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打罵孩子,哪怕是任何理由,應該看長遠發展

  • 打罵的長遠後果是什麼?

打罵孩子,可能沒有哪一個家長沒有使用過。每次在打罵完孩子之後,我想每個大人的心情都是最糟糕的。我們大人或許都有留下的想法:孩子犯了錯,就應該給他點顏色嚐嚐。孩子要為他犯的錯付出代價。還是犯了錯不打罵他,他就不長記性。我只是輕輕的打罵孩子,沒什麼大不了的。我覺得不打罵孩子,那些把孩子捧上天,讓孩子成為小霸王、小祖宗的家庭是可笑的……

我們大人可能會回想,我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罵,現在也沒有什麼,也過得很不錯呀。我可以回想當時的情景,犯錯了被父母打,如果是我們確實錯了,我們會忍耐著或者逃跑;如果我們被冤枉了,我們會覺得非常委屈,甚至非常憤怒。

這就是打罵孩子的後果:孩子被打了之後,要麼逃跑、退縮,決定下次不再讓你抓到,或者承認自己是一個壞人,從而自卑;要麼不服氣、反叛、報復和憤怒,覺得為什麼犯了錯就一定要被打罵,難道沒有其他管自己的辦法嗎?這還是愛自己的表現嗎?

請別再打罵孩子,哪怕是任何理由,應該看長遠發展

  • 不用打罵,那用什麼能解決好問題?

我們會不會想——要是父母用一種我們小時候能接受的方式來管教我們,或許我們會比現在更成功。這個觀點就是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正面管教”的觀點:既不懲罰孩子,也不嬌縱孩子,“正面管教”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無條件的尊重孩子,對孩子用“和善而堅定”態度,讓孩子能更早的鍛鍊各種社會能力和自身技能,未來更加卓越。

請別再打罵孩子,哪怕是任何理由,應該看長遠發展

(這個觀點是經過了好幾個國家,好多現實中的父母和實際的孩子做案例來分析的,並且在全世界有好多學習小組來進行研究分享,確實有效果。我也用我10多年的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案例來體會,我推薦這個觀點。)

意思就是,我們如果用打罵的辦法來嚴厲的懲罰孩子,這樣在短期來看,確實是管教住了孩子,控制住了孩子的行為,但是長期效果來看,會讓孩子心理受到傷害,也使孩子失去了在犯了錯之後補救鍛鍊自己的機會。因為犯錯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機會,可惜我們大人卻不這麼認為。

  • 與孩子談合作和共贏

愛和尊重、平等的對待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前提,那麼這個觀點也不例外。

國外的教育研究比較系統,但這不是崇洋媚外,國外不提倡打罵孩子,我覺得這是可取的。打孩子老師不可以,家長也不可以,要是被周圍的人看到打罵孩子,會被舉報,是犯罪的,會被送去坐牢的。

發現問題,大人都應當與孩子商量討論,徵求孩子的意見,形成大人孩子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如果只簡單的說教,反覆強調不允許,那麼孩子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

與孩子商量好了解決辦法,大家都要遵守約定,孩子再不遵守或犯錯,就讓他承擔責任。在與孩子商量之中,能激發孩子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能鍛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孩子出現了新問題,或者出現了更難以解決的問題,那麼繼續與孩子商量。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全家商量近期出現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這種做法非常有效。我自己也用贏得孩子合作的四步法則,以及開家庭會議的辦法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效果很不錯。

請別再打罵孩子,哪怕是任何理由,應該看長遠發展

所以,打罵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哪怕是任何理由;同樣嬌縱也不是,最好的方式是“正面管教”:嚴厲的家庭應該和善些,尊重孩子,讓他感覺與父母是平等的地位,是朋友關係,像朋友一樣說話和解決問題;太過寵愛孩子的家庭應該堅定些,一定要與孩子共同討論出遵守的規則,多讓孩子快樂的承擔家務,獨立地面對自己的事情,培養責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