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名字,是老淳安人心裡抹不去的記憶……

“排嶺”

是老淳安人心裡抹不去的記憶

如今,隨著“千島湖”一名的興起

“排嶺成為許多人記憶中的存在

但它仍然存在在淳安人的生活中

有個名字,是老淳安人心裡抹不去的記憶……

老排嶺夜景 1964年6月 吳伯宗攝

作為自然地理實體名,淳安有個排嶺半島;作為人工建築名,淳安有條排嶺路(分南路和北路);縣城所在地名稱仍稱“排嶺”。

排嶺名字的起源及演變

排嶺,古稱“牌嶺”。明嘉靖《淳安縣誌》卷之二:“清風洞在縣東十五里,牌嶺路旁”。清光緒《淳安縣誌》卷之一"山川":“牌嶺,在縣東十五里”。至於此處有無牌坊,已經無從考證了。不過,此處曾有一庵倒是真實的(位於現在的新安大街與新安北路交叉口附近),然此庵現已不復存在。

到了民國時期,“牌嶺”演變成了現在人們口中的“排嶺”。民國十一年(1922)郭睦堂重修《河南方氏宗譜》時,淳安鄉人邵樹棠著有《排嶺庵記》一文。民國三十二年(1943),《(“抗日戰時破路應變辦法”)為電覆本縣破路經過情形並繪詳圖暨造具支出計算書等件祈核,特由全銜代電》(建工字第118號)中“地點或橋號”載“34 排嶺庵阻塞”、“35 排嶺腳橫斷”。

有個名字,是老淳安人心裡抹不去的記憶……

“排嶺”的地域範圍舊時排嶺僅為山嶺這一自然地理實體名,在新安江水庫形成前,從原合洋鄉西園村(已淹於水下)的黃連灣(今西園碼頭附近)上嶺,往西沿現今新安大街至原屏峰鄉泗渡洲村(已淹於水下)村頭(俗稱“大碼頭”的原新安江碼頭,現喜來登度假酒店前下方),約2公里左右。縣治遷此後,人們俗稱的排嶺山嶺這一自然地理實體名,演變成了區域範圍的居民點名,即整個淳安縣城。

1965年改設縣轄鎮時,總面積35平方千米(城鎮面積約10平方千米),轄李家塢、施家塘、火爐尖、裡杉柏、大碼頭5個居民區和龍門坑、宋家塢、施嶺腳、裡聯4個行政村。

有個名字,是老淳安人心裡抹不去的記憶……

“排嶺”歷史沿革

排嶺,原為荊棘叢生的深山冷塢。作為山嶺這一自然地理實體,明清時期為太平鄉轄地,屬二十一都。

民國十年(1921)屬進達區西園等村裡。

民國二十四年(1935)屬黃峰等鄉。

1949年屬杜塘鄉。

1956年屬合洋鄉。

1958年10月,新安江水庫蓄水,淳安縣治遷至排嶺。1960年在排嶺置城鎮人民公社。

1965年11月改設縣轄鎮——排嶺鎮。

1991年9月,更名為千島湖鎮。

1992年青溪鄉、坪山鄉併入。

2001年淡竹鄉併入。

2006年汪宅鄉併入,形成現今之政區範圍。

而今作為縣城主城區的排嶺,其地域分屬明清時期太平、進賢兩鄉的二十都和二十一都,民國時期分屬屏峰、太平等鄉鎮,解放初期分屬屏峰、杜塘、水南等鄉鎮。

關於“排嶺”的記憶你還保留多少呢?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有個名字,是老淳安人心裡抹不去的記憶……

來源:縣民政局 縣委宣傳部

編輯:周雅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