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聰明的家長都懂得,與其花時間講大道理,不如多抱抱孩子。——媽媽隊長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近幾年,黃磊憑藉著超高的智商和情商,吸了無數的粉。以至於,一說到娛樂圈中內涵過硬的人,他肯定榜上有名。

不過,再聰明的“諸葛亮”,也有幹不過“臭皮匠”的時候。

前段時間,黃磊發微博說,妹妹早餐沒吃完,他想借此用道理來教育女兒: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黃磊:“不要浪費。” 妹妹:“我知道。”

黃磊:“為什麼呢?” 妹妹:“不知道。”

於是,黃磊立馬逮住這個機會,想用諄諄教導來告誡女兒「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強調:小時候浪費糧食,長大了是沒飯吃的!

可誰曾想,妹妹一臉不屑:「那以後就一直吃糖,我吃糖從來不浪費。」

第一回合,黃磊,惜敗。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不過沒關係,機智的他又換了個角度:“公主可從來不浪費。”

妹妹回懟:「公主從來都不吃飯。」

「那是動畫片裡沒拍到,公主其實都吃飯的,而且吃得很乾淨。」

「公主忙著演戲,沒時間吃飯~」

第二回合,黃磊,慘敗。

看到這裡,不少網友吐槽黃磊遭遇了育兒史上的首次“滑鐵盧”,講道理都管不好孩子了!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碰巧昨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議話題“孩子哪些瞬間讓你心寒了”,其中有個高贊回答讓媽隊深有體會:

「當我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了半天,結果最後他捂著耳朵大喊:“煩死了,你就只知道叨叨叨的,我不想聽這些大道理!”」

這何嘗不是我們的日常呢?耐下心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他們卻充耳不聞,甚至大發脾氣。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的諄諄教導就變成,孩子眼中的廢話了呢?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腦科學曾做過一個權威實驗證明:孩子3歲前,給他講道理根本沒有用!

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

左腦負責邏輯思維,講究秩序和規則;右腦負責形象思維,用來接收和解讀情感信息。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3歲之前,孩子的左腦發育還不完善,邏輯和理性比較弱,更容易被自己的感受所控制。

簡而言之,就是孩子太小,根本理解不了道理!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時,會通過回憶過往的狀況,意識到“現在客廳亂了”,需要打掃乾淨。

可對於思維尚未發育好的孩子來說,他們只會看到眼前的“客廳裡有好多玩具”,並不認為“亂”,更不會想著去收拾。

所以,往往很多時候父母跟孩子講了一大堆道理,他們都聽不進去,原因就在於此。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孩子的理解力非常有限,註定了他們所領會到的和成人截然不同。

不過想想也是,好多事我們自己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會的,怎麼能指望這麼個小不點,就能理解成年人的想法呢?

正如心理學家皮亞傑說的:「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顯然,在孩子尚未形成足夠成熟的思維前,父母講再多的道理都是無用功!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盧梭說過:「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而導致這個局面的始作俑者,往往就是父母自己。

小學二年級時,我和隊友配合失利輸了接力比賽,為此我們鬧了矛盾。事後委屈又後悔的我,一回到家就向媽媽傾訴,希望得到她的安慰。

可萬萬沒想到,媽媽漫不經心地說:“輸了就輸了,還能怎麼辦?我平常就勸過你,性子別那麼衝,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炸,這回長記性了吧?!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那一刻,我就像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從裡到外,心寒透了:「我也知道吵架不好,但現在我不想聽這些,我只希望你抱抱我,哪怕只是一句敷衍的安慰也好!」

然而,我卻如鯁在喉,一句反駁都說不出,只是麻木地聽著,最後悄悄別過頭,擦掉了淚水。

從那之後,我就很少再向媽媽傾訴心事,因為我到底怎麼想的不重要,對於她來說逮到機會教訓我,才是頭等大事。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而這正是大多數家長都在犯的錯誤,始終搞不清孩子究竟想要什麼。

道理再好,也只是冷冰冰的語言。

它能給予到孩子的溫暖,如何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一句暖心的問候相提並論呢?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其實,比起父母不理解自己,孩子更怕的是他們硬把思想裝進自己的腦袋裡。

在綜藝《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小S就曾抱怨過:

“我女兒現在還會覺得,明星的工作真的好好當,又可以賺錢,她說她好想跟我一樣。

我就說不是這樣,拍戲也很辛苦balabala……可這麼一說,又好像變成我在教訓她。父母一旦用教訓的口吻,小孩就聽不下去。”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看似無力反駁的真相,其實一開始的出發點就錯了。小S企圖用自己的“過來人”的親身經歷,直接讓女兒感同身受。

可孩子壓根都沒有“身受”過,何來的“感同”呢?

而正確的做法,是像好友信說的:

“這種需要你的父母跟她講,媽媽在外面工作有多辛苦,然後你回來告訴她,沒關係。讓她覺得你很堅強,讓她感動,而不是去教訓她。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深以為然。

對於孩子來說,很多時候“聽到道理”和“明白道理”之間,就是差了一個“過程”,而這期間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

就像教育家杜威所倡導的:

「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因此,在如何給孩子講道理上,很顯然信的做法更能被孩子所接受,因為他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了,而不是一味猛灌“雞湯”。

與其一味去灌輸成年人的觀點,不如先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讓他們自己覺察其中的真理,來得更加高級和省心!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並不否認“道理”確實能幫助孩子變好,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只是,在講道理之前我們不妨試著先冷靜一下,把道理多憋一會,說不定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理解萬歲”,教育更是如此

孫儷曾分享過一則超讚的育兒觀: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是啊,任何一個人深陷負面情緒時,他們最渴望的不過就是別人的一句“我懂”,一個安慰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

年幼的孩子,尤其如此。

當我們主動去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後,他們會感到被接納、被深愛,到時再循循善誘,才能讓孩子更願意欣然接受那些,冷冰冰的道理。

道理不用“說”,讓孩子去“做”

泰國有位5歲男孩起床後,就吵著讀書太累,不想去上學了。

沒想到他的媽媽同意了,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如果在街上撿垃圾,並能賺很多錢,就可以放假一天。」

於是,天真的男孩提溜著袋子,就興高采烈地出門去撿垃圾了。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在炎炎烈日下,小傢伙停停走走,一天下來才走了3.5公里,撿到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最後才換回了2泰銖(摺合人民幣約0.4元)

一天漫長的路程下來,孩子早已精疲力盡,想搭公交回家,要10泰銖;想吃冰淇淋,要5泰銖。他只好作罷,灰溜溜地走回家。

最後,媽媽問兒子:“你想工作還是上學?”男孩馬上回答:“我想上學!”

因為這一次的撿垃圾體驗,他深刻體會到了賺錢的不易。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這位媽媽用實際行動,就讓孩子徹底明白:讀書對於成長有多麼的重要。

這可比起你苦口婆心地念叨10次、100次都來得刻苦銘心!

放下主導的權威,用孩子的語言“講道理”

有位網友分享過一段視頻:爸媽帶孩子逛超市,事先說好買玩具不能超過50元,孩子滿口答應。

到付錢時,爸爸提醒孩子玩具超過了50元。發現違約後,孩子戀戀不捨地放回玩具。

回到家,爸爸拿出藏在懷裡的奧特曼,告訴孩子,因他守約不買超出金額的玩具,這玩具就當作禮物送給他,孩子開心地擁抱著爸爸。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好的教育,越是自然,少有強迫。

這就需要父母放下權威和命令,換著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教育,結果往往更加讓人滿意。

正如心理學研究表明:

「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

一個人能夠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換句話說,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明白某個道理時,先安撫好他們的情緒,再用你溫柔堅定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即便發生了不愉快,你也對他們不離不棄。

最後,當孩子的情緒穩定後,再找個合適的時機,去幫他們分析問題的所在,藉此才能通過言語,把道理傳授給他們。

時刻記得,先給到孩子“通情”,他們才能“達理”。

家,始終是一個重在傳達愛的地方,而不是過度計較真理的辯論場,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