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悲歌:以嘉靖皇帝親爹興獻王為例,聊一下明朝親王就藩流程

前言: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於兒子們的安排基本上還是沿用元朝的那一套:

“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期望皇子們長大之後能夠“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在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朱元璋對勳貴武將實施了大清洗。而在這種形勢下,明軍依然在北方保持對北元政權巨大的壓力,底氣就在於分散在北部邊境線上的諸位掌握軍政大權的親王們。

可惜在朱元璋死後,繼位的皇太孫朱允炆被文官集團給忽悠瘸了,對自己的叔叔們舉起了殘酷削藩的屠刀。最終鎮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被逼反,朱允炆也受到了身死國滅的報應。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曾經說過,朱棣在篡位之後同樣也進行了削藩,只不過手段更為巧妙。通過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三代君王的努力,明朝藩王的軍事實力被徹底剝離,完完全全地成為了朝廷的吉祥物。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親王們既然無法覬覦皇位,朝廷就得相應地予以物質上的彌補。今天筆者就以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親爹興獻王朱祐杬的就藩過程為例,看看普羅群眾為這樣一位親王的就藩,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百姓的悲歌:以嘉靖皇帝親爹興獻王為例,聊一下明朝親王就藩流程

陳寶國老師扮演的明世宗嘉靖皇帝

興獻王朱祐杬的背景

朱祐杬,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倫序為第二子),生母宸妃邵氏,生於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二日。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自知身體已經不行的憲宗下旨將所有皇子全部冊封為親王(長子朱祐樘先以受封皇太子),於是年僅12歲的朱祐杬被冊為興王。

一個月後憲宗駕崩,皇太子朱祐樘繼位,是為孝宗。作為皇帝所有兄弟之中年紀最大的那個弟弟,興王朱祐杬所受到的任何待遇,都會被視為其他親王的標杆。弘治元年,興王等五王將出閣讀書,孝宗安排進士馬政等人作為教讀官。弘治三年,15歲的興王朱祐杬開始做就藩準備,孝宗將其教讀官馬政、劉良升為興府左、右長史。弘治四年,孝宗下旨在湖廣德安府安陸州為朱祐杬修建王府。

百姓的悲歌:以嘉靖皇帝親爹興獻王為例,聊一下明朝親王就藩流程

興獻王朱祐杬

興王成婚

  • 婚禮流程

在就藩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成婚。雖然明朝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親王婚禮,算得上是經驗豐富。但是由於歷朝歷代皇帝、後宮和親王之間的關係不同,每次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親王婚禮流程做出微調。比如這次興王成婚,就不能直接套用成化元年德王朱見潾的婚禮流程。雖然德王和當時的皇帝憲宗的關係,和興王和現任皇帝孝宗一樣都是兄弟。但是當年德王成婚的時候後宮只有皇太后,而現在後宮之中既有皇太后,又有太皇太后。

(弘治四年十一月)辛卯,禮部進興王婚禮儀注:一欽天監選本年十二月十六日尚冠。二十一日納徵發冊。弘治五年正月二十日親迎。(《明孝宗實錄卷五十七》)

十二月二十一日,孝宗派太師兼太子太師、英國公張懋為正使,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劉吉充副使,捧持節冊,為興王妃行納徵等禮。這兩個人,一個是世襲勳貴的老大,另一個則是內閣首輔,可見皇帝對興王婚禮的重視程度。興王妃是中兵馬指揮司指揮蔣斆長女,這位蔣氏日後在嘉靖帝“大禮議”事件中還有突出表現,此是後話。

  • 支鹽風波

當然舉辦婚禮,錢是最重要的。在早前的弘治四年三月,孝宗下令賜興王淮安儀真鹽一萬引,以助婚禮之用。在明朝如果想要合法販鹽,首先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再到指定銷鹽區賣鹽。筆者對“鹽引”這一塊不太熟,大致看了下每引折鹽300斤,一萬引那絕對是天文數字了。此事還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前面說到這一萬引鹽是要派人去鹽場自己啟運的,當時朝廷一共派出兩名內使(內監),興王本人也賞賜了這兩位支鹽內使路費和口糧。但問題在於這二位視這趟差使為發財的好機會(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不但帶了四、五個家人同行,還帶了二十多名軍校隨同保護。按理這也不算特別過分,關鍵是連這二十多名軍校也帶了家人隨行,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事情被禮科左給事中韓鼎捅到御前之後,孝宗親自作了批示:

上命原差內使二人許帶家人、軍校共八人。其鹽令巡按御史同內使就彼鬻之,解銀來京,毋致遲誤。(《明孝宗實錄卷五十》)

修建王府

弘治五年,巡撫湖廣都御史謝綬上奏朝廷,表示由於修建王府事務繁多,請求免去湖廣德安府知府朝覲。要知道天下官員到京城朝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朝廷要對朝覲官員進行考評打分以決定升遷還是降級。

弘治七年,新任巡撫湖廣都御史韓文又稱湖廣修建王府費用浩大,想留用荊州府木植料商稅的70%作為工費開銷。工部表示商稅是用來造漕運船的,不能挪用。最後皇帝和稀泥之後雙方達成協議,造船剩餘費用可以挪用來修建王府。

(弘治七年二月)庚午,巡撫湖廣都御史韓文奏:今湖廣方營建興、岐二王府第,又重修吉府。三役並舉,木石瓦甓之費難以預計。 其官匠人等餼廩,計歲用銀四萬三千二百兩。今工未及半,不知將來所需其多幾何。 乞以荊州府抽分木植料價十之七,以佐其費。(《明孝宗實錄卷八十五》)

百姓的悲歌:以嘉靖皇帝親爹興獻王為例,聊一下明朝親王就藩流程

安陸興王府遺址

對於孝宗朝王府修建時的奢侈浪費、工役浩大,禮部尚書倪嶽為此請求朝廷查永樂、宣德年間王府規制,務求節約。

(弘治八年十月)庚申,禮部尚書倪嶽等言:永樂、宣德間造各王府規制儉約,近來務極宏麗,傷財害民。 乞敕內官監今後凡造王府,悉遵永樂、宣德間式樣畫圖,務從儉約,以恤民困。 上曰:既永樂、宣德間王府規制皆祖宗所定,誠宜遵奉,所司其備查以聞。(《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五》)

興王之國

弘治七年九月八日,興王朱祐杬到天壽山祭拜列祖列宗陵寢(包括其父憲宗朱見深所在的茂陵,祖父英宗朱祁鎮所在的裕陵,曾祖父宣宗朱瞻基所在的景陵,高祖父仁宗朱高熾所在的獻陵,以及他們這一支的始祖太宗朱棣所在的長陵。)此後終其一身,都不會再有回京的機會了。

九月十七日,朱祐杬詣奉先殿行禮,百官詣北京興王府行禮。

九月十八日,朱祐杬在孝宗早朝之後,冕服至御前行五拜禮。孝宗賜果酒,朱祐杬喝完之後磕頭告別。出奉天殿後在東階上及丹陛下及午門外,再磕頭三次。孝宗目送弟弟出午門之後才回宮,從此兄弟二人此生再未重逢。當然孝宗也絕不會想到二十年後,這位弟弟的兒子會重新回到這紫禁城中,成為大明王朝的新主人。

  • 王府護衛

隨同親王之國的王府護衛慣例於後府錦衣衛並在京衛分撥,合計1700人。弘治六年由兵部尚書馬文升的建議,改為在京錦衣衛撥校尉300人,其餘京衛撥軍士600人,剩餘800人由王國所在地附近衛所撥補。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避免過多的京軍被調遣到地方,還可以節約親王之國路上的錢糧消耗,可謂一舉兩得。

  • 之國禮議

根據弘治七年八月禮部所上的興王之國禮儀,興王到達安陸州城外時,本處文武官員要率領當地耆老出城迎接。王府內露臺之下要陳設儀仗,承運門外要陳設金鼓旗,軍職官員負責守衛王府各門及各殿。大殿丹墀前設文武官員拜位,文東武西。等興王冕服升殿之後,所有文武官員行跪拜禮。

引禮引班首升自東階,由殿東門入至殿中。贊跪,外贊同贊跪,班首眾官皆跪。班首致詞雲:“某官某等,敬惟殿下欽承上命。至國之初,禮當慶賀。”如系王府官,則稱臣某等。(《明孝宗實錄卷九十一》)

百姓的悲歌:以嘉靖皇帝親爹興獻王為例,聊一下明朝親王就藩流程

興王府鳳翔宮遺址

  • 沿途騷擾不盡,百姓苦不堪言

興王之國之時,共用船九百餘艘,軍校二人用車一輛。一路之上“官校暴橫甚於狼虎,雖方面官亦被凌轢。”而之所以用那麼多船和車,就是為了裝載私鹽,勒索銀兩。經過地方之時,鹽法慘遭破壞,百姓求生無門。

當年仁宗朱高熾諸子鄭王、襄王等在宣德年間之國之時,用船不過二、三百艘,而軍校俱無車輛。英宗朱祁鎮諸子德王、崇王等在成化年間之國時“船亦多不過七百餘艘,軍校無車輛,宮人無廩給。”雖說比起宣宗朝時已多了數倍,但和現在的興王比起來還只是小巫見大巫。

百姓的悲歌:以嘉靖皇帝親爹興獻王為例,聊一下明朝親王就藩流程

朱祐杬所在的明顯陵

結語:興王作為孝宗長弟,其從婚禮流程、王府規制一直到之國禮儀,都對孝宗朝其他親王有著標杆效應。而在興王之後,還有岐王、益王、衡王、雍王、壽王、汝王、涇王、榮王和申王九位親王在等著全套流程再走一遍,這對於大明王朝的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因此在弘治十一年十一月,以英國公張懋為首的文武百官藉著清寧宮火災的由頭,向皇帝做出了大聲疾呼:

今後親王之國,車船數目兵部俱照成化年舊例撥送,不許求討過多。旗校人等宜從戶部查照支給行糧,免行應付口糧。欽差太監一員總理其事,不必多差。其承奉、長史令鈐束下人,不許縱容附撘客商買載私鹽等貨。(《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