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聚焦退役運動員轉型》,突然回憶起2016年和一些職業運動員的交際。所以突發奇想,想寫一篇關於退役運動員的文章。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賽場上的運動員

人民日報系列報道——聚焦退役運動員轉型,有這樣一段話

“運動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年紀輕輕已然經歷了一次完整的職業生涯,退役後開始新的生活,相當於他們的“第二次人生”。競技體育的金字塔結構,註定登上塔尖的只是少數人。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是“練出來了”,即便轉身也有不錯的選擇。恰恰是那些“沒練出來”的眾多普通運動員,他們的出路如何,不只決定著家長們願不願意送孩子練體育,更關乎中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未來。近期,人民日報刊發系列報道,聚焦退役運動員轉型問題。”

退役這個詞

對每一位運動員都是敏感的

同時也是每個運動員必然會經歷的階段

離開那個曾經的舒適區

面對“第二人生”的選擇

以往的平衡被打破

角色的轉換,職業的選擇

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冠軍只有一個,運動員卻有千萬個

之前在看一篇報道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句話:

冠軍只有一個,運動員卻有千萬個,退役的人群分兩種,一種是運動成績不錯的,轉型後有一定資源,他們的困擾經常是找不到職業方向,不知道自己擅長和喜歡做什麼。另一種是成績一般的普通運動員,從小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裡成長,退役後進入社會,會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00多名運動員面臨退役。我國運動員10-20年的競技奮鬥之路,誰都想成為那個站在最高榮譽的領獎臺光宗耀祖、正面自己!而不同項群奧運選手的培養期在7.6-11.2年之間,這就涉及到一個詞——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

運動員全程性多年訓練通常包括基礎訓練階段、專項提高階段、最佳競技階段以及競技保持階段。其中最佳競技階段是最重要的核心階段,這一階段運動員所表現出來的競技水平的高低可以看作是對運動員多年訓練成果的主要評價。在這個階段,是運動員衝擊榮譽與獎項的最佳階段。

但是,冠軍只有一個,運動員卻有千萬個!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冠軍只有一個,運動員卻有千萬個

第一種取得優異成績的世界級著名運動員,且掌握有較好資源的他們,他們在退役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好的就業渠道和職業方向,不管怎樣,他們對自己退後的人生已經做好了相對充分的規劃。

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幾位世界級著名運動員:

鄧亞萍

  我國乒乓球界的傳奇人物,不僅是奧運冠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更是獲得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經濟學博士三重學位的超級學霸。

許海峰

我國傳奇的奧運射擊冠軍,是我國奧運會史上第一個獲得奧運會冠軍的運動員。退役後的他,熱衷於自己的項目,成為了一名教練,隨後也成為國家射擊隊的金牌教練,曾經帶領國家射擊隊獲得多枚奧運金牌。

  2003年,許海峰出任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現代五項(包含射擊、擊劍、游泳、馬術和跑步的多項目運動)。

王楠

  世界乒乓球史上獲得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三大賽女子“全滿貫”的第一人,在運動員時期曾獲得24個世界冠軍。

  退役後的她2009年3月進入共青團中央統戰部工作,現任團中央宣傳部文體處處長,繼續為國家文體事業注入能量。

楊威

  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操全能金牌獲得者、體操“全能王”——楊威。他除了在真人秀中為自己和兒子掙得超高人氣外,他還現任湖北省體育局體操管理中心主任,屬於正處級幹部。

劉翔

  被稱為我國短跨第一人。據有關報道,劉翔參加了超過48場世界級重要田徑賽,獲得過36次冠軍,1次跑平世界紀錄,1次打破世界紀錄,5次打破亞洲紀錄,3次打破亞運會紀錄。除了運動員,他的另外一個身份則是——上海市體育局團委副書記。

  上海市體育局團委領導稱,劉翔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官”,因為他不屬於公務員,算是兼職,目的是為了是凝聚優秀青年人才。除此之外,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劉翔也一直致力於體育推廣。

姚明

  我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1998年4月,他入選王非執教的國家隊,開始籃球生涯。1999年5月,他入選蔣興權執教的國家男籃和中國籃球南方明星隊。2002年,他以狀元秀身份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隊選中。2011年7月9日,NBA官方網站稱姚明已決定從NBA退役。7月20日下午2時,姚明在新聞發佈會上正式宣佈退役。

現任亞洲籃球聯合會主席、中國籃球協會主席、中職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李寧

1988年體操王子李寧退役後,以其姓名命名創立了“李寧”運動品牌,如今李寧公司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運動品牌公司。

還有很多很多轉型成功的運動員,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從以上這些優秀運動員退役後都走上了從政之路,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有較強的學習力、文化素養較高,人際關係很好,社會適應能力很強等等。

所以這些優秀的退役運動員,非常值得即將退役的運動員學習!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做一個成功人士

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談一談第二種運動員(成績一般的普通運動員,從小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裡成長,退役後進入社會,會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

這類退役運動員普遍會面臨一個問題:退役之後做什麼。

站在“第二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確實是即將退役運動員的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體操世界冠軍樊迪:中國女子體操第二個世界冠軍,也是上世紀80年代晚期中國女子體操最優秀的隊員之一。然而,樊迪的經濟狀況很一般,前幾年她的恩師、國家體操總教練黃玉斌還時常資助她。

舉重冠軍鄒春蘭共獲得過9塊金牌,拿過全國舉重冠軍。1993年退役後,鄒春蘭很快在經濟上陷入困境,最後不得不在一家大眾浴池靠搓澡謀生。

曾獲得世界長跑冠軍的艾冬梅,退役後一家三口租住在北京一個10多平米的小屋裡,2007年她聲稱要變賣金牌,以緩解家庭生活困難

我國著名長跑運動員孫英傑在一次記者採訪中說,她的隊友很多退役後都無所適從,即便是像自己這樣成績好點的,上面給安排了工作,可是因為自己文化素質不夠,很難勝任。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上述運動員的悲慘人生,值得即將退役運動員的警惕!

如果對“第二人生”計劃不明確,規劃不清晰,退役之後的安置又不理想,很可能會造成一系列不好的連鎖反應,因為退役後首要考慮的問題是經濟來源。

把賽場上的那種自信,充分利用在“第二人生”的計劃與規劃中,拒絕惶恐不安。不要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要多看世界的發展,關注自己小世界之外的一切信息。

近幾年,國家體育總局、各省市體育局都在不斷的為退役運動員安置出謀劃策。

目前,大多數省區市體育部門均設有運動員保障機構,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對於即將退役的普通運動員來說,是一個極佳的轉型時機,要大膽突破自己,規劃自己,推銷自己、展示自己,結合自身的優勢去選擇。

從2010年開始,體育總局人力中心對十幾個省份進行運動員職業指導工作室的扶持,除了職業指導,還有專業心理指導。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都面向全國進行專項培訓,包括教練員、綜合素質、教師資格證等通用能力培訓,還分門別類對戶外指導員、健身教練、冰雪從業人員等進行教學。

雖然各類培訓不一定為退役運動員直接提供工作,但卻是增長自身社會技能的一個好機會,從0到1,終會成功。轉型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即將退役的運用在成長中自我總結。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總結幾個方向,希望能夠對即將退役的普通運動員一些啟發。舉辦的各種培訓一定不要排斥,要積極參加。

1.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培訓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如果對教師行業有興趣的運動員,建議參加體育總局組織的這類培訓,雖然過程會很“艱辛”但是隻要堅持下來,拿證之後就可以考取教師編制!

當體育教師是很多人退役後的優選,但進入校園的通行證並不容易拿到。在競技生涯中,幾乎將全部精力用於競技提升的專業運動員,像全日制學生一樣文化學習不現實,在國家教師資格考試中,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相比,缺乏競爭力。若要參加培訓,就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念。

2.健身教練培訓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這類培訓相比教師資格證的培訓稍微簡單一點,但是也需要大家學習理論知識,參加考試!

3.健康管理師培訓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健康管理師是營養師、心理諮詢師、體檢醫生、預防醫學醫生、健康教育專家、醫學信息管理人員的綜合體,是一個高端職業。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逐步推進,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觀念的轉變,市場對專業的健康管理師人才的需求呈現出高速增長趨勢,健康管理師證書的含金量也是越來越高。今年發生的“冠狀肺炎”,也必定會在今後助推這種職業的興起,所以大家要抓住機會。

4.雪上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倒計時,雪上項目在全國的推廣也越來越多,考取雪上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對退役後的就業選擇有很大幫助。一方面結合自身專業,一方面持有相關證書,可以進入一些俱樂部、培訓學校承擔相應的培訓工作。

5.教練員的培訓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參加這類培訓,可以為今後的進入省、市級運動隊從教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過培訓能夠儘快適應教練員崗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所在運動隊提供更好的服務。

6.外指導員的培訓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隨著國民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下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於只是簡單的跟團旅遊,而是嚮往獨自或者跟著戶外俱樂部背上揹包走向自然,為戶外指導員行業發展帶來了契機。

【運動員】賽場的我信心滿滿,卻對“第二人生”惶恐不安

願你的“第二人生”始終光明

除了政策託底、保障後移,破解退役運動員轉型難題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值得慶幸的是,目前越來越多的社會專業機構、公益組織也逐步參與進來,或與體育部門達成合作,或藉助自身資源建立平臺,幫助退役運動員開啟“第二次人生”。相信不久之後,便會形成長效機制,打通退役運動員的就業輸出通道,讓他們多年揮灑在賽場和訓練場的青春能換回一個新的人生。

不管在哪裡,你始終是那個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人!

致為中國體育事業付出的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