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在我小時候所接受的善惡論中,我認為世界是大和的。天地交,萬物通,人們總是善良而正義。但小時候的我卻不懂,我只是看到了世界的冰山一角。所以我總是習慣地給別人帶上腳銬,用自己的道德體系去規範別人的生活。我嘶聲竭力地告訴別人:“你這樣是錯的。”但其實那時的我並不知道,這世界本就沒有什麼對錯之分。當時的我以一種十分稚嫩且帶有主觀色彩的心態去束縛著別人的善惡自由。


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那究竟是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孔子所傳達出的性善論,還是荀子所推崇的性惡論呢?孔子說:人是善良的,當一個人陷入危險的境遇,墜入大江大河之中,另一個好心腸的人看到會毫不猶豫的相救。這是一種人本能的反應,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不過習相遠。而荀子的觀點恰恰相反,他說:人的本性是惡的。在以前,當一個女孩出生的時候,他的父母會去毒害她,認為女孩是一個賠本買賣,如果最多也只是想那幾多的嫁妝錢,連血肉之情都可以淡漠,所以人性是惡的。因而從宏觀上看,好像兩者說的都有道理。所以在後來的陰陽學中,認為人是具有兩面性的,一面代表著善,一面代表著惡,但後來的我突然停止了思考這些善惡的問題。因為人是一種很複雜的生物,而人所生活的這個社會又是各種人際關係摻雜的總和,所以我們很難去給一個具體的人去貼上一個標籤。因為假設,一個強姦犯強姦了一個未滿十歲的女孩。社會幾乎所有的評價都是:這是一個社會底層的渣滓。但是如果他的父親母親,祖祖輩輩都是這樣性質的犯人,他從小就未受過良好的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那這個時候的人是否還會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譴責他呢?我想,這時的人相反會產生一絲憐憫的情愫。


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所以對於這個世界或者世界裡的人究竟怎樣?是好的或者是壞的,其實根本不重要。這只是一個引發人們思考的偽命題。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一部分心存善念的人會因為人善被人欺這樣的言語放棄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但這裡不強調說這是錯誤的,但我認為這是可惜的。老羅英語創始人羅永浩說:“我年紀越大,就越覺得那些心裡陰暗、一肚子心計、滿腦子陰謀論的人是智力不夠。這和我小時候的認識是大致相反的。儘管存在個體差異,但是整體上,足夠聰明的,進化更好的人群,通常會傾向於選擇公平,正義們更容易具有坦誠,善良的品質。”所以,即使是深陷泥塘,也不妨礙你做一個坦誠、善良的人。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論風向標就隨意搖擺,所以既然這是一個偽命題,那就沒有一個具體客觀的答案。因為人本來就像雲一樣流變不居的,你很難用一個籠子去控制住一片隨風飄蕩的雲。雖然很多的人會給自己一些不好的心理暗示,但那既然這個是世界是是流變不居的,那好的東西其實是可以變成壞的,壞的東西也是可以變成好的。那就不如善於改變,以適應這個萬變的環境,總有撥開雲霧見天日的時候,這也絲毫不影響你自己的運動軌跡。你若覺得南牆是正確的,其實撞了也不會怎樣,如果再不幸也就只不過是以後再撞一次。


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大概年輕的靈魂就是,別人告訴你這個世界的種種不好,然後依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冷不丁的回:“哦那又怎樣?”所以思考活在怎樣的世界裡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走出你不想看到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