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蘇聯巔峰時期,為何始終不敢碰中國?原因有三

巔峰時期的蘇聯,核彈頭數量冠絕全球,常規兵力除海軍外也是世界第一。這樣一個軍事巨獸,全世界都為之忌憚。但強大的蘇聯六七十年代也有兩個國家不敢打,一個是同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另一個就是中國了。上世紀中國和前蘇聯的關係變化過程極富戲劇性:兩國曾是最互相倚仗的友好鄰邦,後來又走到大規模戰爭的邊緣。但是除了69年的珍寶島和鐵列克提兩次衝突外,蘇聯始終不敢對中國發動真正意義上的攻擊。為何如此呢?

上世紀蘇聯巔峰時期,為何始終不敢碰中國?原因有三

蘇聯不僅軍事實力強,並且也是一個崇尚武力、追求霸權的國家。從蘇聯建國後的軍事行動不難看出,連續侵犯芬蘭、波蘭;二戰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等國也都遭到蘇聯的武力干涉,或者直接侵略。而凡是蘇聯不敢觸碰的對手,背後必然有其承擔不起的代價:美國在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成功逼退過蘇聯,蘇軍不敢和美軍動手。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雖然綜合軍事力量不足以和美蘇掰腕子,但也是有能力制約蘇聯行動的,我們當時主要有3個方面的優勢。

上世紀蘇聯巔峰時期,為何始終不敢碰中國?原因有三

首先,我國具備較強的常規軍事力量,並且也有核威懾能力。中國可動員陸軍數量要高於蘇聯,雖然機械化程度遠遠不及蘇聯陸軍,但是中國軍隊50年代在朝鮮戰場硬扛美軍的表現令蘇聯方面也有所顧忌,也正是因為中國的強硬軍事表現,才一度贏得了蘇聯青睞,作為東方頭號盟友給予了156個重大項目援助,使中國有了自己的軍工生產體系。更重要的是,64年中國自主研發核彈成功,儘管彈頭數及導彈輻射能力比蘇聯尚有差距,但蘇聯不能漠視來自一個鄰國的核威脅,如果蘇聯對中國實施核打擊,換來的將是中國迅速的核報復,顯然中國作為後發國家,所要承擔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遠遠小於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

上世紀蘇聯巔峰時期,為何始終不敢碰中國?原因有三

其次,中國國土縱深太大。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打持久戰,即便拖不死蘇聯,也會讓蘇聯的首要對手美國有機可乘。蘇聯的鋼鐵洪流若侵入中國境內,短期內也許能向南推進一段距離,但在三年五年之內都很難征服龐大的中國,漫長的補給線及資源消耗是蘇聯難以接受的。而且中蘇矛盾的根源,是中國不願接受強國施加的不平等條件,影響我國的自主地位。這種矛盾的激烈程度和危險性,遠小於美蘇之間的世界霸權爭奪。美蘇博弈近半個世紀,始終沒有爆發大戰,原因就是雙方在每個接近引爆的環節都會謹小慎微衡量利弊,蘇聯顯然也不會願意因為中國問題而承擔遭受美國乘機進攻的風險,如果要被迫和中美兩強同時交戰,即便軍事力量強如蘇聯也是凶多吉少。

上世紀蘇聯巔峰時期,為何始終不敢碰中國?原因有三

最後,是中國合理利用了當時複雜的國際局勢。70年代中國巧妙地利用美蘇矛盾,主動改變了建國後“一邊倒”的外交戰略,開始與美日等國正常邦交,從而側面制約蘇聯威脅。從中國傳統軍事策略來講,這一招叫“遠交近攻”,中美關係正常化之後,針對北方威脅的國防形勢變得主動了許多。直到80年代蘇聯開始國力衰退並於91年最終解體,也沒敢對中國發動真正攻擊,甚至在80年代中期就基本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