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句網絡用語,颳風下雨也不能阻擋拿快遞的腳步。相信很多人聽到自己的快遞到了,都抑制不住的開心。一直以來快遞行業都是和消費者需求掛鉤的,服務質量、運輸速度等與消費者相關的問題,也基本決定著一個快遞公司能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
從中國郵政到如今的“三通一達”,我國的快遞行業從無到有,從低谷到高峰,從最開始的0票到2019年的635.2億票,從萬件變成億件。30年的沉澱、積累,我國的包裹快遞數量已經逐步超過了日本、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總和,成為了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快遞寄收市場。
但是在這近30年的快遞行業發展之中,一個又一個的快遞公司崛起又倒下。今天要說的國通快遞,其巔峰時期不輸如今的“三通一達”,可是最終卻走向破產的道路。
國通“前生”
說到國通快遞,就一定提到一個人,他是中國民企500強紅樓集團的實控人,也是國通快遞的“創始人”——朱寶良。其實朱寶良的創業史也是比較傳奇的,他和他的妻子曾經以41億資產登上胡潤富豪榜,而說起他的前半生,其實比普通人過的還要苦一點。
朱寶良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桐廬縣瑤琳鎮,本就經濟困難的家庭在他剛出生不久之後,就迎來了父親去世的噩耗。從小到大,朱寶良算得上是家裡的頂樑柱。1992年的時候,已經30歲的朱寶良帶著僅有的3000塊錢來到了浙江杭州,通過擺地攤賣衣服維持生活。
後來通過地攤生意他賺到了一些錢,便開始自主創業。前前後後開過一個廠兩個公司。不過都不了了之。1995年是他創業道路上遇見轉折的一年,在“退二進三”相關政策的前提下,他把握時機建立了金都實業,開啟了家電城。1996年,投入1500萬元建成了杭州金都鞋城,1997年,耗資1.3億元建立了總建築面積多達6萬平方米的環北小商品市場。三年邁出三大步,每一步都成功,自此,朱寶良開啟了他傳奇的經商之路。在2004年5月,經工商批准,將公司正式更名為紅樓集團。
國通誕生
同時,在2000年的時候,他收購了浙江富春江旅遊股份有限公司49.6%的股權,幾乎壟斷了“中國快遞之鄉”桐廬的旅遊產業。
2006年的時候,他又花費8288.87萬元買下了蘭州民百28.75%的股份,成為了最大的股東。2012年的時候,當時的CCES快遞公司債務纏身,瀕臨倒閉,朱寶良卻花費近20億元收購了CCES,納入紅樓集團旗下並改名為國通快遞。
當時的國通快遞,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PDO追蹤查系統,正是這一點讓朱寶良看中。有了紅樓集團在背後幫忙,蛻變後的國通快遞算是贏在了起跑線上,其巔峰時期不僅在華南、華東、華北等地都有快遞分撥中心,且在全國的員工數量也達到了近5萬人。
國通的背後?
除了近40多家分撥中心和上萬員工,其全國運營的幹線線路在其巔峰時期也多達500多條。2016年的時候,國通快遞的單日票件數量多達上百萬單。看起來與當時的“三通一達”是旗鼓相當。但其實,朱寶良從收購了國通以來,就虧損了將近40億左右。
根據國通內部人員之前透露,他們每天虧損的額度多達200萬元,總共虧損了數十億元。不過,有知情人士表示,這數據明顯是有一點誇大其詞,虧損的金額可能並沒有這麼多,但也不在少數。早在國通快遞成立的第二年,申通、圓通、中通與韻達便和阿里巴巴以及相關集團成立了菜鳥科技。
此後,阿里更是好幾次入股“三通一達”,使得全國的快遞市場幾乎被這四個巨頭所壟斷。沒有跟上步伐的國通快遞,如果沒有紅樓集團,可以說舉步維艱。在被擠壓的基礎之上,朱寶良又耗資40億元想要讓國通快遞快速轉型,在“三通一達”中衝出一條路來。
管理不善、節流問題和浪費嚴重等問題讓國通快遞陷入經營困難和虧損嚴重的境地。2019年國通快遞也宣佈了停工,而朱寶良也在去年底因個人原因被公安採取強制措施。自此國通快遞徹底倒下了,如今的快遞市場上已看不見它的身影了。
但其實,這幾年在快遞行業迅速發展中,國通快遞並不是一個盛極而衰的快遞公司,像被品駿快遞、全峰快遞都是曾經的快遞業巨頭,卻和國通快遞一樣都相繼倒下。可放眼如今的“三通一達”卻如日中天。至於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的新興快遞行業加入市場爭鋒之中,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