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美麗牛郎壩村

西昌牛郎壩村(史稱虐郎,牛郎垻意為放牧牛羊的草場),位於西昌瀘山景區南麓。邛海景區西南5公里,國營大型農場(西昌大營農場)南部。牛郎壩村有十多個平方公里,地域寬廣,轄15個村民小組。以鉛礦村、西溪村、長板橋村、柑子村、擺擺村、署波西村、新營村、大箐村、營盤村、打祖俄普村相鄰。牛郎壩村隸屬西昌市西溪鄉人民政府管轄。牛郎壩村青山水秀,蘭天白雲,民風淳樸,村民勤勞勇敢、歷史底蘊深北沿瀘山經邛海邊能趕西昌(建昌)南過西溪黃水黃聯去德昌會理會東攀技花(據說:特別是茶馬古道由馬道分支東南過朱家老墳山、買賣街翻過山至拖木溝、經普格、寧南到胡蘆口過金沙江至巧家、下昭通至雲南昆明能到東南亞各國。村民共九大姓:鄭姓、兩朱姓、徐姓、馬姓、沙姓、揚姓等等每姓都有古墓墳山。)牛郎村是漢、回、彝民族雜居村落。

以前牛郎垻村稱"幹牛郎",雨水又少又遲,載秧要周幾個村用完水後才能放水載秧。基本上農曆瑞午節左右才能栽秧,年年乾旱村民生活疾苦,苦不堪語。以前民間俗言:"好個牛郎壩,有田不能耙

,雷在中間打,雨在四周下,二月撒稻穀,六月才載插,不等載插好,懷穗秧田了,有女不嫁牛郎垻。

現在的牛郎壩人發楊移公移山,艱苦奮鬥在處瀘山與螺髻山之間,安寧河與邛海分水地,兩山夾一壩,一溪分二水引西溪河水,山溪河水。通過建國以來牛郎壩村民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黨和政府的關懷支特,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提邛海水,引堰塘水,找山溪水,打深水機等種種辦法變使牛郎壩成現在的漁米之鄉,天然稻麥糧倉,葡萄之鄉,牛羊滿山崗,豬肥羊壯,六畜興望,

一年四季瓜果蔬菜之鄉。如今牛郎壩村變“瓜果飄香,村民小康,牛羊成群,富裕家鄉,好女美女才嫁牛郎壩鄉"。

牛郎壩是西昌,涼山乃至全國少有漢,回,彝各民族大團結的典,特別是"漢回一家親"。漢族宗祠以回族清真寺容為一體。漢族信奉佛教,回族信奉伊斯蘭穆蘭經,宗祠、清真和諧,同為一房兩室,相處容切。追其歷史長河的之源中才發現如樹有根來,水有源是的。在牛郎郎壩有鄭姓人家祖輩鄭邦運、鄭邦泰兄弟兩人,邦運、邦泰兄弟倆從小職明伶俐,滿讀詩書,文能吟詩作賦,武能種田經商,被鄰村回民馬氏人看上,便兄弟二人成人就相繼前後同娶了馬氏二女為妻,其子女願奉佛教或伊斯蘭由其自然,喜歡回族伊斯蘭就學習信奉、喜歡漢族佛教就學佛,所以自茲始矣,為了方便就建一房修二室信仰之用。天長日久,祖祖輩輩就慢慢演變成漢、回一家親,演變成回漢民族大團結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典範。

牛郎村監委會主任朱沛國先生帶我參觀了古茶馬古道,絲綢之路遺址和牛郎壩古龍水井、三棵古野山棗樹和萬年青。仔細介紹了牛郎村今後的發展和結合鄉村文明,下來準備積極把鄉村文史館及牛郎壩村村志搞起來,乘改革東風招商引資、招大引強,讓牛郎壩村更上一個臺階。

如今的牛郎壩如見正歷史的老人,見正了歷史長河中的變遷,現喜迎古木逢春,趕上快馬加鞭課發展,實幹加巧幹,在小康路上高歌猛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