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零售 一个更开放的京东

不止于零售 一个更开放的京东

文/王路

“如果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引领京东走到今天是基于我们的商品供应链和物流供应链,那么走到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影响和改变的垂直行业就不仅仅是零售行业,还要改变其他行业。产业互联网意味着我们要构建一个新的零售基础设施,这个新的基础设施能支撑京东走过未来的十年。”11月25日,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在JDDiscovery-2020(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后简称JDD大会)上这样说。

他所说的新的基础设施,就是京东在今年JDD大会上首次对外详细阐释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京东也在JDD大会这个一年一度对外展示自己科技硬实力的大会上释放出更明确有力的开放信号:京东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开放对于京东并不陌生,但新鲜的是零售之外的更大市场。廖建文当天还宣布了京东更大的目标:“京东将打造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作为未来十年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服务全球15亿消费者、近1000万家企业,带动客户库存周转天数降低30%,推动社会物流成本占比降至10%以内。”

始于

零售

从2009年的2000员工、估值2.5亿美元发展到目前员工数突破32万,市值超1300亿美元。京东需要寻找是什么支撑起自己过去十年间的蜕变?

京东为人熟知始于“卖货”。而历经十几年发展,今年三季度财报中,京东的单季商品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514亿元,同比增长27.4%。当期京东的年度活跃购买用户达到4.416亿,增长32.1%,增速创下三年新高。

一条强大供应链支撑起京东零售业务上的高速增长。京东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京东的供应链管理超过500万个海量自营SKU,库存周转天数低至34天,此外,京东还在推动全国92%的区县和83%的乡镇实现24小时达。廖建文说:“我们的商业模式不是靠赚取零售的差价,而是做供应链效率,在推动整个社会零售成本降低的进程中,相信京东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止于零售 一个更开放的京东

而在强大供应链基础设施背后做支撑的,是京东领先的创新技术,包括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供应(Smart Supplies)、基于仓配送的智能运营(Smart Logistics)和基于人货场的精准匹配(Smart Consumptions)。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也说:“大家可能有个固有的印象,京东零售只是一家‘卖货’的公司。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京东零售已经是一家构建在供应链基石之上的数智化公司。”

在国内零售行业中,京东率先在自建供应链上大举投入。廖建文认为,2004年由线下转入线上,再到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京东实际上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做了产业互联网的事情。

他认为,消费互联网时代主要需要解决的是交易效率的问题,而下半场则需要解决产业效率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提升价值链上游从产品的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环节的效率。“过去十几年,京东不仅仅只是卖货满足消费需求,而是围绕‘商品供应链+物流供应链’,构建了全球领先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整个行业的成本、效率与体验。”

据悉,在过去的几年中,京东将自身业务发展中积累的技术能力进行解耦,形成组件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帮助3.3万个品牌超过500万种商品来进行智能预测、自动调货和智能履约。徐雷在11月25日的发言中还表示,今年京东会加速技术开放,“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数智化社会化供应链,以链接生态为整个零售行业提供增长新动能,为消费者与品牌商、商家创造价值。帮助生态内外的合作伙伴共同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不止零售

零售是京东起家的战场。但历经十多年高速发展,京东的业务触角早已从零售拓展到物流、数字科技、健康等多个领域。11月26日,京东健康宣布了最新IPO进展。京东健康计划12月8日正式上市售卖,将发行3.819亿股股票,每股最高70.58港元,预计最多募资约270亿港元。其中,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Tiger Global等6名基石投资者同意认购至多13.5亿美元的股票。

当京东走到体量如此庞大的现在,支撑京东未来十年的还是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在新业务获得资本认可的同时,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也在拓展零售之外的更大市场。事实上,在2020年初,京东集团的定位已经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这意味着京东的战场也早已不止于零售。

据悉,除了零售云外,此次JDD大会上,京东还集中发布了京慧、言犀、仑灵等重磅产品,推动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对外开放。需要提及的是,为解决传统药房特别是中小连锁、单体药房大多存在品类单一、营销渠道匮乏、复购率低、运营手段落后等问题,京东健康在今年JDD大会上也正式发布了服务药店数智化转型的SaaS产品“药京通”。

但战略定位的升级,也需要基础设施的相应升级。

廖建文认为京东需要从五个维度来构建新的零售基础设施:首先是“做宽”,也就是要构建“国内+国际”的供应链能力,既需要以全球的供应链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中国的供应链也要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第二是“做深” ,要从以前商品的供应链升级为“商品+服务”的供应链;第三是“做厚”,不仅要有2C的供应链,还要具备“2C+2B”双层的供应链能力;第四是“做长”,产业链效率的提升需要将京东已布局的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的后五个环节,向上延伸到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的前五个环节;第五是“做虚”,需要将整个物流供应链条的每个阶段都实现场景的数据化、数据的网络化、网络的智能化。

廖建文表示,在京东与众多合作伙伴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18.4%降至目前的14.7%,这意味着数万亿物流损耗的减少。京东相信通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构建,未来十年这一数字将降至10%以内,比肩欧美等发达国家。

“2030年,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技术企业。”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智联云总裁、IEEE Fellow周伯文表示,“到2030年,企业无论是自建技术,还是借助生态的力量,都离不开技术的加持,都将成为技术企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产业数智化变革是当前最大的确定性和机遇。”

廖建文则认为:“物理的、商品的、物流的供应链支撑了京东从2007年走到今天的规模,相信社会化数字供应链能支撑京东成为更伟大的公司。”

编辑: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