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提升公眾科學素養-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西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張秀華

  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不僅考驗著我國的科技和經濟實力,也同樣考驗著公眾的科學素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既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科研攻關提升防控水平和治療能力,也需要加快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地認識疫情,以科學防護增強防疫抗疫能力,以科學素養提升全社會的“免疫力”。

  社會公眾的科學素養,主要由“具有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養成科學行為”等基本要素組成。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標準是,公眾具有較高科學素質的比例至少達到10%。據中國科協發佈的第十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8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8.47%,說明我國公眾的基本科學素養仍然偏低。以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為鏡,也折射出一些公眾科學素養亟待提升的現實。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全國上下需要眾志成城、系統應對、全民動員、科學防控。引導公民瞭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崇尚科學精神、養成科學行為。這既是有效消除各類疫情謠言的利器,也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有效舉措。

  首先,普及科學知識是基礎。科學知識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知和經驗的總和。培育公眾科學素養,應從普及公共衛生常識開始。在疫情防控期間,《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發佈了大量公眾廣泛關注的病毒類科普新聞。在各級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一些政府官員或權威專家會應邀及時傳遞與疫情防控相關的防疫和醫學知識。一些專家學者以“硬核大白話”成為超級“網紅”,“圈粉無數”,在答疑解惑的同時,提振戰勝疫情的信心。許多網站推出系列科普防護知識,通過接地氣的問答方式幫助大家敲開新冠病毒的“堅硬外殼”等。其目的是,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地認識疫情,提升普通民眾的科學素養。因此,我們應進一步突出科學普及工作的大眾性、基層性、基礎性,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形式,藉助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使疫情防控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其次,掌握科學方法是關鍵。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運用的、符合科學一般原則的各種途徑和手段。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科學方法在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這既從方法論層面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指南,也為用科學方法增強全社會的“免疫力”提供了科學遵循。我們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抗擊疫情,形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合力。為此,我們需要倡導面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的科學方法,引導公眾提高科學防範意識,掌握疫情防控的“硬核技術”,如“七字口訣”洗手法等。廣大民眾需要把科學方法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養成運用科學、踐行科學的習慣,理性應對疫情,保持積極心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更多正能量。

  再次,崇尚科學精神是核心。科學精神是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認識和改造世界,對外部世界、現象和事件的深刻洞察與理性把握。戰勝疫情需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引,用事實、用細節、用科學說話,分析疫情形勢,增強防控意識。在這場戰“疫”中,鍾南山、李蘭娟等專家學者之所以被人們視為健康的“守護神”,與他們的科學精神是分不開的。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們應當相信科學、依靠科學,以科學精神正視疫情、甄別各類信息的真假。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宣傳等渠道,培養公眾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求知能力,使其做到理性甄別、謹慎求證、精準判斷、穩妥應對,堅定決心、增強信心,堅持不信謠、不傳謠,積極主動地傳播正能量,消除負面信息的影響,牢固樹立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念。

  最後,養成科學行為是根本。科學行為是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指導下,遵循科學規律辦事的具體行動。我國在歷次疫情防控中形成了愛國衛生運動的寶貴經驗,成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傳家寶。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們要繼續用好這一傳家寶。疫情發生以來,經過持續不斷的宣傳教育,各類疫情防控知識得到了較好普及,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少出行等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習慣。這場與買賣、食用野生動物有關的嚴重疫情呼喚全民生態意識覺醒,需要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的行為方式,切實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轉化為社會公眾的自覺行動。同時,我們需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強化生態文明意識,不斷反省和檢點自身生活習慣。另外,從人居環境、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從我做起、身體力行,推廣普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構築人民身體健康的安全屏障。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西部地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效及分析評價研究”(19JDSZK046)階段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