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妈妈,都想成为孩子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式的妈妈。

就像经典绘本 My Mum 里描述的那样:

我妈妈,她真的很棒。我妈妈是个手艺特别好的大厨师,也是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她不但是个神奇的画家,还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我妈妈真的很棒。

她是个有魔法的园丁,能让所有东西都长得很好,她是个好心的仙子,我难过时总是把我变得很开心……我妈妈是个超人妈妈,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爱她,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但绘本毕竟是绘本,放到现实中不太现实。

只要是人,就都是不完美的,都会遭遇挫折、失败,都会沮丧、懦弱、哭泣——即便是那些在孩子眼中权威、强大的家长们。

尤金·彼得森曾经说过: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肉的人生。

那种「全能」「高大全」的家长,其实并不存在。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所要教会孩子的,应是真实的人生和生活,而不是充满假象的圆满。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在孩子面前,我们不需要那么完美。

一方面,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敏感、聪慧,强装的「完美」压根撑不了多久;另一方面,就算让孩子见到真实、不完美的自己,也没啥大不了的。

孩宝阅读推广人小宝妈妈说,自己以前一直希望给孩子看到的都是优点,也比较注意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不足。因为担心这些缺点会让孩子瞧不起妈妈,让自己的威信降低。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对这个问题有了崭新的认识。

有一次,由于小宝妈妈自己的疏忽丢了一大笔钱。整整一周,她都在自责、懊恼、后悔之中……动不动就想掉眼泪。

小宝觉察到妈妈的不对劲,就问她怎么了。小宝妈妈本来不想告诉他实情,但小宝爸爸还是告诉了他。

从小宝听说了这件事的那一刻起,他的言行举动就让全家人刮目相看:

他轻轻地走到我身边,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小小的身体贴近我的怀中,轻柔地说:妈妈,别哭了,钱丢了,还可以再挣呀!

我点点头,可眼泪还是止不住。

他帮我擦眼泪,“妈妈,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我点点头。

那你哭吧,哭出来就好受了。或者想点开心的事情,转换一下心情,你别上课的时候,让你的学生看出你的伤心。

我问他:小宝,你会认为妈妈很笨,很白痴吗?

小宝很坚定的摇摇头:当然不会,我也有这样的时候呀,下次注意就行了。你不能这样想自己多笨,多白痴,即使你犯了错,我也依然爱你。

讲真,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都快要被这个懂事又贴心的小男孩融化了。


小宝妈妈说,「虽然儿子见到了我软弱的一面,但我现在不会觉得孩子会因此瞧不起我。」

是的,她依然可以为孩子展示真实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有遭遇打击的时候,但面对打击不能总一蹶不振,要吸取教训,尽快振作!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不知什么时候起,一种奇怪的观点在亲子圈广泛流行: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泪!

因为哭泣的父母会给孩子一种不安全感,也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哭没一点用,只有坚强的父母才能造就坚强的孩子!

这样的观点,真让人苦笑不得。最关键的是,竟然还有很多妈妈表示认同!

拜托,我们家长也是真实的人,不是机器不是神。我们都会有喜怒哀惧,更会有控制不住情感的时候。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哭穷、玩手机,我都能理解,但遭遇悲伤情之所至实在忍不了了,在孩子面前流个眼泪怎么了?会给孩子一种不安全感,会降低家长形象?

去年,纽约作家 Ellen Sturm Niz 在美国热门育儿网站 Parenting 发表了一篇文章10Things You Should Let Your Child See You Do(你应该让孩子看见你做这10件事),文中论述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看到你哭泣。

很多孩子对哭都有误解。他们往往认为哭意味着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意味着自己是脆弱、有缺陷的。

假如(作为成熟大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哭泣,会让孩子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父母,更会纠正孩子以往错误的认知,让孩子明白:

◆ 哭泣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你看,连妈妈都会哭……);

◆ 不要刻意压制自己哭泣,因为哭并不代表认输,也不代表不坚强;

◆ 真正的勇敢,不是没有失意从不哭泣,而是失意后继续前行,哭泣后重新积聚力量,鼓起勇气面对未知的明天。


在美国生活的逃逃妈,曾描述过她的一段亲身经历。

我第一次看到妈妈哭是因为她下岗了,一向彪悍的她躲在屋后的角落里抹眼泪,虽然当时我还不懂如何走过去安慰她,但在心里开始明白她也有脆弱和无能为力的时候……

从那天开始,我不自觉地乖了起来,后来妈妈开始自己做生意,很快有了起色,日子也越来越好,以至于她自己都经常感叹,「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当时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对这句话的领悟却深到了骨子里。妈妈的哭让我觉得她和我的心理距离更近了,也让我懂了更多道理。

每个家长都希望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完美、最有能力的一面,即使遇到困扰、感觉无助,也不会跟孩子说,生怕他们对自己失望。

但比起「完美父母」,孩子更需要的是真实、立体、丰满的父母。

只有真实的力量,才能教孩子活成一个真实的人。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打小开始,我们就在父母期望的目光中,肩负着「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艰巨任务:学习要好、智力要好、品德要好、体育要好……

走上社会,我们被要求「成为别人家的职员」:工作要效率、说话要圆滑、对人要诚恳、对事要练达……

等到结婚生子,我们终于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点主了,我们却又逼迫自己「成为别人家的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像一个没有缺点、全能的神……

你觉得,人真的可能成为神吗?

「完美」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你不可能真正做到完美,就像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一样。

假如你按照「完美父母」的标准要求自己,你肯定也会无意识地按照「完美小孩」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孩子是敏感的,他能够感受到来自于你、无处不在的压力。

你说,孩子该如何自处?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在孩子面前,你不需要那么完美!

我们总希望自己变得更完美,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在孩子面前,与其努力去强装完美,不如勇敢地袒露真实。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告诉孩子:

所有的人,包括爸爸妈妈都是不完美的,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

但爸爸妈妈能够直面真实,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断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一点点将负面的东西转变为正能量,一点点朝着完美靠近。


放松自己,也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总想着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让孩子沿着自己喜欢的人生轨迹去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强撑着去掌控。

我们不需要成为「完美家长」,只需要给孩子做一个真实的、向上的好榜样,就行了。

因为,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