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了維持朱家王朝的長治久安,屢興大獄,濫殺功臣,以至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內無出謀劃策之良臣,外無能征慣戰之驍將。同時,太祖封王建藩,以屏帝室,造成尾大不掉之勢。
對功臣宿將漸起殺心
朱元璋即位之後,一方面,他希望
“代天理物,威炳自操。”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他覺得,諸開國元勳是他的絆腳石。朱元璋戎馬一生,深知軍隊的重要性,十分害怕武將發生叛亂。所以洪武五年的鐵榜用法律形式規定:“凡內外各指揮、千戶、百戶、鎮擾並總旗、小旗等,不得私受公侯金帛、衣服、錢物;內外各衛官軍,非當出征時,不得輒於公候門首侍立聽候,公候等官,非奉特旨,不得私役官軍”。
另一方面,他以
“遊丐起事”,“出身淮右布衣”。更為突出的問題是“明祖則起事雖早,而天下大定則年已六十餘”。朱元璋知道,他本人是創業之主,憑他幾十年的政治和軍事鬥爭經驗,駕馭功臣不成什麼問題。可一旦“百年”之後。他那些“生長深宮,惟見富貴,習於奢修”的子孫怎能控制住那些功臣宿將。
借胡、郭案盡除軍中驍將
此外,明初功臣集團自身行為也有失檢點,或
“強佔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蕩及金銀銅場、鐵治”,或“倚恃權豪,欺壓良善,虛錢實契,侵奪人田地房屋”。為此,朱元璋決定效仿漢高祖劉邦“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故事,準備向昔日那些開國元勳們開刀了。
洪武十三年
(公元1380年),丞相胡惟庸以“擅權枉法”之罪被殺,朱元璋藉此株連,連續十年屢興大獄。到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整個胡案合計殺了3萬多人。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錦衣衛官員告大將藍玉謀反,說他夥同景川侯曹震等公侯圖謀不軌,結果,藍玉被殺,“坐黨夷滅者凡萬五千餘人”。此案使得軍中驍將差不多被殺了個乾淨。
此後,穎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永平侯謝成、宋國公馮勝相繼被殺,於是,
“元功宿將相繼盡矣。”由於“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為了對抗依然軍力雄厚的北方故元勢力,朱元璋不得不分封自己的兒子駐守邊關、分掌軍權,自此邊塞軍權逐漸轉移到了諸藩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