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都有著較強的書畫意識,藝術家將書畫視為人類挖掘藝術本源的最基本途徑。因此,書畫美學一直都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21世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的思維變遷,藝術越來越具備多元性,在這樣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把握藝術精神成為一件緊迫且重要的事情。

董其昌是我國明代一個影響力巨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在政治領域以及藝術領域都獲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藝術層面,他主要從事鑑賞批評和創作,在書畫創作方面,他講究鑑古開今、淡雅高標,對明朝書畫創作的發展,以及我國藝術文化的發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就現階段我國的研究現況來說,對董其昌的書畫思想理論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現做一些粗淺的研究,意為拋磚引玉。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晝錦堂記手卷》局部1

一、董其昌的書畫思想理論

(一)董其昌的學書、學畫思想

眾所周知,在剛開始學習中國書法的時候,臨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很多人在進行臨摹的時候,都習慣性的“複製前人”。然而董其昌卻與一般人不同,他主張在追摹古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也因為此,他的作品在技法以及題材上都並不獨特,而很好地保留了傳統技法的同時加入了個人技巧,既沒有脫離傳統,又沒有被傳統所束縛。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晝錦堂記手卷》局部2


在書法方面,董其昌強調“淡為宗”,用“淡”的生活追求來塑造自身獨特的書法藝術形式。因此,他的書法點畫清潤精勁,遒力暢達,字體結構上疏下密,章法舒朗,字體之間的距離比較開闊,加之他個人善用“淡墨”,進而使得整個書法作品得以展示出較強的空靈、清新之感,生機無限、豪放剛健卻又不失俏皮可愛、婀娜淡雅。董其昌開創了平淡新奇、遒逸靈秀的書風,對後世影響巨大。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晝錦堂記手卷》局部3

此外,董其昌強調“師古人”,在書法學習方面他主張效仿古人對書法意境的追求,認為“道之所存、師之所在”,因此不拘泥於一家一派的書法學習方法,廣泛的研習了自晉魏至元朝期間諸家的書法作品,可謂“轉益多師”。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晝錦堂記手卷》局部4

在繪畫方面,董其昌也秉持著較強的仿古主義,正如他自己所言“以古人為師,自是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因此,他鼓勵繪畫藝術者學習宋、元時期的繪畫,學習古人的傳統繪畫技法並以此來提高、完善自身的繪畫技術。在“師古”方面,董其昌學習過很多名家仿品,如《雲山煙樹圖》、《夏口待渡圖》等等。通過研究董其昌的繪畫作品,不難發現他主要以董源、巨然、米友仁、倪瓚等人為模仿對象。董源、巨然、米友仁為北宋人,倪瓚為元人,宋畫的最大特點是法度森嚴,然而元畫的特點是化實為虛,創新傳統、意境、感受創造出新的作品面貌。當然,由於元朝歷史較為特殊,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下,漢人,尤其是文人的思想抱負難以抒發,很多人只能夠將心中的不平以及屈辱藉助繪畫創作的形式表現出來。正因為宋元繪畫的影響,董其昌的繪畫題材也少有變化,甚至顯現出陳舊,但是由於獨特的筆墨運用,他的作品卻因此綻放生機、自成風格。當然,“師造化”也是董其昌繪畫方面的一大特色,他主張向大自然學習繪畫的傳統,將大自然視為創作的源泉,不以臨摹為繪畫理想,而是能夠利用繪畫來抒情達意,用繪畫來表達畫家的主觀情感,昇華畫家的主觀心境,並最終實現提高畫家、審美情感的終極目標。董其昌曾說:每朝起看雲氣變幻,絕近畫中山,山行時,需四面取之……看的熟,自然傳神!”由此可見,董其昌對師古人、師造化有著極深的見地,他強調臨摹、主張寫生,認為師古人能夠提高師造化的能力;而想要提高師造化的能力,需要以師古人作為基礎。用更直白的話來說,也就是他認為繪畫創作領域的“師古人”以及“師造化”相輔相成。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山水臨古》

(二)董其昌的書畫美學思想

在藝術人眼中,藝術的發展與種子的發芽一樣,需要具備一定的溫床。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是中國繪畫史的文學化時期,藝術創作具備了極強的浪漫表現色彩。加之很多學者都提出了“書畫同源”的理論主張,即認為作為構成繪畫語言基本單元的書法能夠有效地規範繪畫,併科學地彰顯文人藝術創作的靈魂。社會大環境下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書畫家們的思想,而作為明朝畫家、書法家的董其昌更是利用某種更加完美的方式結合書畫視為畢生奮鬥的目標。因此,董其昌主張,以“拙秀”為個性,即書法繪畫可以用筆生、可以用意拙,然而卻不可以有縱橫之氣,更不可以有莽氣。也因此,董其昌的作品秀潤達意,在灑脫中彰顯“淡雅”,用適然實現抒情寫意的目標。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唐詩聯句》

董其昌17歲學書,22歲學畫,他的書畫經歷以學書為起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他逐漸領悟出書畫之間的相通之處,最終提出“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的書畫理論。通過研究董其昌的作品,我們很容易感知他追求平淡的創作理念,然而淡至極卻又展現出另一種強的藝術感染力。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草書立軸》


“字須熟後生,畫須熟外熟”是董其昌在發展元人書法入畫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創作思想昇華,在這種理念之下,書法不再受到字形的束縛,字被用來表達創作人自由的內心,董其昌運用結字的自然特性,融匯以“淡之性情”,尤其在“淡”、“生”兩字上統攝技巧,筆鋒出入不著力,行筆重提筆攏鋒,不重視中、側之分,力到筆端,清秀卻不乏筋骨,靈動而富有生氣。加之董其昌在用墨方面以淡見長,墨色在絹布上呈現縹緲、虛和之泰,右肩微拔,字勢端正卻不被格轍所束,在展現搖曳之姿的同時表達了董其昌的“率意”以及在書法方面“因生得秀”的審美理想。當然,所謂的不受束縛需要被“生”的限制,不能展現出輕率浮滑,一旦繪畫技法達到純熟以後,“生”則成為創作者更好的把握描寫對象的外在以及形象表現技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示創作者的創作心境,也因此必須具備熟外熟,也才能夠促使拙樸的字體彰顯出典雅遒勁的藝術效果,也才能夠使書畫從天真、平淡中滲透出強烈的拙秀趣味。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眾所周知,書畫是一種能夠彰顯時代的、特殊的語言藝術。在董其昌的作品中,作品的時代屬性非常地強烈,因為董其昌深諳作品、時代以及審美之間的關係,因此在時人都還滿於“平板繪畫”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注重“自然中的凹凸之形、八面玲瓏之巧”,並試圖構建起繪畫的真率。正因為此,董其昌的書畫具備了安詳的韻味,除了草書稍顯狂放激越,在其他繪畫作品之中我們所能夠感受到的,只有董其昌的空明以及安詳。在董其昌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清靈的山水、蜿蜒的小徑、飄渺的浮雲、似有若無的茅屋,董其昌用“淡”彰顯了作品的靈魂,用“淡”在複雜動盪、政治鬥爭激烈、人心複雜的社會里營造了一片空明的淨土,更為我國書畫藝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偉大的奇蹟。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行書扇面》

二、董其昌的書畫思想價值及現代意義

我國清朝學者認為“詩品處於人品”,詩品與人品具有一致、相通性,優秀的藝術家必然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因此,我們可知書畫質量與書畫者的性格也有著相同的關係。縱觀歷史,那些能夠被記入史冊的書畫家都具備品藝兼優的特點,在繪畫創作方面他們能夠充當指導者,在思想教育方面他們能夠充當領路人。然而,董其昌並非此方面的典範,通過查閱史料我們不難發現董其昌私德敗壞、擄掠鄉民、橫行霸道、劣跡不斷,而這些都無法從他那些具備秀美柔弱、平淡天真的繪畫作品中窺見一二,由此可見,人有百面,畫未必如人。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草書扇面》


董其昌是藝術領域一個大家,它具備極高的審美眼光,擁有非常出色的藝術才華,然而個人品質卻非常的低劣,這也使得他成為歷史上一個有褒有貶,爭議頗多的人物。在書畫藝術以及文物鑑賞方面他是一個領域佼佼者,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個人卻也正是書畫史上惡名昭著的“罪人”,尤其是“南北宗論”,甚至平白斷送了中國畫將近200年的歷史。因此,現代學者們在研究董其昌的時候,應該以辯證的眼光看待他,要重視他的畫品與人品,這樣才能夠使董其昌的書學思想理論服務於現代人的藝術創作。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跋陸機平復帖》


當然,世間萬物並沒有絕對的一說,在師古以及思變層面,董其昌也具備極強的鼓舞力量。不斷的突破,不斷的完善,董其昌用自己的繪畫以及畫論努力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藝術理想,並獲得了前人不可想象的成就,南北宗論雖然並不“科學”,但卻都是董其昌書學思想中的一部分,是董其昌融合儒家仁愛、道家法貴天真、禪宗玄寂成功,並結合師古師造化而製造出的創作理念,具備極強的藝術真諦,因此值得相關人士深入研究。

一超直入如來地——董其昌書畫

明-董其昌《蜀素帖後跋-》


書畫藝術的發展是我國書畫藝術進步的趨勢。在包括董其昌在內的一干“明人”影響下我國的書畫藝術實現了從傳神到寫意的一次巨大的飛躍,書畫作品也因此更加的生動而富有內涵。在此過程中董其昌的巨大作用不可忽略,因此董其昌的書畫思想理論也是我國書畫美學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代表了明代古典審美理想以及審美文化的日益豐富,有著極強的藝術價值以及時代價值。

版權聲明:本系列文章為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謝謝!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