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中醫認為,紅色食物五行屬火入心經,此12宮圖分別是代表哪些食物呢?


本草無言,下自成蹊。


地球上,植物提供了人類的生存基礎,它們因為各種特性被人發現,與人產生聯繫,其中有一類不可忽視:藥用植物

在中國,藥用植物的應用歷史由來已久。東漢時期的《神農嘗百草》是我國現存最早系統記錄分析藥物的書,其中記錄了大量植物藥,從此之後,“本草”就成為人們理解與表達中國傳統醫藥的代名詞。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什麼是道地藥材?

中國是一個浩瀚的植物王國,共有3萬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超過三分之一。而在這1萬多種藥用植物中,現有能稱的上是“道地藥材”的僅300多種。所謂道地藥材,指的是特定產地所處出產的品質優良、炮製考究、療效明顯且產量較高的中藥材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武夷山南麓的福建泰寧縣的藥農們,一年三百多天都穿梭在丹霞峭壁上,尋找鐵皮石斛。

不少醫家講究藥材的“道地性”,認為藥材效力與產地關係極為密切。不同地域的生態環境各不相同,氣候、土壤、水分、光照、微量元素、微生物群落分佈等都會影響到藥材的品質,從而造成了某些種屬相同的藥材,其最終品質也有高低之分。

我國地跨寒溫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各地自然環境差異較大,逐漸形成了十大道地藥材產區:北方區域綜合了傳統的關藥、北藥、懷藥、 西藥;南方區域包括了傳統的浙藥、江南藥、川藥、雲貴藥、廣藥;而青藏高原以及四川西部的部分高山地區則是傳統的藏藥區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在我國延續千年的中藥,其中約有三百多味“道地藥材”,並形成關藥、北藥、懷藥等十大道地藥材產區。

在某種程度上,“道地藥材”這個概念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的一種“天人合一”的樸素哲學思想,這種思想是採取平等的態度對待自然萬物

,認為世間萬物是一體的,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中藥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植物,它的形成與狀態與特定生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從嚴格的理論上來講,只有野生的藥材才能成為道地藥材。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對於養生保健越來越關注的人們更試圖將這種理論嚴格落實,所以,儘管各種人工種植的藥材得到廣泛培育,野生藥材的價格卻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心甘情願豪擲千金只求“野生”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梅里雪山下,剛採挖出來的野生當歸。對藥材缺乏系統認知的普通消費者在對保健的渴望中狂熱追求“野生”。


1980年以來,寧夏挖甘草破壞了800萬畝草原;1990年以來,全國每年因採收麻黃而破壞的草場達405萬畝……一串串數字表明瞭一味追求野生的熱潮帶來的過度採挖,導致生態破壞的消極影響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是予取予求,還是迴歸原生?


過度採獵等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反過來又加劇中藥資源的下降和枯竭,成為中藥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20 世紀以來,人類對中藥資源的開發和運用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對中藥資源的需求激增。人們逐漸意識到,以生態環境被破壞、土壤汙染嚴重等代價,短期的資源供應和一時的經濟效應,將最終造成“無好藥可用”,甚至“無藥可用”的局面。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藏紅花原產於中東地區,明朝時經西藏傳入中國,以花的紅色雌蕊入藥,因昂貴而稀少被稱為“貴細藥材”。


此外,對資源的肆意掠奪進一步造成更嚴重的生態問題,可能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存。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實現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可持續保護,如何做到中藥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互惠共生等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目前來看,加強對野生藥材資源的保護和發展栽培技術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方向。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貝母屬植物,“懷中抱月”指的是松貝的形態特徵,用它製作的著名成藥有川貝枇杷露。

現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研究員為解決川貝母供需矛盾,提出“野生撫育”的概念,即根據動植物藥材生長特性及對生態環境條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類似的環境中,人為或自然地增加種群的數量,使其資源量達到能為人們採集利用,又能保持這個群落平衡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陳士林研究員同英國皇家植物園專家一行人在四川甘孜康定折多山進行川貝母野生撫育基地考察。


這種方法具有的優勢很明顯,但是在實際生產推廣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會出現管理、守護難度大,與放牧區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等問題。現在,我們只能說這種著眼於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方法任重而道遠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來自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的專家們和藥農們不斷對川貝母等高原藥用植物品種的大田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和實踐。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是自然消亡,還是重煥新生?


除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中藥面臨更大的質疑更是伴隨著“中醫無用論”而來的中藥藥效問題

1993年,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刊登了第一篇馬兜鈴酸致腎損傷的研究,但當時並未引起足夠重視,最終引發臭名昭著的“龍膽瀉肝丸”事件,之後也有說法這並非中藥之過,而是藥典記載有誤,將以有毒的關木通替代無毒的木通入藥而致。無論事實如何,這無疑是給中藥的一次重擊。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常用的毒性較大的幾味藥材,其中黑色塊狀物是川烏,黃色顆粒是半夏,棕色半透明片狀藥材是附子,它們都須在醫生的嚴格指導下服用。


2015 年,屠呦呦以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她得到了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而中藥反對者們否認這是中醫藥學的“功績”,認為這應當是現代醫學給人類帶來的福祉。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發現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藥的命運起起落落。這一個個事件正是今天有關中醫藥未來發展爭議關鍵的縮影:傳統中醫藥會消亡嗎?會被現代醫學“收編” 嗎?

最近幾年,青蒿素聲名遠播,中藥有效成分的藥理學、毒理學研究蓬勃發展,部分學者就對傳統中醫藥發表了看法:藉助現代醫學的研究手段,大量的中藥及方劑有效成分的作用機制和毒性原理將被明晰揭示,中醫藥最終將如江河入海一般被納入現代醫學當中。而這種觀點只不過是新時代的“廢醫存藥”而已。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研究者們正在觀察某生藥材的細胞結構。

曾經一段時間內,在沒有可提供其他支持的基礎技術手段出現之前,傳統中醫藥可預見的最好前景似乎僅限於此

幸運的是,現代科學是一個整體,基礎科學的發展作為工具,必將引發下游應用科學的突破性進展。在數據化、信息化的今天,計算機科學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給中醫藥的未來帶來了新的可能和挑戰。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大數據時代下,中醫藥網絡藥理學或許能為中醫藥現代化帶來可能。


早在新世紀之初,出生於醫學世家的李梢教授就敏銳地感受到人工智能對於現有醫學與生物學的學科架構的巨大沖擊,並且決心投身於一個全新的學科——中藥網絡藥理學,開啟了生物信息學與中醫現代化的交叉研究。

這個學科旨在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建立一種“整體對整體”的數學模型,用機器學習所建立的各級高精度預測算法,從宏觀和微觀多層次網絡的角度打開中藥複方的臨床療效機制這個“黑匣子”,在整體上驗證、判斷、預測藥物的有效性,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別一提藥材就嗤之以鼻,有的藥材讓你“高攀”不起!

▲ 本草食藥不斷滋養我們的日常,可是我們不能什麼都吃。

作為中醫藥網絡藥理學的學科帶頭人,李教授也有自己的孤獨:“我們夾在中間,屬於橫跨兩邊,實際上是兩邊都可能不認同。“


中醫和現代醫學的最大差異在於它們基於

不同物質和物理基礎的理論體系,相互之間幾乎毫無融合的可能性。


而在“整體對整體”的模型下,對峙的雙方不再是中醫與科學,而是藥物與人體。無論是中醫還是現代醫學,它們共同的基礎實際是病人本身,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的標準應該基於療效。畢竟,在疾病與醫學的大歷史上,中醫與科學之爭是很短暫的,而疾病才是人類永恆的對手。


傳統中醫藥在歷經數千年的歷史風雨中寫入民眾文化基因,目前來看,傳統中醫藥不會消亡也不會被現代醫學“收編”,而會一路傳承,繼續陪伴中國人度過悠長歲月。


- END -


編輯 | SevenJ

部分內容來源丨《地道風物·本草進化論》

未明圖片來源丨《地道風物·本草進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