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二次創業”!焦作修武真猛!

修武縣產業集聚區
二次創業挺起先進製造業脊樑


圍繞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精準招商,其中,光通訊企業規模位居國內同行第一,全球第二;對項目擱淺、土地撂荒的低效利用土地再開發、再利用,盤活了10家停產企業,形成了有效產能;堅持科技驅動,提升創新能力,去年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投入達9700萬元,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近年來,修武縣產業集聚區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任務,以育集群、提效益、抓創新、促轉型為主要抓手,全面推進“二次創業”,把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我市高端產業和科技創新的新高地。


近年來,修武縣產業集聚區圍繞培育光通訊、智能裝備、鋁精深加工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突出擴鏈、補鏈、強鏈,實施精準招商。


目前,光通訊企業達到9家,產品涵蓋隔離器、適配器、準直器、波分器等30餘種,產能達到1億隻,規模位居國內同行第一,全球第二。智能裝備企業達到25家,汽車零部件產品包括衝壓件、焊接件、傳動系統等850餘種,年產能3900萬件,成為鄭州整車企業不可缺少的配套基地;智能成套礦機裝備以世邦為龍頭,3年內將形成8000萬套產能,成為國內較大的礦機裝備生產基地。鋁精深加工企業達到12家,產品由鋁棒、鋁杆、鋁板帶延伸到通訊型材、交通型材、家居型材等,夯實了高端鋁材和鋁製品發展基礎。


該集聚區盤活存量,提高畝均產出。針對項目擱淺、土地撂荒、廠房閒置等低效利用土地,採取引資合作、出租出售、司法處置等方法,推進再開發、再利用。


截至目前,採取股份合作方式,促成了聖昊鋁業與上市公司通達電纜合作,產能由5萬噸上升到10萬噸;採取設備租賃方式,促成了雲翔紡織與鄭州成林紡織合作,煥發了企業生機;採取出租出售方式,盤活了10家停產企業,形成了有效產能;採取司法拍賣方式,處置了4家企業的閒置資產,有效利用土地40餘公頃、廠房14萬平方米。此外,6家企業進入司法處置程序。目前,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企業的畝均產出達到365萬元,同比增長89.2%。


科技驅動 智能改造

該集聚區堅持把握高質量發展方向,推進企業建平臺、抓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培育創新載體。啟動了“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先後組織大潤新材、嵐博通訊等企業申報國家高新,7家企業獲批,總數達到16家,佔規模以上企業的比例達到33%,另有19家企業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備案。


搭建研發平臺。實施了“大中型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工程”,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中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目前,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7家,市級15家,2019年,研發投入9700萬元,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9%。


加快技術攻關。開展了“主導產業關鍵技術攻關行動”,河南城盾的小半徑曲線掘進、大坡度三維蛇形掘進、盾構頂管切換掘進等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聖昊鋁業的“6201鋁合金連鑄連軋電工圓鋁杆關鍵技術”、中德液壓的“強壓人工深耕雙作用油缸製造技術”先後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該集聚區堅持以智能化改造為重點,引領企業實施關鍵崗位“機器換人”“生產換線”,加快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逐步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先後組織鑫宇光、河南建升等企業實施了16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完成投資2.6億元。


其中,鑫宇光新增了20套適配器進口自動化設備,生產效率提高了5~6倍;河南建升新增了10臺焊接機器人、自動化螺母焊機,成為上汽集團的“一級配套商”;星凱電氣結合電氣設備生產工藝,自主研發柔性生產線,由單機制造、組裝,轉型為智能化生產、裝配,智能化程度達到90%,開闢了國內電氣設備智能製造先河,同時與北京大學合作開發了“智慧電網雲平臺”,推進了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被省工信廳認定為“河南省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


四提三改 兩大融合


“下一步,我們將以‘四提’‘三改’、兩大融合為途徑,全面推進二次創業,真正把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高端產業和科技創新的新高地!”該縣有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四提”,即畝均產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綠色發展提升、政務服務提檔;“三改”,即智能化改造、體制機制改革、融資模式改進;“兩融合”,即產城融合、區域融合。


為此,該集聚區將產業集聚區規劃修編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堅持“多規合一”,科學配置指標,拓展發展空間,細化產業定位,加快完善基礎,提升綜合承載功能。初步計劃將產業集聚區拓展8平方公里,10月底前完成規劃編制。


突出集群培育。大力實施“3443”培大育強行動,緊盯光通訊、智能裝備和鋁精深加工3大產業,抓好40個在建項目,再引進40個關聯項目,推進光通訊產業崛起提速、鋁加工產業升級增效、智能製造產業乘數擴量,全力打造300億元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鮮明、鏈條完整、優勢突出、業態完備的發展格局。


強化創新驅動。加強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建設,繼續深化“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大中型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工程”和“主導產業關鍵技術攻關行動”,力爭到年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佔比達到50%以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重點實驗室達到10家,省市科技項目達到10項,重大科技專項實現“零突破”。


加快轉型提升。以產業集聚區企業分類綜合評價為契機,開展A類和B類企業改造提升工程,倒逼C類企業轉型轉產,推進產業集聚區提質增效。繼續採取出租出售、司法拍賣、“零地招商”等方式,加大龍瑞、偉彤等閒置低效資產盤活力度,為優質資產和項目留足發展空間,提高集約化發展水平。


啟動示範創建。儘快確定1家平臺服務商,編制智能化示範園區建設方案,以企業上雲、智能化改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為主要途徑,建立集綜合監管、運行監測、企業服務等功能在內的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臺,完善配套服務體系,推動企業生產運營、園區運行管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化升級。


推進改革創新。按照“管委會(工委)+公司”模式,加快產業集聚區管理體制改革,剝離適合企業化、社會化運作的職能,探索實行管委會中層及以下幹部全員聘任制、競爭上崗制、績效工資制等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積極引入高層次管理人才、特殊人才,全面提升產業集聚區管理運營專業化、市場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