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王老師為你解讀經典唐詩,點擊關注,閱讀系列原創文章。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出生第二年金人南侵,京城汴京失守,所以從小隨著家人逃難,嚐盡了顛沛流離的痛苦。

下面來欣賞一下陸游的這首佳作。

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註釋:

1,霽:指雨後或霜雪過後的轉晴,也就是雨過天晴之意。常見的成語“光風霽月”,本指雨後大地的清新景象,後來引申形容太平清明之世,或指一個人品德高尚,胸懷坦蕩

2,世味:人世的況味,指社會人情。如韓愈《示爽》: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連。”

3,素衣:即白色的絲製衣服。古代官員著朝服時,會在裡頭加一件裡衣稱為中衣,常為白色,所以又稱素衣。“素衣莫起風塵嘆”乃是源自晉朝陸機《為顧彥先贈婦》:

“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

“緇”即指黑色。後世於是以“素衣化緇”形容人的清廉操守受到了汙染。

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背景:

陸游生長在北宋滅亡、南宋偏安的動亂時代,官宦出身的父親陸宰是具有愛國思想的士大夫。和陸宰來往的多半是愛國之士,當他們談到外族入侵、朝廷積弱、天下大亂時,常常忍不住痛哭淚流,憤恨難平。陸游曾提到自己還是孩童的時候,親眼看見當時士大夫談到國家大事,有的咬牙切齒有的流淚痛哭(見《跋傅給事帖》所記)。

因為這些慘痛的國難經驗、國仇家恨和父執輩的薰陶,從小他就比別人具有更深厚的愛國思想,並且期許自己成為允文允武的國家棟梁。他刻意鍛鍊自己的武藝:

“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上三千尺。”

(《融州寄松紋劍》)說自己非常喜愛讀書:

“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

(《解嘲》)並且寫下了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觀大散關圖有感》)這種展現雄心大志的詩句。

但陸游這份慷慨報國的心意,和為了驅逐敵人所做的種種準備,卻不被當權者所答許。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二十九歲,前去臨安考試,本來主考官陳阜卿日經將他錄取為第一,卻因名次在當代權臣秦檜孫子秦壎之前,又因他“喜論恢復”,經常發表許多希望朝廷振作、恢復河山的言論和詩文,直接觸怒了主和派的秦檜,於是丟掉了進士的資格。

後來朝廷雖然賜陸游“同進士出身”,但陸游數十年間都沒得到朝廷的重用,於是他乾脆過著吟風弄月的詩人生活,成為在行為上狂傲放浪、不拘小節的“放翁”。然而他的心無時無刻不想著國家的興亡,這也成為他一輩子的理想和責任。從這個角度看來,本詩雖然充滿無奈和嘲諷,但在綿綿春雨後,詩人心中殘留的依舊是老驥伏櫪的熱切希望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陸游無官可做,閒居故鄉山陰,直到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天寫這首詩時,已賦閒在家六年多了。

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這一年宋孝宗起用他為嚴州知府,他奉召到臨安面聖。懷著被皇帝重用的一絲希望來到臨安的陸游本想可能有機會在皇帝面前說一說自己的抱負,卻只得到宋孝宗一句可有可無的安撫:“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也就是說,皇帝勸他在公事之餘去遊山玩水,過些清靜悠閒的好曰子。顯然,皇帝並不希望這時已經六十二歲的詩人再為國家之事煩心費神,更論對他報國的雄心壯志有所期許了。這對詩人陸游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賞析

1,首聯:奉詔臨安卻大失所望

幾十年的宦海浮沉,終歸只能在臨安一夜濛濛春雨後,認清“世味年來薄似紗”的官場冷暖和不被重用的苦悶沉痛。但陸游仍明知故問:“誰令騎馬客京華?”豈不正是那位要他縱情山水詩文的皇帝召見了他,他才來到這冠蓋雲集的臨安嗎?

2,頷聯:一夜春雨讓詩人有感

詩人夜不成眠,閉上眼睛,只能於“小樓一夜聽春雨”。在這表面太平的京城小巷裡,詩人早上醒來還聽見叫賣聲,有賣花小販“深巷明朝賣杏花”,一聲聲悠揚地在臨安的深巷迴響,對比北方金戈鐵馬的殘酷與人民的痛苦,根本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就是詩人生命中的衝突與困擾,和這現實的世界—主戰、主和的對立—互相呼應。賣花聲代表的是朝廷安於一時的和平局面,以及政府官員苟且偷安的心態。

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3,頸聯:文人的雅興暗藏無奈

詩人只能靜靜聆聽,重複這如春雨般無盡的感慨而這雨後洗刷過的世界,也僅僅代表少部分人所能享受的和平景象。所以詩人在此姑且“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做做文人的消遣,寫些自豪的草書(“矮紙”就是短紙、小紙;“草”就是草書),在晴日的小窗前故作悠閒地品評茶等級—當時宋代的喝茶習慣,是把茶葉研磨成粉末後再灌注開水到杯裡沖茶,然後觀看茶湯的“細乳也就是泡沫狀態等,藉此品評茶水的等級高下,所以叫“分茶”。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打發時間,又能避開那些無聊的官場交際。可是有誰真正知道他的無力感呢?

4,尾聯:最後的希望只剩惆悵

詩人最後興起了不如歸去的念頭,只因在這京城久住萬一把志氣都消磨盡了,“素衣莫起風塵嘆”,好比那白衣染黑就再也無可救藥了。所以詩人希望自己能趕快離開京城,“猶及清明可到家”,大約清明時節前後,就可以回到家了。

臨安之行,最後必須在借古諷今與個人堅持之下終結。輩子希望為國效命的“愛國詩人”陸游,在京城臨安的綿綿春雨中,想起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傾訴,一生心繫偏安的國家,把恢復河山的願望當成志業,得到的卻是朝廷的草草響應。

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大失所望的詩人,只能把壯志未酬的痛苦與心事化為詩篇,在窗外春光明媚的客舍之中,在充滿文人閒情的時光裡,寫下自己報國夢難全、不如歸鄉去的無奈嘆息陸游的詩作十分豐富,是宋人現存數量最多的詩家,其中《書憤》一詩,亦極有代表性: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一生雖然有幾次機會能夠從軍報國,但最後都只落得一場空。這是他在奉詔到臨安前寫的詩,還一心想著報國,希望自己能徹底學習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書憤》所表現的正是詩人豪情未老的激昂。

陸游因得罪秦檜,丟掉了進士的資格,但詩篇中卻滿懷愛國之情

至於跟“聽雨”有關的作品,南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很有特色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同是聽雨,人生不同階段聽到的雨聲,帶給人的想象和心境便不相同。雨聲一路相伴,從紅燭高照的歡欣溫存,客途西風裡的風雨瀟瀟,到雨中僧廬下的看淡世事,這就是人生各階段的閱歷與心境。

我是王老師,每天解讀經典唐詩。歡迎右上角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臨安春雨初霽》

《示爽》

《為顧彥先贈婦》

《跋傅給事帖》

《跋傅給事帖》

《解嘲》

《觀大散關圖有感》

《書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