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與西畫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紅色知音


國畫與西畫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我認為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中國發明瞭毛筆、墨、紙(或絹)這三種大殺器!

這種繪畫工具決定了中國畫的很早就走向了輝煌,也是因為這種工具使得中國畫沒有向多元化發展。

我們來看看中國畫在筆、墨、紙三種黑科技的加持下是如何領先西方併產生差異的。

一、毛筆讓中國畫領先於西方

毛筆的發明和筷子的發明一樣,讓中國人向文明世界邁出了一大步。你能想象中國人優雅的用筷子夾起一塊肉放到嘴裡時,西方人還在用手撕下一塊肉大口咀嚼然後再去舔拭手上的油滴。中國人己經把寫字玩成了書法,西方人還剛拔下一根羽毛沾點墨水用來寫字。

公元前2000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毛筆,戰國時期蒙恬改進了毛筆,讓它在生活中普及起來。中國人用毛筆來寫字和作畫,東晉時期(公元五世紀)顧愷之己經創作了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油畫是公元十五世紀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發明的,中國畫足足領先油畫一千年。

二、中國畫以線為主,油畫以面為主

我們觀察一下毛筆,無論多粗的毛筆,最終都聚成一個筆尖。這種由圓到點結構的工具,註定畫線很方便。而油畫筆呢?(英文brush就是刷子的意思)形狀扁平,這種結構,註定大面積平塗最方便。所以中國畫以線為主,平塗只是填補兩條線之間的空缺。油畫以面為主,線條只是表現塊面之間的轉折。

三、油畫取寫實,中圖畫取寫意

油畫最初是為宗教服務的,畫家本人也都是建築師,畫家結合自己的建築知識,在教堂的牆上繪畫時採取了一種符合視覺習慣的透視方法,用於表現教堂寬敞深遠。採用油畫筆作畫時,使用的力量較大,由於筆刷較硬,手可以明顯感受來自畫面的支撐,很容易長時間作畫。油畫顏料很粘稠,可以層層覆蓋,很適合表現陰影和體積。

中國的畫家大都是文人,文人作畫往往是寄託自己的閒情逸志,所以採取的方法是託物言志,不會刻畫具體的實物。毛筆柔軟,落在紙上,薄薄的紙和柔軟的筆尖給手的反作用力很小,容錯率很低,畫錯後很難修改。墨很稀薄,不能反覆塗抹,表現物體的明暗變化有一定的難度。墨色的濃淡只是表現物體的陰陽虛實以及畫面的節奏,不表示光線的暗部或陰影。

所以,油畫顏料粘稠,適合表現寫實的效果,不容易表現稀薄,空靈的效果。中國畫呢,因為墨的流動性好,可以表現一種空靈,通透的氣韻感。

四、畫的裝幀形式決定了畫的構圖方法

油畫的裝幀很簡單,就是一幅畫加一個畫框。那種寬大古典的畫框,都是四角往裡傾斜,無意中讓人的視線沉浸在畫中。在油畫展廳裡,看這幅畫時,視線深入其中,看另一幅畫時,視線又進入另一幅畫裡,每一幅畫都是一個獨立的空間世界。中國最初去盧浮宮參觀的人都這樣描述:感覺象在打仗。

中國畫的裝幀方法樣式很豐富,中堂,掛軸,長卷,扇面,冊頁,插圖等,不同大小,不同埸景均可。畫面形式很重要,比如長卷,觀賞時是徐徐打開的,人的視線象看電影一樣,一幀幀瀏覽,視覺的焦點是跳躍的,所以形成了中國畫特有的散點透視。(其實我是不喜歡這個詞的,應叫作散點構圖,不應強加什麼透視。)

所以,中國畫的構圖本身沒有侷限性,八面透氣。人們在觀賞中國畫時沒有侷促感,人的視線可以在這幅畫和那幅畫之間自由的跳動,在不同的畫面中瀏覽一點兒不會產生不適應,只是感覺象電影切換了不同的場景而已,這是油畫所不能提供的體驗。

結語 工具的不同決定了本質的不同

綜合以上四點,我認為中國畫和油畫因為創作的工具不同,所以在繪畫技法,表現方式,畫面效果等均產生了不同的走向,隨著時代的發展,兩個畫種都吸取了彼此的長處,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中國畫應該大膽在技法、工具上做相應的改進,不要固步自封,要放眼於未來,放下身段,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中國畫。

(現在一些中國風格的動漫對中國畫的推廣效果很好,很受年輕人的喜愛,只有年輕人喜歡中國畫,才能更好的把中國畫發揚光大。)


阿豪詩畫


本質區別在於:國畫是表現藝術,西畫是再現藝術。其他的不同之處不少,但都歸屬於“本質”這一範疇內,理解了本質區別,其他區別的理解和認識迎刃而解!



曾銳教授


油畫和水墨畫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