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小男孩被爸爸后咆哮后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今天一条“13岁男孩离家出走“的微博上了热搜,很多人都担心不已。

原来这个小男孩叫天天,因为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总被爸爸咆哮责骂,时间一长天天心里很受伤,终于在爸爸的怒吼之后离家出走,只留下了一张字条 “爸爸我走了,你也不用找我了,我以后也不认识你,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

目前天天已经被当地民警找到送回到家中,爸爸懊恼不已,称绝无伤害他的想法,只是恨铁不成钢,说了一些言语过重的话。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们渐渐不再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即便苦口婆心孩子也不一定能理解父母为啥要这么做,于是惩罚和吼叫常常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出现在每个家庭里,很多人说被孩子气的实在忍不了了,说话或者言行便脱离了正常轨道。家长在那一刻宣泄了自己的怒火,只是这种言语打压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成长么?


13岁小男孩被爸爸后咆哮后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01

过度的惩罚和吼叫孩子,能改变大脑结构,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不自信

密歇根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一个长时间处在言语高压的环境里,它的大脑皮层中的疼痛级别和身体的疼痛级别在大脑皮层中显示程度极为相似。这个实验说明,过度的惩罚和责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一点也不比体罚孩子带来的伤害小。

同时,孩子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处在苛责,匮乏的环境里,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自动开启“求存模式” 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在一次特别的家长会上,老师别出心裁让孩子们匿名写下“父母哪些话会让他们难忘”。结果发现那些平时不太自信的孩子的纸条上的答案竟然有很多相似之处:

“你怎么这么笨”

“你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

这样的活动让家长们非常吃惊,自己平时随口的一句话,竟然对孩子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没想到孩子会全部记在脑子里。

让孩子过早的承受精神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而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13岁小男孩被爸爸后咆哮后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02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过度的惩罚和吼叫孩子,容易养成暴躁易怒的性格

有得人说,孩子就像是父母得一面镜子,镜子里面能看到不同角度折射得自己,其实也是在说言传身教得道理。

朋友家孩子,5岁,正是调皮任性得年纪,有一天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宝宝喜欢吃鸡翅,一根接一根得吃,这个时候妈妈也想夹一个,结果宝宝又哭又闹,说这些都是我的,谁也不给。爸爸忍耐了一分钟,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脚,踹在孩子的大腿上,孩子先是楞 了几秒钟,然后瞬间哇哇大哭。

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沙坑里玩,一个小朋友想跟他一起玩装沙子的小车,宝宝以为小朋友要抢他的玩具,不问缘由,上去就推了对方一把。

爸爸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在我们的日常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3岁小男孩被爸爸后咆哮后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03

过度的惩罚和吼叫孩子,会让孩子形成说谎的习惯

还是朋友家宝宝和我儿子,两个人一起玩,不小心朋友家孩子把放在桌子上水杯打破了。儿子说,我们告诉阿姨吧,要不这些玻璃太危险了。谁料朋友家孩子说,不要不要,那样爸爸又会骂我了,我们一起把它扔掉吧!于是两个5岁半的小孩子蹑手蹑脚把大块玻璃碎片扔进了垃圾桶里。。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已经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了条件反射,只要我犯错误,爸爸妈妈就要骂我,所以我要努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好孩子”,好孩子不犯错误。


13岁小男孩被爸爸后咆哮后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04

不打不骂才是正解

对于父母的管教,孩子在行为上表现得各种反抗,这其实体现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家长未必能用心读懂。对于家长的苦口婆心,孩子也并非完全不懂。

龙应台说“为人父母,也是应该有有效期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有效期内不打不吼不过度惩罚孩子呢?

1沟通之前先做朋友

艾默生曾经说过“被了解是件奢侈品”

的确如此,孩子需要被了解,家长只有真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才会被他们所接受。如朋友之间的相互分享是父母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条捷径,当我们向孩子分享好的东西的时候,孩子也会把自己的世界打开,跟你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父母只有走进孩子心里,成为他们可以信任和倾诉的朋友,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

记得自己小时候有点内向,不太敢直面和大人讲自己的想法,妈妈告诉我,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贴在门上,妈妈看到了,也会回复你。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和怕伤害我的小心翼翼。并没有因为我的内向和不善言谈而阻止我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13岁小男孩被爸爸后咆哮后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2 放下架子,不着急否定,耐心倾听,顺藤摸瓜找到根源。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

和孩子做朋友的前提,你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谁比谁年纪大一点就更权威,放下你的身段,像个孩子一样去思考去沟通,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秘密,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孩子们也在和父母平等交流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和成人一样的发言权,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心智的成熟。

3 尊重孩子,不做语气强势父母。

有一次带着儿子去买饮料,爸爸说,宝贝,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儿子选择了朱古力,爸爸说,你确定要朱古力么,爸爸觉得柠檬味的更好喝哦。儿子对于爸爸的说法显然不买单,他摇摇头,爸爸又说,没关系,你自己选择就好,但是如果让我选,我一定会选柠檬味的汽水,你要不要考虑下柠檬味的汽水?

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尊重孩子最终的选择结果,柠檬味汽水是我们喜欢的,但孩子选择朱古力,为什么不去尝一下试试?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生活就像巧克力,每一天都会开启不一样的味道。


13岁小男孩被爸爸后咆哮后离家出走,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听

以孩子为镜子,反思自己

当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也许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错,而不会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错,于是父母开始指责孩子,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问题,正是父母身上问题的真实反射。

有得时候我们说孩子为啥到了晚上11点还不睡,父母催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孩子还是很兴奋的不睡觉,我们是否有反思过,从我们要求孩子睡觉的那一刻开始,我们是否也会陪他做好了睡觉的准备。

有的时候我们说孩子为啥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怎么也戒不掉,我们是否有反思过,我们自己在餐桌旁边吃饭的时候是不是也正捧着手机看的津津乐道?

在孩子犯错之后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下我们自己,在要求孩子之前,我们先自己做到要求的标准!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只能耐心等待和引导,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以对待,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