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迴應原油寶鉅虧!三大細節仍遭質疑,不還錢將納入徵信!

  “做最‘謹慎’的投資,遭遇最慘重的損失。”

  4月22日,中行原油寶美國原油2005合約-37.63元/桶的結算價格被確認有效。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的過程中,“抄底”這一被很多投資者看似最“謹慎”的操作,為什麼卻給他們帶來了最慘重的損失?是產品本身的設計問題,還是交易層面的失誤所致?是極端情況的意料之外,還是盲目投資的不虞之災?

  “謹慎投資”卻致鉅虧

  “我原本以為紙原油是我做過的最謹慎的投資,結果卻虧了最多的錢!”

  4月22日,家住廣東的趙先生看著6萬元本金被“洗劫”一空、還倒欠銀行13萬元的中行原油寶賬戶,一遍遍地跟中國證券報記者感嘆。

  趙先生告訴記者,自己試水投資才三四年的時間,所以非常謹慎,買過很多債券理財產品,也買過指數基金,風險較大的個股則是碰都不碰。在他看來,紙原油則是比上述產品都要安全的產品。

  “從產品本身來看,它確實跟期貨很像,但他沒有槓桿,純粹的保證金交易,所以我覺得挺安全的。再從價格來看,我3月底買進去的時候,原油已經跌到20美元左右了,潛意識裡認為‘抄底’肯定沒風險啊。”

  於是,兩萬塊錢入手後,原油價格一路下跌,趙先生一路“抄底”,越跌越買,“因為越跌越安全”。

  結果沒想到的是,地板之下是地獄,地獄還有十八層……這也是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投資者普遍的心路歷程。

  “一夜沒睡,卻跟做了一場夢一樣”家住上海的劉先生亦是如此。

  4月20日,合約到期的前一天,劉先生還在抄底,卻越抄越跌。連介紹他買產品的張姓銀行理財經理也安慰他說,“不會跌到0的。”

  雖然當晚10點鐘停止交易前已經虧了十幾萬,但劉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那天停止交易的時候油價已經跌到不足12美元了,我沒太緊張,心想三年之後總會漲回來的,還想著移倉後再繼續抄底呢。”

  可本來想“裝死”的劉先生,這次卻真的“死了”——等不到三年後的那一天了。

  “平時可以交易到凌晨收盤的,但4月20日是合約到期前一天,所以晚上10點就停止交易了。結果我就眼睜睜地看著油價在短時間內跌到了-37.63美元,完全無能為力。那天晚上我一夜沒睡,卻跟做了一場夢一樣。”

  4月21日早上6點,中行公告稱,由於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收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正積極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同時,原油寶美國原油合約暫停交易一天。

  4月22日,中行再次表示,經審慎確認,美國時間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原油寶產品的美國原油合約已參考CME官方結算價進行軋差或移倉。

  “請多頭持倉客戶根據平倉損益及時補足交割款。”4月22日當天,劉先生收到了中行的這條短信後,粗略一算,自己30多萬元的本金全部賠掉不說,還倒欠中行37.2萬元……

  “除了紙原油,我以前還買過紙黃金、紙白銀,上次鉑金虧了十幾萬後,我在這方面的投資就非常謹慎了,包括這次買原油,油價都跌了這麼多了,我原本以為已經非常安全了,結果……”劉先生慨嘆。

  產品和交易規則被詬病

  “抄底”原油,這筆在很多投資者看來最“謹慎”的投資,為什麼卻讓他們虧了最多的錢?

  有觀點指出,中行原油寶在交易設計上的缺陷在極端行情下暴露出來,是導致鉅虧的重要原因。

  據瞭解,為防範期貨合約最後一個交易日發生非理性波動風險,中國各大銀行平臺的現貨原油交易,最後交易日期都設置在國際期貨合約到期前一週或10天左右,作為銀行平臺現貨原油交易的最後交易日期。

  比如,國際原油期貨05合約最後一個交易日是北京時間4月21日,工行、建行在4月14日和4月15日就基本完成了換月,當時的平倉價格在20美元左右。而中行卻將倉單留到了最後,沒有完成盤中換月。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並不能簡單把最後交易日的設定日期作為評判交易設計優劣的標準,“現在批評中行原油寶的觀點都是站在多頭立場上,如果站在空頭立場上,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還應該看到,5月合約價格僅15美元,而6月合約則是24美元,價差巨大。中行把倉單留到最後,假設最後遭遇的不是極端行情,而是價格大幅抬升,那麼投資者可能又會反過來批評提前移倉的工行和建行了。

  同時,在趙先生和劉先生等投資者看來,從產品本身來看,原油寶實行保證金交易,本來是非常安全的,“保證金充足率低於20%時,系統將按照單筆虧損比率從大到小順序的原則對未平倉合約產品進行逐筆強制平倉。”

中行回應原油寶鉅虧!三大細節仍遭質疑,不還錢將納入徵信!

  “但是,原油寶那天晚上跌破20%的平倉線,乃至跌至虧損後,在這整個的過程中,中行原油寶沒有進行任何強制平倉的操作,眼睜睜地看著它以-37.63美元/桶的價格收盤,我認為它沒有遵守交易規則。”趙先生指出。

  對此,4月22日,中國銀行稱,原油寶產品掛鉤境外原油期貨,類似期貨交易的操作,按照協議約定,合約到期時會在合約到期處理日,依照客戶事先指定的方式,進行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對於原油寶產品,市場價格不為負值時,多頭頭寸不會觸發強制平倉。對於已確定進入移倉或到期軋差處理的,將按結算價為客戶完成到期處理,不再盯市、強平。

  另外,投資者是否要按照-37.63美元的價格補足交割款也引發投資者的不滿。

  “如果按照20號晚上10點鐘停止交易時11多美元的價格進行計算我是認的,哪怕按照平倉價格計算我也認。但是,-37.63美元的結算價格是中行沒有及時平倉造成的,憑什麼要讓我來為他的錯誤買單?”趙先生稱。

  趙先生稱,自己在4月21日和4月22日當天都跟張經理進行了溝通,“他說讓我等消息,銀行方面提出讓我把錢補上,但是最終補錢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風險意識淡薄

  很多投資者承認,除了產品和交易本身的問題,能在“抄底”原油這一看似謹慎的操作上虧損如此之大,與自己風險意識淡薄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3月以來,持續下跌的油價吸引了大批投資者“抄底”。相對於高風險和高門檻的原油期貨,很多投資者蜂擁搶購很多銀行推出的低風險和低門檻的紙原油產品,並一度買爆。

  劉先生回憶說:“當時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買,朋友也推薦給了我。我本來是想買工行的,但當時因為工行已經到交易上限了,買不進去了。正好我的社保卡綁定了中行,在APP上看到原油寶這個產品就馬上買了。”

  而在買入之前是否清楚交易規則以及投資風險,劉先生則坦言:“沒管那麼多。”

  “我覺得銀行的產品是最安全的,最靠譜的,這個肯定錯不了!銀行還有風險嗎?而且是中行這樣的大銀行!”劉先生的這個觀點,代表了很多投資者對於銀行先入為主的看法。

  同時,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與投資者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投資者在買入紙原油後,忙於關注原油價格,以及抄底,對於這個過程中市場環境和交易規則的變化缺乏警惕。

  比如,4月15日,芝商所清算所發佈測試公告稱,如果出現零或者負價格,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將繼續正常運行,所有常規交易和頭寸處理都可以在清算中執行,即已經完成了測試準備。

  “這個公告我當時看新聞的時候確實留意到了,但根本沒有想到會真的出現負值的極端情況,怎麼可能我全都賠光了,還要給你倒貼錢的情況呢?”趙先生表示。

  但“不可能”成為了現實。芝商所測試剛完成,5月WTI原油期貨就被史無前例地打到負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更是表示,4月22日起將把其期權定價和估值模型改為巴舍利耶模型,以適應基礎期貨的負價格,並允許報價為負的期權合約上市。

  另外,很多投資者對於交易本身的風險缺乏認知。比如,NYMEX原油期貨的月份價差較大,移倉時可能因此產生虧損。而且,移倉時,銀行會以買價計算持有的到期期貨合約產品的總價,但會以賣價將新一輪期貨合約產品賣給投資者。

  “唉,我也反思了自己,從一開始就沒認真看合同,也沒有好好了解交易規則,投資風險也置若罔聞。光忙著見證歷史了,結果卻一不小心成了歷史的參與者!”趙先生感嘆。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作者版權,若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