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几年前,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份关于中国“百年大学”的统计表,主要是按照全国各大高校官方目前认定的本校建校年份以及由此计算出的“校龄”进行排序,参见下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2017年最早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中国“百年大学”名录(部分)


时至今日,类似这种中国“百年大学”的名单表已经有了几个不同版本,彼此间略有差异,到2020年为止,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国“百年大学”差不多都已经超过了70所。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统计方法实在是没什么“技术含量”——无非就是在网上简单地检索一下相关信息,或者把各大高校主页上的官方说法照搬过来,仅此而已。但问题就在于——你怎么能够保证全国所有的高校对于本校校史起点的认定都是正确无误、基本符合客观史实的?万一碰上一些有意浮夸、造假、虚报校龄的,或者是因为考证不够严密而出现的一些技术性错误,难道我们也要照搬照抄吗?那还不如自己下点功夫,做一番“去伪存真”的考证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相对比较“纯净”、更为接近历史真相的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正好笔者现在正在从事一项名为“中国近代大学通史”的课题研究,索性就将自己做的这个表当作是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副产品”吧。笔者虽不敢妄言自己的这些个人意见就一定是板上钉钉、绝对正确的,但至少可以保证这些意见是“专业”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就来跳个大神。正因如此,在我拿出这份沉甸甸的中国“百年大学”名单之前,也很有必要先就有关问题作一番比较详尽的说明。

一、何为“百年大学”?

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什么叫作“百年大学”?单就后面的“大学”一词而言,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可谓千差万别,如果不在具体的语境中作出明确的限定,那就没办法讨论下去了。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倾向于采取比较广义的“大学”概念,即将其基本等同于所有施行高等教育的“高等学校”,具体来说,它可以不具“大学”之名(比如“学院”

),甚至都不用非得达到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层次(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高职高专”之类学校),只要具有高等教育性质即可。

与对“大学”一词进行严苛的限定相比,这样做的好处主要在于——它更能从不同的层面上充分体现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初创阶段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复杂性,与此同时,它也与我们现实中的生活经验更为相符,毕竟,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大学生哪怕只是在一所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的“高职高专”读书,人们也会说他是在“上大学”,而不会刻意强调他只是在“上大专”或者“上职院”。

其次,对于所谓的“百年大学”,笔者也更倾向于采取比较宽泛的界定,即不要求每一所上榜的大学从百余年前刚刚建校的时候开始就是“大学”,只要它现在已经是大学了,哪怕在此前几十上百年的时间里都只是一所中专,我也依然将其作为“百年大学”列出来,这主要是为了

尊重每一所学校本身历史的连续性与传承性,不因其早年的办学层次较低便将其校史人为截断,另外,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我们过于严苛,严格要求每一所“百年大学”在建校伊始就是“大学”,那中国的“百年大学”真的就剩不了几所了……当然,另一方面,每一所由中专升格而来的高等学校,其最早开办大学专科与本科教育的时间节点我们也都应该予以重点强调。

事实上,在经过认真、细致和全面的研究之后,笔者发现,在清末民初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由于基础非常薄弱,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除了北洋大学堂、福建协和大学、南开大学等极少数高校在建校伊始便直接开办了大学本科教育之外,绝大多数高校在初创之时都没能做到这一点,而只能先从大学预科、专科甚至是中等教育开始办起,经过长短不一的若干年的发展,逐步打好基础、作好准备之后,才能最终开创大学本科教育。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所大学的创建,本身并不能说明它已经达到大学的程度和标准了,而大都比较普遍地经历了一个由最初的大学预科、专科或者中等教育向大学本科教育逐步迈进的过程。

有鉴于此,笔者在这份表格的备注中明确注明了每一所“百年大学”开办中等教育、大学预科、高等专科、大学本科的具体年份(也许这才是整个表格中最重要的内容信息),对于这个问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曾经全面、系统地梳理过,笔者是有史以来第一个。

当然,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在清末民初,大学专科与大学本科之间的差距远远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悬殊,事实上,很多办得比较好的高等专科学校,即使一时暂未被冠以“大学”之名,但其实际办学水平与程度之高,甚至还在一些已经开办了大学本科教育的“大学”之上。其中最突出的两个典型事例,一是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按照民国初年的学制,其程度要低于“大学”,而与“专门学校”一致,然而,这所高等专科学校却能与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国立北京大学并驾齐驱,被世人并誉为“北大南高”!再如民国初年的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均为交通大学前身),其办学水平也是全国顶级的。

最后,由于在这张表中,建校初期分属大学本科、专科、预科甚至是中等教育等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都被混合在一起,仅仅按照建校年份来进行排列,因此,表中的“序号”也就没有多少“排序”的意义了,主要只是为了“计数”而已。不过,另一方面,考虑到有些朋友可能不会认同我对“大学”、“百年大学”作出如此宽泛的认定,我便又另外做了一个“1895-1925年中国大学开办本科教育年份一览表”(从北洋大学堂一直排到清华大学,部分早已消亡、而且后继无人的教会大学与私立大学暂不列入,以后有空再来补充),而这基本上就是按照最严苛的“大学”定义对最为狭义的中国“百年大学”进行排序了。

二、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是哪几所?

如果有人要问,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是哪一所?——那当然是外国教会办的大学了!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在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之前诞生的几所教会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均已全部消亡(其众多学科则被分别调入不同的高校),因此,天津大学也就有幸成为了中国现存大学中历史最悠久者,从而顺理成章、当仁不让地在本国目前的“百年大学”榜单中排到了首位。

另外,笔者还注意到,同为19世纪末由清政府开办的近代新式学堂,四川中西学堂(四川大学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西南交通大学前身)的建校时间均略早于南洋公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其最初的办学水平与程度也大致相当,然而,后两者(而不是前两者)却与先前创办的北洋大学堂一道,被学术界比较普遍地公认为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三所官办大学。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此三校在全国的官办学校中最早进行了相对比较完整的

现代大学制度设计,并且严格遵循“小学-中学-大学”的三级学制体系来进行办学,而这正是前二者所不具备的。

总之,如果按照比较宽泛的标准,凡是在19世纪末建校的中国大学,固然都可以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百年大学”,但不同的是,在这些大学中,仅有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与京师大学堂三校在建校之初就作出了明确的大学制度设计,其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先驱地位,不是其他任何一所大学所能撼动的——同时期的一些学校在当时均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只是办学历史始于19世纪末而已。

三、关于校史追溯标准问题

在逐一罗列中国“百年大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校史追溯的原则和标准。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依然采取最为宽泛的标准。在笔者看来,一所学校的校史追溯,最重要的因素理应是这两点——法律关系与人脉关系,前者主要是看有关政府部门对于一所学校的存亡绝续、分合停转等重大变动作出过怎样的法令规定,后者则是看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这些变动过程中的具体流向。

如果这两条都没有任何问题,那就足以成立了;如果只有一项成立,则还应综合考虑一下校址、校舍、校产、图籍档案的继承关系以及学校自身的校史追溯传统、社会各界的认同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予以审慎判定;但如果法律关系与人脉关系一项都不能成立,那就完全说不过去了。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校史追溯的标准固然可以充分探讨,但与之相关的一些基本的客观史实却不容任何的歪曲和篡改!在笔者看来,一所大学在创办之初的办学层次与程度比较低,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毕竟,“始生之物,其形必丑”,再正常不过了,而换个角度来看,既然它能够经过不懈努力,从一所大专甚或中专逐渐提升到大学本科水平,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充分肯定的事情吗?相比之下,有不少大学为了沽名钓誉,便罔顾客观史实,将历史上的一些早已不复存在、跟其自身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继承关系的学校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认作自己的“前身”,不惜以乱认“祖宗”的方式人为地“拉长”本校的历史

,这种明显有违最基本的大学之道的荒谬行为,才是最丢人的!才是一所理应以追求真理为根本归宿的高等学府的奇耻大辱!笔者本人所在的某著名“网红大学”,在这个问题上就是一个极坏的典型。

正因如此,与互联网上流传的几个不同版本的“百年大学”一览表相比,笔者一手拟定的这个版本,首先是挤掉了很多“水分”——换句话说,就是去掉了一些哪怕是采取最为宽泛的校史追溯标准,其官方认定的建校年份也依然无法成立的“百年大学”,同时也进行了不少增补(主要是一些历史确实比较悠久的高职高专类学校,也许会有少量遗漏,欢迎大家继续补充)。假如有些读者朋友失望地发现自己一向认为属于“百年大学”之列的母校不在笔者制作的这张表上(或者是在表中的具体位置比自己预想中要靠后很多),那么,笔者的建议是——暂时不要来找我算账(因为我暂时没有时间来进行认真的回应,等到明年也许可以),倒不如回过头去自己认真研究一下自己母校的历史沿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

努力摒弃掉诸如“先入为主”之见、“爱校”与“护校”之情,以及“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则立场等非理性因素,尽量“理中客”(在这里当然是作为褒义词来使用)地真正用自己的脑子去独立思考这个问题,甚至还可以假想一下自己跟母校有点“过节”,抱着一种“挑刺”的心态拿着放大镜去找毛病,我相信,一定可以发现问题所在。

当然了,凡事有黑就有白,有邪就有正,虽然很多大学在校史起源问题上的浮夸、造假行为令人深感遗憾,但同样也有少数大学高风亮节,坚守原则底线,丝毫不为某些兄弟院校挖空心思人为“拉长”校史的歪风邪气所动,比如说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两所著名高校,假如它们继续往前“追根溯源”的话,完全有充分的理由将本校的历史上延二三十年之久,但它们始终以最为严苛的校史追溯标准来要求自己,老老实实地以实际开办高等教育或者大学本科教育的时间作为建校年份,不求跟风攀比、爱慕虚荣和毫无意义的“历史悠久”,而只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严于律己、问心无愧

,实在是全国高等教育界的一股极为难得的清流!假如全国所有的大学在本校校史的追溯问题上都能虚心地向这两所大学看齐,那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惹出那么多的争议和闹剧了。

四、关于部分高校建校年份的确定

事实上,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创办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好几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提出筹备方案或成立筹备机构,政府批准立案,任命主要校务负责人,成立正式的校务管理机构,发布开校或招生公告,正式开学上课或举办开校仪式……等等,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作为学校创办的具体日期,都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由于每所学校的创办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学校的创办过程往往会“跨年”,有些还不止一两年,虽然多数学校都会将正式宣告成立的那一年作为建校年份,但也有少数学校最终选择了将本校最早开始筹办

的那一年作为建校年份,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校史追溯传统。当然,这样的校际差别,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大可忽略不计,只不过,凡是以筹备年作为建校年的大学,笔者都会专门在后面的备注中注明其正式开学的具体年份,以求更为完整地反映该校的建校过程与时间节点。

有意思的是,与很多大学想尽一切办法拼命拉长本校校史的做法正好相反,有少数大学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缩减一部分校史。最典型的例子,主要就是东北大学中山大学了,这两所大学的校史其实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又都将建校年份定在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推其原因,想必主要是为了凸显本校系由某位著名人物所创办这一点,不过,与此同时,这两所大学也从未否认过本校在此之前还有几所“前身”高校。对于这种做法,学术界普遍还是比较理解和宽容的,一般来说,将校史适当“推后”通常都没什么大碍,但若是随意“提前”的话,那就很容易违背基本史实了。

考虑到在同一个场域中,校史追溯的标准应该统一,因此,笔者在逐一确定“百年大学”的过程中,还是将东北大学与中山大学的建校年份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上延到了20世纪初其最早的“前身”学校诞生之时。

最后,中国的这些“百年大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大多都会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区区一张表格,实在没有足够的空间将每一所学校的百年演变过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笔者只好基本上略过不谈,而仅仅只是注明了部分高校定名、迁址、合并、分立、停办与复校的具体年份,并对极少数校史存在较大“争议”的著名大学的校史追溯问题作了一点简要的说明(以后有空可以撰写多篇专文来进行详细的阐述与论证)。

现在,敬请各位读者(特别是学术界的同行们)审阅我个人版本的中国“百年大学”一览表(手机横屏阅读或用电脑阅读效果更佳)——


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1895-2020)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1895-1925年中国大学开办本科教育年份一览表

(不含已消亡的教会大学、私立大学)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技术帖∣中国真正的“百年大学”一览表

2020年6-9月

于武汉大学校史馆

相关文章:

技术贴 | 刘道玉究竟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的第几任校长?

“时间的魔法”—同时入围“百年大学”和“年轻大学”的神奇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