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年紀越大越沉默?

天罡瑞雪


五十而知天命。人經歷過了半生的滄桑與磨練,也許已經看破了紅塵,對一切看得淡了,心境也自然日趨平和;多了些沉穩老練,少了些無知輕狂;明白了言多必失、禍從口出;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因而不得不沉默應對了。

沉默是追求一種淡泊寧靜的生活狀態,是在喧囂浮躁的塵世中-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只有在沉默與寧靜中,才能傾聽自已心靈的聲音,才能感受到大千世界、浮萍塵世融入自已的懷中。沉默是一種力量,是休養生息後的再一次爆發,是對生活感悟後靈魂的昇華。

宋代詞人蔣捷在《聽雨》一詞中描寫道:“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發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這首詞娓娓道來,三次聽雨概括了人一生的境遇,道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人生只有經歷了坎坎坷坷以後,才會明白,生活原本是平淡無奇的,青少年時的蓬勃與激情已蕩然無存,生活復歸了原有的平淡與寧靜;壯年時的壓抑與奔波使人學會了沉默,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感,學會了在沉默中思考並反省自己,在沉默中重新發現自己,找到人生新的突破口。

為什麼人到中年以後,會變得越來越沉默?無法有一個準確而統一的答案;只能說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變得更加理智,更加冷靜沉穩,一切浮躁情緒也隨之慢慢的減退,生活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使他們不得不沉默地面對自己;他們很清醒的意識到,生活不再象年輕時想象的那麼天真,那麼的耽於幻想;只有面對殘酷而無奈的現實,腳踏實地,咬緊牙關,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沉默對於經歷過世事滄桑、人生歷煉的中年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好的心態。他們在沉默中回顧過去,在沉默中沉澱思想,總結經驗,梳理好曾經被折傷的翅膀,養精蓄銳,重新投入到新的莊嚴的生活奮鬥中去!


小草芳心


大家好,我是心靈滌盪,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半生巳過,卻越來越沉默,有何感觸?

面對這個問題,我的心情比較沉重。我已年逾五旬,仍小人物一個,雖有妻賢子孝,可談不上功成名就,沒有香車豪宅,沒有"前呼後擁",沒有......對比同齡、同屆的同事、朋友、同學,雖比下有餘,但比上差遠咯!一想到此,難免不感慨良多。

可面對現實,我越感慨,就越沉默,與題主說的不差上下。

題主說,半生已過,學會沉默,凡是先討好自己,至於別人,分心情,看交情。這很有道理!

俗話說,一花一世界,一人一乾坤。各人面前有自己的露水草,自己的半斤八兩,別人不清楚,自己可是門清。憑自己的能耐拓人生,憑自己的斤兩過生活,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活,讓別人去說。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生,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天上也不會掉餡餅。只要年輕時,沒有荒廢過自己的能耐,該努力時努力了,該拼搏時拼搏了,也就不後誨今生了,有一份光,已發一份熱,足矣!

如今,半生已過,蠟柱成灰,淚快使幹,無需後悔,也不必自責,不必沉默,該吃吃,該喝喝,該幹麼就幹麼,一樣也別缺,因為曾經的我也曾努力,也曾拼搏,也小有成就,也豐衣足食。雖不曾有別人的”家財萬貫",但也有我的"一日三餐”;雖沒有別人習慣的"前呼後擁”,但我擁有健健康康。別人瀟灑,有別人的資本;我的平淡有我的滋味!沒必要看別人的臉色,也不要討好別人,凡事先討好自己最真,最實!因為我要過的是自己的生活,不是別人眼裡的生活,這才是最真!

至於別人,無需去理會,”他過他的陽光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沒有關聯。

讓自己的心簡單點,讓自己的計較少點,讓自己的快樂多點,讓自己的身體健康點,"平平淡淡才是真”!

多少人,為了世俗的"榮耀″,透支健康,透支生命,"昔日的別人為老闆打工,到頭來才發現,原來老闆一直在為別人打工”,年紀不大,眼睛一閉,再也不能睜開,一切都成了浮雲,何必呢?

而今半生已過的我,只要今晚眼睛一閉,明天還能睜開,還能看到明天的太陽照常從東邊升起,足矣!


心靈滌盪


人過半生,唯心獨醉。

人過半生,學會沉默,

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

永遠記住話,是惹禍根苗,

寧可沉默,也別多說,

看透別說破,拆穿,別人不好過,

看清別言明,言明,彼此傷感情,

做一個糊塗的聰明人,

嘴上不說,心裡明白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