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眷著《清平樂》攜來一股清麗柔美之風


宋詞眷著《清平樂》攜來一股清麗柔美之風

正在熱播的古裝劇《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該劇講述了北宋皇帝——宋仁宗趙禎的一生。

“孤城閉”被改為“清平樂”,更大程度地凸顯了宋代文化的風雅。清平樂,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

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宋詞也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詞,起源於漢朝,在唐末五代時風起一時,但發展最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有了“唐詩、宋詞”的說法。

王國維曾說: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宋元戲曲史序》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又一座藝術高峰,是“一代之文學”。

宋詞眷著《清平樂》攜來一股清麗柔美之風

詞由詩進化而來,突破了詩的舊形式,變為句式長短不一的新結構;改變了詩的舊格律,成為音韻多變豐富的新曲調。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換句話說,詩端莊,詞嬌媚;詩陽剛,詞柔美,如若把詩看作是胸懷天下的男性,那麼詞就是美麗溫婉的女子,更能準確、細膩、深切地表達審美,表達複雜的形象與感情。

比如,唐代韓偓的《懶起》中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

同樣的主題,在李清照的《如夢令》中: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較之詩,更朗朗上口,更能表現出婀娜多姿的風雅之態。

詞在唐末五代時期,出現了溫庭筠、馮延巳等詞人,產生了收錄500首作品的《花間集》,但在宋朝前五十年處於停滯狀態。直到宋真宗、宋仁宗時期,宋詞開始興盛,湧現出了晏殊、歐陽修、李清照等眾多耳熟能詳的大詞人,名篇佳作更是層出不窮。

如: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宋詞眷著《清平樂》攜來一股清麗柔美之風

清平樂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紅箋紙上,揮筆寫下,細訴衷腸,卻無處可寄,縱使有鴻雁、錦鯉傳書,也無法送達。夕陽眷著黃昏,我一人斜倚在欄杆旁,望向對面那座隔斷來往的青山,寂寥憂傷。每個春天都是那麼地相似,一樣的桃花盛開,一樣的綠水東流,一樣的相思憂愁。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因風飛過薔薇。

這是一首惜春詞,所有的嘆息盡含其中。溫婉輕柔,餘音嫋嫋,言雖盡而意未盡。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宋詞眷著《清平樂》攜來一股清麗柔美之風

詞有多種詞調,每種詞調都有自己的名字,即詞牌名,如“漁歌子”、“念奴嬌”、“如夢令”、“清平樂”、“青玉案”等。每一支詞,都有不同格式,全詞的句數,各句的字數,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這種定格是由曲調的結構所決定。

以“清平樂”為例,它的詞牌格式是: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後人按照這些詞牌填詞時,必須遵守這種詞格,也是為了讓這些文詞能夠按照傳統的曲調演唱。

《清平樂》這部劇的細枝末節之處極有韻味,每個畫面都如同中國傳統繪畫一般,大氣平穩,也讓我們再次深入瞭解瞭如同香茗清風的宋詞,芳香四溢,清麗柔美。

宋詞眷著《清平樂》攜來一股清麗柔美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