒殺狗只的犯罪行為的報道路屢見不鮮。

而散養的犬類給監管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狗肉的安全性很難得到保證。這也是支持禁食狗肉的群體重要的理由之一。

然而這些原因歸根到底還是監管和產業發展的因素,目前並沒有明顯的科學證據證明狗肉不宜食用,反而是中醫中有支持狗肉滋補的說法。

禁止還是加強管理

而從全球來看,真正禁食狗肉的國家和地區並不多,大多數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例如,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菲律賓等等,但是這些國家或地區狗肉並不十分盛行。

有食用狗肉傳統的國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韓國了。韓國在歷史上多次推出禁止吃狗肉的法律或地方性法規,但是很多時候得不到嚴格執行,吃狗肉的習慣反而會反彈或者繞過監管變為背地交易。說明從政府層面禁止一項習慣的成本非常高。

大多數國家都只是將狗肉作為少數人的需求加以管理。

2011年農業農村部同時制定和發佈了《犬產地檢疫規程》、《貓產地檢疫規程》和《兔產地檢疫規程》,至少在這個時候,狗肉、貓肉、兔肉的地位是一樣的,都被納入了肉類產地檢疫體系,但是今年的新的目錄包含兔肉,排除了狗肉和貓肉。

狗肉在餐桌上扮演了什麼角色?禁食狗肉為何屢引爭議?


圖片來源:ourworldindata.org

而除了產地管理,在肉類送上餐桌之前還有一系列的步驟需要加以監管,隨著5G產業中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追蹤整個過程並不是不可能。

少數人的飲食自由和整個社會的效率之間如果權衡不應該只是草率的禁止,而是應該謹慎。正如農業農村部在說明中所說的,堅持科學,突出安全,尊重民族習慣,與國際接軌。

數據來源:

1.《史記 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2.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3.《社會公眾食用貓狗態度調查報告》,亞洲動物基金,2015年6月

4. “玉林狗肉節”制度反思研討會舉行

5. 《被端上餐桌的罪惡與謊言》,亞洲動物基金,2015年6月

6.《中國食用貓狗黑色產業鏈媒體報道統計彙編2001–2015》,亞洲動物基金,2015年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