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漢初三傑,張良功成身退,韓信反漢被誅,唯獨蕭何功成名就,卻落得自毀聲譽,委曲求全的結局。其中的心酸,身為局外人,永遠無法知曉蕭何心中的想法。

蕭何的出場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

蕭何,是一個實打實的文人,知識分子,剛一出場就在沛縣任職,劉邦小小亭長,與蕭何相比,顯得格外渺小,甚至不入眼。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擋蕭何對劉邦的青睞,無論大事小事都多加照顧。

蕭何是從劉邦起事,到推翻秦朝,到流放巴蜀,到東山再起,到建立漢朝,始終跟隨劉邦的最早一批人中的一員。在功成名就論功行賞時,更是被劉邦冠以居功第一的位置。蕭何所獲得的榮耀與地位,是漢初任何人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物極必反,否泰極來。當一個人的位置被推的越高時,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黴運也就接踵而來。即便是忠心耿耿的蕭何,也不能例外。

韓信叛漢,蕭何被懷疑

誅殺韓信,蕭何功不可沒,受到劉邦嘉獎。《史記》記載:

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

然而,事情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有一個叫召平的趕緊提醒蕭何:

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

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劉邦的賞賜,表面上看確實是獎勵。給錢給人給官職,還加派人手保護保護蕭何的人身安全。無論怎麼看都挑不出一點毛病。但是,蕭何身居相國,又剛剛立下大功,誰敢對其不利呢?與其說是保護,倒不如說是監督。

深得民心,又被懷疑

第一次被懷疑之後,蕭何為了自保,捐贈所有家財支援前線,暫時消除了劉邦的疑慮。沒過多久,劉邦又經常詢問蕭何的近況如何,關心蕭何勝過關心自己。蕭何受寵若驚卻也習以為常。但是,這一切落到蕭何門客的眼中又不一樣了:

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

蕭何愛民,深得民心,政令經他實施,能夠快速實施,這本是好事。可惜,在民間的威望過大,對劉邦而言,就如坐針氈。人生在世,總要有所求,有求,才好被掌控。針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對策,使其為己效命。

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官職,對蕭何而言已經做到最高位。財富,對蕭何而言只需開口源源不斷。聲望,百姓對他的愛戴甚至超過了劉邦。可以說,只要蕭何願意,隨時可以趁劉邦不注意,奪取關中,將天下一分為二。劉邦看似關心蕭何,實際上是時刻監視蕭何的一舉一動,思想動態,防止其叛變。

為民求福,再被懷疑

幸運的是,蕭何通過自毀聲譽的方式又一次逃過一劫,大肆購買田地,收取商人賄賂,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轉眼間變成無利不起早的貪官。

然而,事態卻沒有按照預期的發展。蕭何,無論何時何地總想為百姓謀福祉。

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禽獸食。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把上林苑中的空地讓出來,允許百姓們進去耕種打糧,留下禾稈作為禽獸的飼料。為百姓謀福祉本沒有什麼,但劉邦不喜歡蕭何收買民心,蕭何偏偏要在劉邦對自己有疑心的時候做這樣的事情。

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這一次,沒有人救得了蕭何,蕭何被打入大牢。後來,有個姓王的衛尉侍奉劉邦時,忍不住為蕭何說了幾句好話。劉邦自身又不想真的把蕭何殺了,蕭何才逃過一劫。

劉邦懷疑蕭何的原因

伴君如伴虎,帝王的心思,作為臣子的永遠無法琢磨透徹。劉邦也是凡人,無法擺脫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與寂寞。所以,即便是最信任的蕭何,劉邦也無法完全信任。

在奮鬥時,兩個人常年養成了一種默契,蕭何負責對內安撫百姓,籌措糧草。劉邦負責對外領兵作戰,開疆拓土。這一內一外相互配合,天衣無縫。

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在王朝建成後,最是無情帝王家,跟著劉邦打天下的老人們在長年征戰中都積累起自己的人脈、勢力,有劉邦知道的,有劉邦不知道的。漢朝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經不起一絲風浪。劉邦不能放心任何一個人,也不能完全相信任何一個人。蕭何,也在其中。

蕭何是否值得被懷疑

人心,是最難以琢磨的東西。蕭何沒有叛漢之心,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當初,剛入咸陽,一群沒見過世面的人第一次見到金碧輝煌的秦王庭,想的都是搶奪財寶,只有蕭何,沒有被金財所迷,他很有目的的收集秦朝律令、藏書,為劉邦將來打天下奠定基礎。

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

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在劉邦建功立業的時候,蕭何雖不能跟隨劉邦南征北戰,但是有他在,劉邦總是能夠不缺糧草,損失的兵馬總能否迅速補充,為劉邦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

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在外平叛,蕭何坐鎮關中,有無數次的機會可以奪取劉邦的江山,將天下一分為二,但是蕭何始終沒有,對劉邦始終忠心耿耿。

劉邦對蕭何的懷疑,確實多餘。但是,劉邦即便知道,也不敢相信。因為蕭何的地位太高太高,在民間的聲望太大太大,在朝中的話語權太重太重。無論如何,劉邦都不能放任蕭何,哪怕背上寡薄的罵名,也在所不惜。

劉邦晚年屢屢針對蕭何,蕭何的威脅不亞於韓信,劉邦並沒錯

蕭何的威脅與韓信相比如何

韓信叛漢,劉邦早有提防,通過不斷削弱兵權打壓韓信,使韓信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

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信。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而蕭何不同。蕭何,官居相國,功勞、人脈、勢力、威望絲毫不弱於韓信。韓信是一介武將,缺乏政治謀略,尚且好對付。蕭何是文人,腹有謀略,人心所向,雖然不能武,但不意味著沒有願意為其賣命的武將。更是坐鎮關中,這樣的人一旦叛漢,後果不堪設想。

結束語

蕭何早年跟隨劉邦打天下,晚年屢次被劉邦懷疑。以蕭何的角度來看,蕭何確實委屈。但是以劉邦的角度,誰又能說劉邦錯了?所幸的是,蕭何最終也能有個好歸宿,在劉邦臨死之前,蕭何仍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

專欄

資治通鑑解密

作者:謀略那些事

9.9幣

1,457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