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1供需過剩導致2019年全球煉油市場弱於預期

全球經濟低迷導致油品需求增速達近五年最低,同時亞太和中東引領煉油產能快速增長,供需過剩導致2019年煉油毛利弱於預期,其中新加坡煉油中心毛利同比降低23%。

1.1全球油品市場供需過剩壓力加大

貿易抑制導致全球油品需求增長放緩,亞太貢獻主要增量。2019年民粹主義蔓延加劇,中美貿易摩擦長期反覆、影響深遠,日韓貿易緊張、愈演愈烈,導致全球經濟復甦弱於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推出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全年世界GDP增速3.2%,較1月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創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經濟下行導致石油需求低迷,2019年全球油品需求88.4百萬桶,同比僅增加95萬桶/日,增量為近五年來最低。儘管亞太油品需求同樣呈現疲弱,但全球油品需求增量中70%仍然來自於亞太;非洲、北美、拉美和中東需求增量分別佔全球的9%、7%、6%和5%。

亞太引領全球煉油能力增長為近十年來高位。2019年全球煉油產能大幅擴張111萬桶/日,達到98.4百萬桶/日。增量主要來自亞太地區,貢獻了全球產能增量的75%。除中國大幅增加85萬桶/日產能以外,文萊17.5萬桶/日的恆逸煉廠11月投產,馬來西亞30萬桶/日的PETRONAS煉廠年底投產。此外,美國費城35萬桶/日的PES煉廠因大火關閉。全球煉油中心東移趨勢愈加明顯,亞太產能份額由2009年的32%升至2019年的36%,而北美和歐洲產能份額之和由39%降至35%。全球分地區煉油能力及份額變化見圖1。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1.2亞太煉油中心毛利明顯差於預期

全球煉油毛利分化,亞太煉油毛利大跌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為了緩解煉油能力快速增長帶來的壓力,自年初以來,中國加大成品油出口規模。受此影響,2019年新加坡煉油中心毛利同比大幅縮減23%至3.01美元/桶,較早前預測的4.75美元/桶大幅降低。與此相反,受IMO新政提振影響,鹿特丹煉油中心毛利5.02美元/桶,同比增長14%。北美煉油中心毛利為9.99美元/桶,同比增長18%。三地毛利變化情況見圖2。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2 2019年國內兩大民企投產拉低煉油效益

2019年國內經濟下行,汽車銷量深度下跌,汽油、煤油、柴油消費增速全面放緩。恆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兩大民營煉化投產,造成全國煉油產能大幅擴張4553萬噸/年至8.8億噸/年;改變油品流向,基本阻斷了山東油品資源北上和南下渠道;供需過剩導致成品油出口大幅增加,拉低國內及周邊國家煉油毛利。

2.1汽煤柴消費增速全面進入下降通道

2019年國內GDP增速6.1%,較2018年下滑0.4個百分點。汽車銷量2580萬輛,同比下降8.1%,較2018年下滑3.9個百分點。全年成品油終端消費3.94億噸,同比增長2.8%,較2018年放緩1個百分點。

扣除隱性資源,統計局口徑成品油表觀消費3.11億噸,同比降低2.6%,較2018年下降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表觀消費1.27億噸,同比下降0.5%,增速較2018年回落5個百分點;柴油表觀消費1.46億噸,同比下降8.4%,增速較2018年回落4.4個百分點;航煤消費3670萬噸,同比增長6.3%,增速較2018年回落2.1個百分點。國內成品油終端消費與表觀消費對比見圖3。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2.1.1汽油車保有量增速放緩、排量小型化拉低汽油消費

汽油消費與乘用車密切相關。2019年乘用車銷量2123萬輛,同比降低8.5%,是自2000年以來銷量增速最低的一年。影響汽油車保有量增速首次放緩至10%之下。同時保有量中1.6L(含)以下排量乘用車佔比達64%,比重持續提高1個百分點,使得汽油車平均油耗持續減少。預計汽油終端消費1.66億噸,同比增長4.6%,增速放緩1.2個百分點。詳見圖4。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2.1.2安全限流及價格偏高影響國內外航班加油量放緩

航煤消費受國內民航加油量以及保稅加油量影響。2019年國家民航總局加大安全管控以及航班準點率管理,全年國內民航客貨總週轉量約1300億噸千米,同比增長8.0%,增幅較上年放緩2.5個百分點。受定價公式影響,國內保稅航煤價格高於新加坡,加之逆全球化影響,導致國外航班加油量增速低於國內航班加油量。2019年航煤終端消費4140萬噸,同比增長5.8%,增速較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

2.1.3貿易爭端及經濟轉型拖累柴油消費差於2018年

貿易爭端升級、70週年國慶前期環保限產持續高壓、鼓勵消費擴大內需效果短期難以拉昇經濟,以上因素影響大宗商品產量、公路貨運量以及商用車銷量表現較差,不利於柴油消費。2019年1–10月,原煤、鐵礦石、發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4.5%、6.5%和3.1%,較上年分別降低0.7、提高9.6和降低3.7個百分點。同期公路貨運週轉量6.1萬億噸千米,同比增長5.2%,增速較上年放緩1.5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商用車銷量458萬輛,同比降低5.2%,影響柴油車保有量增速繼續放緩至4.9%,較上年減少0.6個百分點。預計柴油終端消費1.86億噸,同比較上年基本持平,增速放緩0.7個百分點,見圖5。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2.2兩大民企投產深刻影響供應格局及效益

2.2.1產能增量近五年最高,三超多強格局形成

2019年全國煉油能力達到8.78億噸/年。受2000萬噸/年恆力石化4月投產,以及2000萬噸/年浙江石化四季度投產影響,全年煉油一次加工能力淨增4550萬噸/年,產能增量是近二十年來次高。其中中國石化產能份額由2018年的35%降至33%;中國石油及其他國營煉化產能份額由2018年的39%降至37%;傳統及新興民營煉化產能份額由2018年的26%升至30%。至此,以茂名石化、鎮海煉化以及兩大民營煉化為首的千萬噸級以上煉廠座數增加至29個。全國分集團產能及份額變化見圖6。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2019年全國原油加工量達6.49億噸。截至10月,恆力石化使用進口原油配額1333萬噸,考慮到2019年恆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共獲得進口原油允許量2430萬噸,估計拉動全國原油加工量達6.49億噸,同比增長7.7%,增速較上年略有增加。平均開工率74%,略高於上年。其中中國石化加工量份額由2018年的41%降至39%;中國石油及其他國營煉化加工量份額由2018年的41%降至40%;傳統及新興民營煉化加工量份額由2018年的18%升至21%。

2.2.2改變油品流向,山東資源首當其衝

依賴傳統方式運行的山東民營煉廠經營受到衝擊。恆力石化投產後,基本阻斷了山東汽柴油資源的北上渠道,同時搶佔了部分南下及沿江缺口地區市場份額。造成山東資源呈現流向更加集中、銷售半徑更短的趨勢,同時被迫加大了對華中和西南地區的資源輸入。以汽油為例,2019年1–7月,受區域市場行情以及恆力石化投產影響,山東資源留在本地及周邊消化的比重達到62%,較上年同期增長2個百分點;下海及流向沿江資源比重達23%,較上年同期減少4個百分點。隨著浙江石化投產之後,山東資源南下通道將被阻斷,同時流向西部市場的資源也將受到衝擊。

當前產能格局下,山東民營煉廠開工負荷基本觸頂。自2015年原料瓶頸消除以來,山東民營煉廠開工率逐年提高,由2015年的41%提高至2018年的62%。2019年平均開工率64%,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當前產能格局下,進口原油“雙權”開放政策紅利釋放結束,以及恆力石化開工造成國內可供資源量過剩增加,成為影響山東民營煉廠開工率的主要因素。

2.2.3國內煉油毛利收窄,成品油出口激增

國內及周邊煉油行業效益收窄。根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2019年1–11月平均噸油利潤148元/噸,同比大幅下降22%。中國成品油出口激增同樣衝擊周邊國際市場,衝抵了IMO新政帶來的中間餾分油提前備貨對煉油毛利的提振,是煉油毛利表現遠不及預期的原因之一。

為了緩解過剩壓力,中國加大了成品油出口力度。2019年中國商務部下發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合計5600萬噸。全年中國出口成品油5536萬噸,同比增長20%。

3 2020年IMO新政對市場提振效果有限

2020年,蘇伊士以東地區新增大量產能釋放,或將完全抵消IMO新政對煉油業的提振影響,造成新加坡煉油毛利弱於2019年。而美灣和鹿特丹煉油毛利將有所回升。三地煉油毛利呈現分化態勢。IMO新政將改變高硫燃料油獨佔船燃市場的現狀,但是隨著安裝脫硫裝置船舶的增加,市場再平衡時間可能僅有2~3年。

3.1供應增加抵消IMO新政對亞太煉油利好

全球油品供需基本面由緊張轉為過剩。2015–2018年,全球煉油產能年均增長55萬桶/日,同期油品需求年均增長152萬桶/日,得益於產能低速增長、產品需求復甦、油價低位回升,全球煉油毛利表現良好。2019–2023年,全球經濟低迷造成油品需求不樂觀,年均僅增長95萬桶/日,同時亞太和中東新一輪煉化投資熱潮到來,全球煉油產能年均增長134萬桶/日。油品供需基本面由緊張轉為過剩。

三地煉油毛利呈現分化態勢。未來幾年,儘管全球煉油產能在新一輪投資熱帶動下快速增長,但是分佈極不平衡,其中55%增量集中在亞太地區,23%集中在中東地區,因此對蘇伊士以東地區煉油毛利衝擊較大,或將完全抵消IMO新政對煉油業的提振。預計2020年,美灣和鹿特丹煉油毛利在IMO新政利好下將明顯回升。而受新增產能投產帶來供需過剩影響,新加坡煉油毛利或將弱於2019年。

3.2船燃結構再平衡時間較預期縮短

IMO新政導致船燃結構變化後達到再平衡。船東具有3種途徑可以滿足清潔排放要求,分別是使用低硫船燃或柴油調和油、船舶安裝脫硫裝置以及更換LNG船。新政必將導致船燃結構發生長期性和根本性的變化,最終達到柴油調和油、低硫船燃以及高硫船燃的供需平衡。LNG船舶由於造價昂貴,中短期內替換效果有限。

再平衡週期可能在2~3年。截至2019年8月,全球安裝脫硫裝置船舶約1000艘,2020年初將達到2400艘,可以消化60萬桶/日高硫船燃,佔船用燃料需求的16%~17%。並且為了儘快收回安裝成本,在已安裝和待安裝船舶中大型船安裝比例較高,例如油輪中的VLCC、蘇伊士型和阿芙拉型安裝比例分別為25%、15%和14%。預計2021年底,安裝脫硫裝置的船舶總數將達到4500艘,使得高硫船燃需求比重可能達到30%以上,屆時低硫船燃需求或將下降。

全球主要供應商謹慎投資低硫燃料油生產。目前,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雪佛龍在內的主要跨國石油公司均宣佈將在2019年底之前提供或生產低硫船燃調和油。但是均未為對混合配方及成本做出說明,且大部分公司並未宣佈具體供應數量。僅有西班牙石油公司宣佈供應250萬噸,印度石油公司宣佈2019年10月具備1.8萬桶/日的生產能力,以及中國石化宣佈2020年具備1000萬噸/年供應能力。此外,少量公司宣佈新建或重啟煉廠以生產低硫船燃,例如維多公司宣佈在馬來西亞新建3.5萬桶/日的煉廠,並於2020年三季度供應低硫船燃,以及Brooge Petroleum&Gas、Uniper、Texas International Terminals等公司。儘管新政實施之初,受供應能力不足影響,高低硫船燃價差將顯著擴大,但是基於當前判斷,低硫船燃盈利窗口期或將僅有2~3年,供應商宜謹慎進行高額投資改造。

4 2020年國內煉油轉型、市場改革提速增力

預計2020年煉油產能增長2450萬噸/年至9.05億噸/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長3.1%至6.7億噸,產品結構不斷向壓油增化方向調整。在市場環境變化及技術進步的推動下,煉化一體化由傳統成品油+乙烯原料的生產模式向多模式、縱深化發展轉變。山東民營煉廠加快產業整合、轉型升級,裕龍島項目獲實質性推進。經濟放緩、環保高壓、替代加快,刺激消費託底經濟短期難見成效,預計成品油終端消費4.03億噸,同比繼續放緩。乙醇汽油實現全國推廣目標需要政策再度加碼,雙積分推動新能源汽車銷量止跌。綜合判斷成品油供需,預測2020年成品油過剩量較2019年增加400萬噸,全年成品油出口量達5900萬噸。

4.1市場改革速度加快,產業迎來大變局時代

1)多項市場開放政策密集出臺

2015年《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中國石油市場開放速度不斷加快。繼2018年放開外資投資加油站股比限制之後,2019年6月成立了國家管網公司籌備組,管網獨立持續推進。6月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了《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提出鼓勵外資進入中國石油產業的勘探開發領域。8月國家商務部下發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額,累計配額達5600萬噸,超出上年全年800萬噸,成品油出口配額限制有所放鬆。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取消成品油批發倉儲資格審批,零售資質下放地市,鄉鎮以下加油站使用集體用地,未來成品油零售終端建設將加快。成品油市場改革將使得民營煉化打通零售市場後路更加快捷,競爭戰場由城市核心區域逐漸向小城鎮下沉,以零售網絡為核心競爭力的國營石油公司競爭力將逐漸減弱。

2)公平法制的監管體系逐步完善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煉油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亞太乃至全球石油貿易產生重大影響。但是由於煉油和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尚不健全,出現了低效產能難以淘汰、偷漏稅問題屢禁不止、統計數據失真等問題。為了完善市場監管,山東在全省推廣“加油站數據信息實時採集系統”,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手段,強化了成品油全鏈條稅收監管。2019年8月,財政部部長劉昆發表署名文章表示,要認真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其中明確提到消費稅。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中提出,將部分在生產(進口)環節徵收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

儘管未將成品油納入首次改革對象,但成品油消費稅後移未來可期。隨著改革的深入,成品油經營環境不斷淨化,長期困擾煉油工業健康發展的問題也必將逐步解決。

3)中國的煉化產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大變局時代

以恆力、榮盛、桐昆、盛虹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藉助政策東風,進軍上游煉化。中國市場對外資企業開放範圍不斷擴大,埃克森美孚、巴斯夫、SABIC等國際石化巨頭積極搶灘石化市場。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中化等主營煉廠也在加速煉化轉型升級佈局。以山東地煉為代表的傳統民營煉化加快佈局產業整合、轉型升級。中國的煉油工業正處在市場放開政策紅利催生的產能過剩的“陣痛期”,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洗牌即將到來,未來必將加快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4.2煉化一體化呈現新趨勢,低效產能轉型加快

4.2.1新增產能有限,壓油增化持續調整

1)2020年煉油工業以消化存量產能為主

預計全年新增淨產能2450萬噸/年,是未來3年產能增長最低的一年。增量主要來自於國營煉廠,其中1000萬噸/年的中國石化中科項目預計下半年建成投產。中海石油大榭石化將於年底完成600萬噸/年的擴建,形成千萬噸規模。此外中國石化洛陽煉廠、中化泉州煉廠以及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均有部分改擴建工程。新增產能集中於下半年投放,屆時全國煉油能力將突破9億噸/年大關。

2)原油加工量與成品油產量走勢背離

2020年恆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兩大民企產能完全釋放,初步預計2020年全年原油加工量在6.7億噸左右,同比增長3.1%。近年來,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速保持在3%~6%中速增長。考慮新增煉廠成品油收率僅有40%~50%,同時存量煉廠收率也在逐年小幅下降,預計全年成品油產量達3.66億噸,同比僅增長1.6%。2015年之後,成品油產量增速由6%以上快速回落至1%。全國平均成品油收率降至55%左右,化工輕油收率提升至14%左右。產品結構不斷向減油增化方向調整。

4.2.2煉化一體化呈現多方式、技術縱深發展新動向

1)傳統一體化轉向高附加值新型一體化

在交通燃料需求放緩,石化行業發展空間較大的背景下,煉化企業從以生產成品油為主、大宗石化原料為輔的傳統一體化,轉向多產高附加值產品和延伸石化產業鏈的新型一體化。新型煉化一體化已成為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盈利水平的戰略選擇之一。

2)一體化模式由單一向多方式轉變

隨著芳烴需求的增加,以及煉廠自身對氫氣、熱電一體的需求,一體化模式由煉油乙烯一體化,進一步發展出來了煉油芳烴一體化、煉油乙烯芳烴一體化、煉油發電蒸汽一體化等多種一體化模式。4000萬噸/年的浙江石化是典型的煉油乙烯芳烴一體化模式,其乙烯產能280萬噸/年,芳烴產能高達1040萬噸/年。福建煉化採用新技術建成了我國首套供氫、供汽和發電的多聯產IGCC裝置。

3)技術進步推動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從原油直接生產烯烴和芳烴等化學品,已經成為市場新的趨勢。近年來,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SABIC等公司開發了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新技術,化學品轉化率可達50%~70%。埃克森美孚已經在新加坡建成並運行全球首套100萬噸/年的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裝置。該公司在我國惠州大亞灣建設的120萬噸/年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項目計劃2023年投產。

4.2.3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山東民營煉廠整合獲實質進展

在4000萬噸/年浙江石化和2000萬噸/年恆力石化一南一北兩大“巨無霸”夾擊下,位於山東省的數十家、平均產能僅有300萬噸/年的民營煉廠將面臨巨大的經營困境。為了破除困境,山東省提出通過上大壓小、發展高端石化產業,推動整個山東煉化產業的整合、轉型和升級。

位於山東煙臺的4000萬噸/年的裕龍煉化項目規劃2020年開工建設,2022年投產,一期設計產能2000萬噸/年。按照1∶1.25的地煉產能壓減比例計算,全省地煉將首先壓減產能2500萬噸。

目前已有9家地煉達成整合意向,均為350萬噸/年以下煉廠,合計產能2500萬噸/年,佔山東地煉總產能20%,合計獲得進口原油使用配額1356萬噸。據瞭解,在裕龍項目投產之前,參與整合地煉仍可正常運營,並且在稅收、土地政策等諸多方面獲得地方政府優惠。而山東裕龍煉化投產後,參與整合地煉即需拆除淘汰。

恆力石化投產後,已經對山東民營煉廠的經營和利潤產生較大影響,未來3~5年,將有多家千萬噸級大煉化投產,山東省加快地煉整合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山東地煉或仍有80%的產能並未達成整合意向,且涉及到各地方的經濟、就業和規劃,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4.3經濟放緩、環保高壓,成品油延續放緩

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收官之年。在中美貿易摩擦深化給全球及中國經濟帶來長期負面影響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堅決保持改革長期穩定快速推進,改變了以往依賴投資強刺激經濟的方式,而是通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溫和託底經濟。綜合判斷2020年GDP增速溫和放緩。

2020年也是我國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高耗能工業超低排放升級勢在必行。中國將以更大力度,通過分級等方式更加精確地對高耗能產業進行停限產調節。除此之外,《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項環保政策的目標節點也均在2020年。預計2020年將保持環保高壓狀態。

在經濟平穩放緩、環保持續高壓狀態下,預測2020年汽車銷量2550萬輛,同比降低1%。成品油終端消費4.03億噸,同比增長2.2%。其中汽油終端消費增速放緩至4%,柴油終端消費同比降低1%,煤油終端消費增速小幅放緩至5%。扣除隱性資源後,迴歸統計局口徑成品油表觀消費3.11億噸,同比增長0.5%,其中汽油表觀消費1.28億噸,同比增長1.0%;煤油表觀消費3880萬噸,同比增長5.6%;柴油表觀消費1.44億噸,同比降低1.2%。

4.3.1乘用車產業調整期將延續至2021-2024年

1)區別於以往的週期性調整,汽車工業進入趨勢性調整

受房地產和股市佔用資金拖累消費,以及前期購置稅減半的政策紅利和網約車盛行的市場紅利造成乘用車銷量透支的負面影響,自2017年開始,中國的乘用車銷量連續三年放緩。2000年以來汽車市場經歷了三次週期,當前處於第三次週期的調整期。區別於2009年“汽車下鄉”和2016年“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刺激,此次政府出臺的促銷費較為溫和,例如廣州、深圳放鬆限購,廣西、重慶、貴陽、長沙等地啟動汽車下鄉補貼等,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明顯。汽車產業首次迴歸自發調整,這將延長回調時間。

2)當前有效購車人群保有量增長空間有限,銷量回升動力不足

目前我國乘用車保有量140輛/千人,尚處於汽車發展階段的起飛後期,居發達國家500輛/千人的水平有較大差距,未來尚有增長空間。但是,從中短期來看,25~44歲有效的主力購車人群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300~400輛/千人,未來保有量增長空間僅有約6400萬輛,按照一年約2000萬輛的淨增量,大概3~4年汽車行業就會迎來第一個飽和點。決定了中期汽車市場增長的動力不足。長期來看,當前25歲以下人群是未來購買主力。

綜合以上因素,同時考慮到經濟下行,居民對購買汽車、珠寶等大額消費品消費意願降低,預測2020年乘用車銷量2095萬輛,同比降低1%。

4.3.2工業及環保因素主導商用車銷量降低

受宏觀經濟及環保限產影響,預計2020年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政府加大“公轉鐵”力度,要求2020年大型企業物流園鐵路接入率達80%,2020年重要港口鐵路進港率達60%,將對商用車銷量起到長期負面影響。但是政府通過限制年檢、限行以及財政補貼等措施加大淘汰國三車,對銷量起到一定拉動作用。預測2020年商用車銷量450萬輛,同比降低1%。

4.3.3正負面因素交織,航空運輸增速放緩

長期來看,當前我國人均年乘機次數僅0.5次/年,是美國的15%,日本的30%左右,仍然處於快速增長期,未來有較大提升空間。但是短期來看,受到安全事故影響,部分機型限飛,民航局加大航班準點率及安全管控,以及部分地區局勢動盪影響通航,國內航空週轉量再次迴歸兩位數增速增長可能性較小。預計2020年航空週轉量1400億噸千米,同比增長7%。

4.4政策節點之年,成品油替代多元深化

4.4.1替代規模快速擴張,佔成品油比重突破10%

2019年替代資源總量3490萬噸,同比增長17%,佔成品油終端消費比重8.9%。預計2020年替代資源總量達4220萬噸,佔成品油終端比重突破10%大關。其中天然氣汽車貢獻50%,乙醇和電動汽車分別貢獻30%和16%。天然氣佔替代資源總量比重由2015年的73%降至2020年的58%,多元化趨勢深化。詳見圖7。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4.4.2雙積分推動新能源車由政策向市場驅動轉型

補貼退坡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明顯放緩。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18萬輛,同比降低8%,增速較2016–2018年年均56%大幅降低,佔汽車銷量比重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17萬輛,同比增長40%,佔汽車保有量比重1.9%。

2020年雙積分正式考核抵消補貼取消負面影響。同時國家政策鼓勵外資投資新能源汽車領域,2019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提出“優化外資政策,保障內外資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準入待遇”。

當前,大眾、豐田、本田等外資車企在中國投放新能源汽車產能合計超過200萬輛/年。未來,優質、高級別電動汽車將會帶動市場自發增長。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即將出臺,從徵求意見稿中看出新能源汽車保持長期快速發展趨勢未發生變化。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萬~160萬輛,將逐漸由政策引導向市場驅動過渡。

4.4.3 乙醇汽油發展受原料制約,全覆蓋難以實現

從消費側來看,2018年我國5省29市運行乙醇汽油,燃料乙醇消費量260萬噸。2019年運行地區先後增加了河北省5市、四川省3市和山西全省,估計燃料乙醇消費量305萬噸。從供應側來看,當前國內燃料乙醇產能300萬噸/年,按照項目進度預計2020年初產能規模達到420萬噸/年。

無論從推廣地區還是產能供應來看,實現2020年乙醇汽油全國覆蓋難度較大。規劃新建的燃料乙醇產能中糧食乙醇佔比達80%,約 800 萬噸 / 年以上,滿足規劃及存量產能的生產每年需要糧食約3000萬噸。但是,受中國糧食收儲政策變化以及中美貿易摩擦減少進口影響,中國的糧食儲備已由之前宣稱的2.5億噸大幅縮水,因此目前“全覆蓋”計劃或將暫時擱淺。2020年大概率維持當前推廣程度,燃料乙醇需求量400萬噸左右,見表1。

巨型煉廠崛起,中國煉油格局重構前景


4.5 隱性資源擴大擠壓油品出口繼續增加

隱性資源包括混芳、輕循環油等進口調油原料、煉廠外C4深加工產品、部分煉廠非應稅產品等。近年來,隱性資源的快速增加,成為表觀消費失真的主要原因。據統計,2019年汽柴油隱性資源785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50%。其中,調油原料受政策影響,進口量銳減。隨著國內乙醇汽油推廣範圍的擴大,影響MTBE 裝置產量,煉廠外C4深加工產量減少。但是部分煉廠非應稅產品成為隱性資源主要來源。在現行監管體制下,隱性資源總量將較難根本減少,預計2020年仍將保持高位。

綜合判斷,2020年成品油終端消費增加900萬噸,考慮到恆力石化、浙江石化、中科煉化等新建產能及下游化工裝置投產,預計成品油供應量將增加1300萬噸(部分產量體現在隱性資源中),成品油過剩量增加400萬噸,預計全年出口量將達5 900萬噸,或將超過印度、新加坡和韓國成為亞太最大成品油出口國。

讀者如有產業諮詢,資產重組,產業招商和產業保險等產業相關的建議或需求,可私信小編,與小編聯繫。

您的發展,有我相伴!

文章來源:能源情報

免責聲明:文章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