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公使到中國使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卻為中國打工

蒲安臣,乍聽這個名字是中國人,其實他是駐華公使的美國人。

中國近代史,是屈辱的近代史。在外交上面因為缺乏經驗,有許多落後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位外國人卻為中國做了許多事,馬克· 吐溫曾經說他“是一個偉大的世界國民”

蒲安臣並沒有因為他是美國人,就對中國不公平。“偉大的世界公民”這一說法,蒲安臣身體力行著。

直到後來,又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在一些現代的中國修史人來看,他也是一個表面上為中國賣命,實際上還是為美國資本主義做掩護的雙面大使。

這樣的評價與他之前跨越國際的博愛大相徑庭,但的確蒲安臣一生,都是美國的駐華公使。

蒲安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為何會來清廷打工?又為何如此的爭議不休?

從美國公使到中國使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卻為中國打工

機緣巧合 與中國相遇

蒲安臣叫安森·柏林格姆,是一個地道的美國人。蒲安臣出身貧寒,他的父親是一個拓荒者,然而蒲安臣卻發奮讀書,考上了哈佛大學,畢業後出來當了一名律師。

蒲安臣追求和平,他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沒。

父親作為一個基督教徒,虔誠並且富有愛心,對於蒲安臣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不僅如此,父親常常會放下農活跑到四處去佈道,這樣的廣發善心的行為,更是給蒲安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這個時候,蒲安臣和平主義的性格,就漸漸地展現出來。

從美國公使到中國使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卻為中國打工

1848年,美國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當時的廢奴運動鬧得熱火朝天。年輕的蒲安臣也積極地參與其中。

他發表了名為《馬薩諸塞州的抗辯》,這一個著名的文稿,是解放黑奴運動的不可或缺的文獻。從那時,蒲安臣的善良與友好就已經跨越了種族,他後來為清廷打工也實在情理之內的事情。

其實,蒲安臣出使中國,是一個陰差陽錯的意外。蒲安臣首先被派去的是奧地利,但是奧地利並沒有歡迎這位遠道而來的使者,反而拒絕他入境。

原因也很簡單,蒲安臣在早先曾公開支持匈牙利的獨立。當時的奧匈帝國已經國力衰微,蒲安臣依然要這麼做,奧地利不歡迎他也是情有可原,而蒲安臣支持匈牙利,也是源於獨立意識的覺醒,雙方都沒有錯。

蒲安臣得到拒絕入境的消息時,他已經行到了巴黎,正在他為難時,恰巧中國允許列強派遣對外使臣。於是陰差陽錯之下,總統林肯就改派蒲安臣出使中國,蒲安臣與清廷的糾葛也就此展開。

從美國公使到中國使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卻為中國打工

雙面使者

1867年,任職六年後,蒲安臣選擇辭職回國。但是在臨走前,在踐行會上,他對總理衙門深感謝意,感激地說,如果有幫助的地方,一定會盡綿薄之力。

說者無心,聽者有心。對於當時求賢若渴的洋務派來說,蒲安臣就是擺在眼前的機會。

他們認為除了列強已經入侵無法改變的事實,更要派遣使者訪問列強。對於中國,列強無所不知,但對於列強,中國卻一片空白,派遣使者,瞭解列強,才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除了這個原因,1858年的《天津條約》大限已至,清政府十分擔憂西方列強,會趁此機會,坐地起價。在這樣危在旦夕的時刻,能言善辯又崇尚和平的蒲安臣,讓大臣們看到了希望。

與此同時,中國地大物博,但是精通外文的人還是極少數,不僅如此,有一個特別的規定更加侷限了與使臣的友好往來。在面見皇帝太后時,使臣必須三拜九叩,否則就是觸怒皇威。

不過,在崇尚人權平等的西方國家來看,輕易下跪,是有辱人格的事。認知的偏差,以至於清政府與列強的外交關係,降到了冰點,若是在當時不利的情況下,貿然與列強談判,必然任人宰割。

從美國公使到中國使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卻為中國打工

蒲安臣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自然是一個外交使者的不二人選,禮節上,因為同為外國人,所以他沒有三叩九拜的限制。

第二,則是能夠體現出外國面孔出使的奇效,能夠更好融入國際社會,減少隔閡。

這樣一箭雙鵰的事情,清廷當然沒有放過。獲得蒲安臣同意後,總理衙門等官員上奏請蒲安臣成為中外交涉使者。

在這樣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蒲安臣就誤打誤撞成了清廷的使者。

不僅如此,由於蒲安臣是美國人的特殊身份,清廷還試圖籠絡英法兩國。於是乎,在蒲安臣的使者團中,還加派了英國人和法國人。新加的人都精通漢語,自然能夠打消英法兩國的顧慮,同時也讓中國出使使者到外國的願望,成為可能。

解決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問題,又是一個舌燦蓮花的外交高手,那麼黑紙白字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蒲安臣自然是與眾不同的,從他支持黑奴運動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他除了博愛,更富有進取精神。在中國方面也是如此,蒲安臣為中國設計了一面國旗。

藍鑲邊,繡上一條金燦燦的祥龍,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

從美國公使到中國使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卻為中國打工

中國史上第一面國旗

蒲安臣條約

就近代中國簽訂的條約來看,往往都是不平等條約居多,《天津條約》中國已經失去了先機,現在時限快到了,蒲安臣的第一站就是美國,直奔修約而來。

面對像清廷這樣肥沃的羔羊,列強自然是不肯善罷甘休,這次的《天津條約》的修改實在是抱火臥薪,處境艱難。

身處美國政治論壇的蒲安臣,深刻地明白,輿論對於美國議會的約束與影響。於是他發揮畢生所學,利用律師的能言善辯,在公眾面前發表慷慨激昂地演講:希望中國能夠得到平等的待遇,希望中國能夠高度的自治……

從美國公使到中國使臣,作為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卻為中國打工

他所到之處,無不為之轟動,最終成功與美國簽約了《天津條約續增條約八條》,歷史上也稱之為《蒲安臣條約》。

首先是留學問題,對於中國的留學生,美國依然按照“最惠國人民”對待。這一條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派幼童赴美留學的進程,也為後面近代化輸送了精英人才奠基。而在形式上,則是中國首次以主權國家的身份簽訂條約。

這樣的條約,對於蒲安臣來說,無疑是讓他成為歷史上最獨樹一幟的外交官。

這些維護中國的措施讓蒲安臣顯得如此不真實,作為一個美國人,他卻為中國鞠躬盡瘁。作為中國的使臣,他又擔任美國的駐華大使。

無論如何,蒲安臣這個備受爭議的外交官,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依然是為中國的外交奔波著,這樣一個博愛勇敢的人,實在令人由衷敬佩。

文/枕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