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誓清四海,倡導華夷一家親!

朱元璋起義一直以“誓清四海,以同吾一家之安”為己任,這一點在他在進圍平江、消滅張士誠前夕就能洞悉,當時李善長勸他就帝位,他則認為功未履於天下,德未孚於人心,一統之勢未成,四方之塗尚梗為由,加以拒絕,而他在消滅張士誠後,又告誡諸將江南既定,當北定中原,以統一天下。

朱元璋:誓清四海,倡導華夷一家親!

明朝針對實力不同的民族採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針對北方少數民族,明朝統治者在遭受軍事打擊後,逐步扶持實力較差的蒙古各部,分化其勢力,並鼓動部落間鬥爭。對於西南各部少數民族,明政府改革土司制度,幫助這些地區發展經濟文化,給予當地首領一定的政治地位,滿足其政治訴求。

西漢末年,各民族內遷,直至宋遼金元時期,我國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對明太祖以及其他明朝統治者產生了重要影響。朱元璋在目睹了元朝尖銳的民族矛盾後,為鞏固其新建立的明帝國,調整了民族政策。

他曾經提到:“元時為官,但貴本族,輕中國之士,南人至不得風憲,豈是公道?”稱帝之後,他發展了愛之如一的思想,對下臣說過“朕即為華夏主,華夷無間,姓氏雖異,撫字如一”,“夫好善惡惡,人情所同,豈間於華夷?”

朱元璋:誓清四海,倡導華夷一家親!

明太祖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民族策略,“蓋蠻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懷,然一於威不能感其心,一於惠不能攝其暴,惟威惠並行,此馭夷之道。”威是指軍事上的威壓、征服,德是指政治上的恩懷、德惠,即“易得懷之”,威德兼施,兩手並用。

首先,明朝統治者堅信,防衛建設是國家安定的重要部分。明成祖曾經說過:“嚴關防,守要害,修封域,務農養武,養威蓄銳,有敵來犯,有以御之。”

明朝建立之後,逐漸發展軍備制度,經過幾代皇帝的建設,已經形成了較先進的衛所制度。其中,衛所兵衛除戰時出兵鎮壓少數民族叛亂外,平時需要駐守京師,鞏固中央,為防衛北部蒙古族,明朝還不斷髮展形成了九禁關防戍衛朝廷。

朱元璋:誓清四海,倡導華夷一家親!

其次,明政府堅持懷柔施恩的思想方針。對少數民族“宜務德為本,勿專務殺戮。”明朝統治者,在大力加強武裝戒備的同時,不斷進行政治上的懷恩,力爭以德懷之。

在招降北元將領時,大力宣傳政府優待方針,在招撫失敗後,才起兵征討。其中,對於蒙古的降將等人,除賞賜衣服、牛羊、娟繡等物品外,還擇土地肥美的地方對他們進行妥善安置。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少數民族放下了成見,開始接納並稱臣於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