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掏糞工”到千億首富,許家印不過是抓住了3次紅利機會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我們都喜歡談論一個詞叫“底層逆襲”。但普通人想要實現底層逆襲,光靠自己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時代的助推。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個時代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而在這些浪潮中,就有很多出身貧苦的普通人抓住了時代的機會,真正實現了從社會最底層到頂層的跨越,許家印就是其中的一位。


從農村“掏糞工”到千億首富,許家印不過是抓住了3次紅利機會

現在坐擁5000億恆大商業帝國的地產大亨許家印,1958年出生於河南周口市的一個貧苦人家,剛出生就喪母,從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吃不飽穿不暖。這樣的經歷只是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在和許家印同時代出生的農村人,差不多都和他過著同樣的生活。

而許家印能夠從千千萬萬的底層普通人中脫穎而出,躍升成在21世紀能和兩馬競爭中國首富位置的人,除去他自身的聰明和努力之外,就離不開他抓住的三次時代機遇。

一、趕上國家恢復高考

許家印抓住的第一次時代機遇就是高考制度的恢復。1976年,許家印高中畢業,但那個時候還是推薦上大學,出身農村且無背景的許家印自然是沒有機會。他本想去城裡找個工作,但苦於無人推薦介紹,就只好留在了農村的生產大隊,做起了挑糞工人。

1977年,一則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般傳來,國家宣佈恢復高考。許家印高興極了,馬上就報了名,且把報考的學校定為了清華大學,因為那是中國最好的學校。而到考試結束後,老師問他考得咋樣,他沮喪地說:“別說了,我啥也不會。”最後的落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大學沒考上,還成了村裡的笑柄,人們給了取了個“許清華”的外號。

1978年,不甘失敗的許家印打算重新再來,不過這次他非常保守了,只報考了武漢鋼鐵學院(現在的武漢科技大學),並且也為考試做足了準備。結果他考出了周口市第三名的好成績,金榜題名。那年秋天,許家印正式進入到武漢鋼鐵學院冶金系學習,成為了國家少有的知識分子。

在高考恢復前兩年考上大學的人,都在80年代改革開放的初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因為那個時候國家遭遇了人才斷檔。許家印也是如此,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河南舞陽鋼鐵廠。只用了三年時間就做到了鋼鐵廠的車間主任,手下管理著300多號人。


從農村“掏糞工”到千億首富,許家印不過是抓住了3次紅利機會

因為抓住了高考的機會,許家印實現了從社會底層到那個時代令人羨慕的知識分子、國企職工階層的跨越。

二、92年下海潮

1992年,國家領導人南方講話之後,興起了一股下海潮。一大批國企職工和幹部看到了更為豐腴的富饒之地,扔掉了手中的鐵飯碗。許家印也一樣,他想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去闖一闖,於是他從鋼鐵廠離職,帶著自己工作十年攢下的十萬塊錢來到了深圳。

本來創業對於已經在國企工作多年的34歲許家印來說,是已經夠資歷了的。不過他還是選擇先給別人打工,以後再尋找機會。

為了找工作,他自己精心準備了20份簡歷,每份簡歷30多頁,結果投出去都杳無音信。後來還是朋友提醒他,說你的簡歷太厚了,沒人願意看的。許家印這才如夢初醒,把簡歷縮減到了2頁紙,這招果然湊效,很快就有老闆約他面試。最終他收到了3個offer,而他選擇了一家叫“中達”的貿易公司,月薪500元。

在中達公司,許家印的崗位只是個業務員,但他靠自己踏實、能幹又肯學的精神,很快就做到了辦公室主任,並且其果斷、大氣的作風讓老闆大為賞識。

到了1995年,許家印為了把自己在鋼鐵廠工作十年積累的人脈網絡用上,他建議老闆新成立一家叫“全達”的公司,用來和鋼鐵廠做生意。老闆採納的他的意見,並任命他為這家新公司的總經理。

在1992年的那一波下海潮中,很多人都在日後成為了企業家、大富翁,俞敏洪、郭廣昌、馮侖都是如此,人們稱之為“92派”。許家印也是其中的其中的代表人物,但他沒有馬上創業,而是先在民營企業歷練,也正是這幾年在中達公司積累的豐富市場經驗和閱歷,為他後面創立恆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農村“掏糞工”到千億首富,許家印不過是抓住了3次紅利機會

三、看準了房地產市場

許家印抓住的第三次時代機遇就是房地產市場的熱潮。

在和鋼材廠做生意的過程中,洞察力極強的許家印敏銳地發現,隨著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定會帶動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紅火。而正好老闆手裡也有房產生意,準備讓他進軍房地產。

一次老闆派他去長春開拓房地產市場,他問老闆,能不能不去長春,改去廣州,他想去廣州幫老闆打理房地產生意。老闆答應了,於是許家印就帶著一個司機、一個出納、一個業務員,開著一輛標緻車,來到廣州開始了房地產行業的歷程。

來到廣州,許家印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將新成立的房產公司打造成了廣州小有名氣的地產公司,並在1996年將自己接手的第一個樓盤“珠島花園”打造成了廣州的著名樓盤。

這個時候在中達工作4年的許家印,工資也漲到了3000元。雖然與剛入職時相比增長了6倍,但與自己對公司的貢獻來比,就太少了。他向老闆提出了再漲工資的意願,但老闆沒有同意。於是許家印就決定自己單幹,離開中達,帶著七八個人創辦了自己的廣州恆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創辦恆大後,許家印決定買下廣州農藥廠的使用權,從銀行貸款300萬,但這塊地需要500萬的地價款,此後他就發揮出了自己高超的商務談判技能,硬是用300萬搞到手。這是恆大的第一個開發項目,後面被打造成了“金碧花園”,併成為了“中國城鎮化社區50佳名盤”。而這個項目最後的回款也過億,讓許家印掏到了“第一桶金”。

到了1998年,國家取消了福利分房,實現住宅商品化,這讓提前進入房地產行業的許家印,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趕上了一波房地產市場的熱潮。也正是這波房地產熱潮,在日後將許家印推上了首富的位置。

因為賭對了中國未來二十年的市場需求,許家印從一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躍升成為了如今執掌千億商業帝國的商界巨擘。


從農村“掏糞工”到千億首富,許家印不過是抓住了3次紅利機會

縱觀昔日的農村窮小子許家印的發展歷程,他連續抓住的三次時代機遇,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躍遷》中有這樣一句話:“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並不是百倍努力,每個時代的高手都在利用時代的槓桿撬動自己,實現跨越式的成長。”而許家印恰恰就是這樣的高手,連續三次利用時代的槓桿撬動自己,讓自己實現了從一個在農村吃不飽飯的窮小子到中國首富的巨大跨越。

對於我們廣大普通人而言,雖然我們不能創造機遇,但往往可以同樣抓住那些已經出現的時機,就比如92年的下海、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2010年前後的移動互聯網、近幾年的自媒體、短視頻等等。抓住一次就能告別底層,抓住兩次就奔小康,如果能抓住三次以上的話,不是企業家也是大富翁了,就像許家印這樣。

而要抓住機遇,首先要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只有認知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看清已經出現的時代機會。我們都知道“選擇決定命運”這句話,但決定選擇的往往就是認知。

認知決定我們能看得多遠,看得多深,決定了我們前進的方向。先在認知上努力,再在行動上努力,這樣才會獲得數倍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