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說起來,日常我們最習慣、最離不開的手機軟件,一定是微信。微信已經是當下中國,甚至是在整個世界佔據了一席之地的移動社交工具。

正如它對自己的定位,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作為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一開始想做的,就是對用戶有價值的事情。十年過去了,微信真的做到了。

說了那麼多,其實是因為今天要帶你們去的地方,是一個創意園區,同時也是微信團隊的所在地——廣州TIT創意園。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國內有很多知名的創意園區,但若是讓我來總結特點的話,我會說,它們大多都是基於老廠房改造,才煥發了新生。高聳的煙囪、斑駁的磚牆、廢棄的倉庫……它們從歷史的洪流中脫落,又遇到天馬行空的創意,成為了城市中特別的復古風景。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TIT創意園的前身就是建於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

那時,七家經營紡織機械的私營機械廠及幾家生產針織機械的小廠,合併而成“公私合營梁林記機械廠”。隨後,陸陸續續又合併了其他小廠,一躍成為廣州紡織機械廠,最多時足足擁有幾百名職工。

可惜,後來市場變化,紡織廠連續虧損。

2007年,紡機廠終於全面停產,退出歷史舞臺,結束了50多年的歷史命運。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輝煌多年的廠房,從此再也聽不到紡織機器的轟鳴。

但是,有些艱苦卓絕、砥礪前行的精神卻被保留了下來,就保存在這些斑駁的老廠房、鏽蝕的老機器裡。

園區在改造時,強調了廢棄工業設施的再利用。很多原有的廠房建築都被保留,一些機械設備甚至直接被搬到了空地上、草叢中,成為了雕塑,很是新穎獨特。也向一代一代人,傳達了過去的精神。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更為特別的是,因為這裡處於城市的新中軸線上,與廣州新電視塔南廣場連為一體。天氣晴好的時候,可以在園區內看到高聳入雲的廣州塔小蠻腰。

2013年,微信總部進駐了TIT創意園,從此,這裡多了一個名字,叫做“廣州的硅谷”。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今天跟著我,走一走吧。

創意園的入口處,是一排五彩繽紛的雕塑。彩虹色的立牌上是一個個婉約女子的剪影。結合這裡紡織廠的歷史,大概這些女子是在進行一場時裝秀吧。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總高度600米的廣州塔小蠻腰,是中國第一高塔,同時也是世界第四高塔,堪稱廣州的地標建築。

在湛藍天幕的襯托下,銀色的小蠻腰造型別致、線條流暢,散發著耀眼的銀色光芒。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快步走入園區內,彷彿一下子從喧囂的鬧市進入了一塊世外桃源。耳邊的車水馬龍漸漸遠去,眼前是綠樹掩映中的古舊廠房,時間好似都錯亂了。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紅磚壘起的建築,不加一絲多餘的修飾,直接把幾十年前的樣貌丟在人們的面前,十分有衝擊力。幾塊透明大玻璃打造出的櫥窗,一點不顯突兀,反而有種微妙的和諧。

牆上還掛著曾經激勵人心的標語,現在再看來,有種穿越的既視感。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在這個滄桑、懷舊的場所,每一座建築都不由自主地帶上了濃濃的文藝風。行走其間,你只覺自己心頭瞬間湧上萬千思緒。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看這裡,有些建築只從入門的地方便已能感覺到特別。

半圓的管道內藏著一扇玻璃門,遠遠地看著,竟然很像防空洞。走入建築室內,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路過一條運動主題的小巷,有些生鏽的鐵藝在頭頂縱橫交錯,三三兩兩的籃筐成為其中的點綴,難得的青春、活力,讓人忍不住停下拍個不停。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除了建築,很多小景也很值得一看。

這一處,背後是被綠色爬山虎整個包裹起來的房子,前面這個紅色小雕塑,如同一團舞動的火焰。紅綠相襯,格外亮眼。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這裡,一棵枯死的樹,留下了最後一點財富,也留下了最後一點記憶。枯樹與背後新生的嫩葉強烈對比,讓人無限感慨時光流逝、歲月無情。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一座銅像,少見地給整個園區加上了一點禪意。

微信團隊的辦公室,竟然藏在一片舊廠房裡,難道是給不起房租?

走完TIT創意園,真的無怪這裡會成為廣州的一個網紅打卡點。

雖然是對老廠房進行了改造,但大部分還保留了建築的原汁原味,只是加上了一些現代藝術的解讀,不僅重新利用了廢棄的廠房,還使得它們重新具有了生機。

微信團隊把辦公地址選在這裡,讓員工每天可以在這樣的園區裡上班,真的太幸福了。


我是琰稜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