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式商業經濟是否健康?

賈戰峰


商品直接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手中其實是個非常可怕的事,不是價格問題。是環節問題。

首先是中間商零售商等從業人員的去留問題,會造成大量失業,失業就會降低消費力,沒有消費力製造業就會受到衝擊,經濟就會萎縮。

其次作為生產廠其盈利是靠產量盈利而非單個商品盈利。如果要廠家直接到消費者看似單品的盈利能力提高了(銷售利潤提高),但廠家要承擔庫存壓力,銷售費用等成本,同時因為廠家失去了資金快速回籠,資金鍊可能直接崩潰(批發可以實現資金快速回籠直接銷售週期要長很久)造成企業倒閉。

綜合上面的原因,就算廠家因為所謂的互聯網經濟逼著想搞直營電商,也不可能是重點業務發展方向。


尚小仙的賊船


題主所說的“啞鈴式的商業經濟”指的應該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個商業模式在10年前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工廠具備生產能力,但是缺乏市場營銷和推廣能力,或者說廠商沒有自己創建細緻到每一個消費者的營銷渠道的動力,那太花費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存在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遠不如直接交給代理商來的輕鬆和高效,還能分擔部分風險。

但是在現在完全可以實現,因為出現了互聯網大數據。馬雲曾經說過:未來三十年計劃經濟成分將會越來越大。說的並不是像建國初期那樣傳統的計劃經濟,說的其實是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定位型生產消費,即先有需求,而後生產,產品根據需求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產商根據大數據,預判消費者的需求和需求量,進行精準的生產,再通過電商將產品投放到受眾手中,真正省去了中間環節,形成了題主所說的啞鈴式商業經濟。

那這種商業模式如果成為了主流,會不會對分銷商、渠道商、中介造成衝擊,造成行業性大失業呢?答案是肯定會的,科技的發展一定造成社會分工的改變,農耕時代一個人用盡全力只能耕種幾畝地,而機械化之後,美國全國只有1%的人口從事農業就養活了99%的人,而那些不需要耕種的農民也只能被迫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的工業生產中去。

社會分工的改變,陣痛是肯定會有的,但是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利,也是必然發生的。今天的世界和10年前20年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代人小時候,玩遊戲是喪志,是沒出息,而現在的職業遊戲玩家年收入高達千萬。即便不職業玩遊戲,做個小主播月入上萬也很常見。所以說,發展也會帶來許多新業態,產生大量新的就業機會,相比被科技淘汰的只會更多。

互聯網電商的迅猛崛起就是基於大數據的出現,而且會成為改變社會分工的主要力量,面對發展,無論你是既得利益者,還是因此丟掉了工作,都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因此能倒逼傳統行業走出一條新路,比如渠道商可以加入廠家直營,成為體驗式消費衍生出的大量“體驗店”的店主,分銷商可以轉型成為售後服務商等等。

人的本性是喜歡安逸,不喜歡改變,但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無論你是馬雲、馬化騰,還是一個普通的白領,不求變就只能被社會淘汰,所以,改變自己,擁抱互聯網,擁抱大數據,擁抱發展吧。


財經C觀點


首先說這種情況永遠不會。

中介渠道就算在實體上被打破了,依然會有線上渠道來做。君不見這成千上萬的“返利網”“阿里媽媽”“優惠購”都是幹啥的,就相當於以前商場裡發小廣告的:

“大家快來看啊,這家有優惠券,領一張吧!”

其次,如果某個行業特殊,還真的實現了既沒有實體中介,也沒有線上渠道的工廠直面客戶的電商業態,那一定是非常可怕的。

1. 你以為砍掉中間商,就真的沒差價嗎?

工作額外做了那麼多事,它當然希望自己來收這個差價。

2. 效率真的高嗎?

工廠如果能做到渠道的打通,那這個工廠的規模得多大?業務有多龐雜?如此龐雜和大規模的集團,能否應對突發的市場變化嗎?尾大不掉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