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分明,涇河和渭河到底是誰濁誰清?

我國有很多帶地名的成語,比如圍魏救趙,洛陽紙貴,邯鄲學步,涇渭分明。需要說明的是,前邊幾個成語的地名都在陸地上,涇渭分明是一個“泡在水裡”的成語。大家對涇渭分明這個成語並不陌生,一般是指做人做事和別人完全不同。這個成語很好理解,可為何稱為涇渭分明呢?這要說到兩條河了,就是涇河和渭河。

涇渭分明,涇河和渭河到底是誰濁誰清?

在說這兩條河之前還要說一條大河,這就是作為我國母親河之一的黃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不停的曲折轉彎,到了內蒙古的托克托附近,黃河改為由北向南流淌,併成為山西與陝西兩省的界河。黃河奔流數百公里後,在山西、河南、陝西三省交界的風凌渡附近改由西向東流淌。也就是在風凌渡附近的黃河西岸,匯入了一條由西向東流水的大河,這就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甘肅省東南部有個定西市,市區西南有個渭源縣,你看這個縣名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這裡是渭河的發源地,具體地點是著名的鳥鼠山。渭河從鳥鼠山流出,然後一路向東再向東,穿過甘肅省天水市進入陝西省寶雞市境內,再向東橫穿整個渭河平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關中,最終匯入黃河。

涇渭分明,涇河和渭河到底是誰濁誰清?

咱們都知道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國,這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的。實際上呢,關中是比四川盆地更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謀士張良勸漢高祖劉邦定都關中,說“關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關中號稱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但這一切如果離開渭河的滋潤是不可想象的。陝西省省會、十三朝古都西安,秦朝國都咸陽,軍事重鎮寶雞以及歷史名城渭南都位於渭河兩側。

渭河是黃河的支流,而全長約818公里的渭河其實也有很多支流。比如發源於陝北的洛河,經延安南下流經六百多公里,在渭河下游注入渭河。另外,渭河還有一支重要的支流,這就是涇河。因為渭河和涇河都是跨省河流,洛河反而是陝西省內最長的河流。

涇渭分明,涇河和渭河到底是誰濁誰清?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而涇河又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涇河發源於哪裡呢?咱們打開寧夏地圖,寧夏最南端有個固原市,固原最南端有個涇源縣,這個和渭源縣一樣好理解。涇源縣西有著名的六盤山,涇河的南北兩源均發源於六盤山東麓。涇河出了涇源縣進入甘肅省平涼市,然後呈西北——東南流淌。出平涼市涇川縣進入陝西省咸陽市,經長武、彬州、淳化、涇陽等地後,在西安的高陵區附近匯入渭河,全長約455公里。

我們搞清了渭河和涇河的來歷,再來講什麼是涇渭分明。有一種說法認為涇河在匯入渭河時,兩條河的河水是清濁各有分明。那麼渭河和涇河誰清誰濁呢?詩聖杜甫認為涇河濁而渭河清。有詩云:“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

涇渭分明,涇河和渭河到底是誰濁誰清?

渭河發源於鳥鼠山一路東下,所經之地多為平原,尤其是陝西省境內。渭河距離黃土高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所以渭河是相對比較清的。而涇河則發源於黃土高原上的六盤山東麓,泥沙非常多,涇河一路卷著泥沙東下,涇河水自然是濁的。有一個數據,說涇河每年給渭河帶來的泥沙約有3億噸。

可是呢,這些年來有很多人來涇河和渭河考察,發現兩河的水質截然相反,反而是渭河水濁而涇河水清,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杜甫寫的並沒有錯,你想啊,現在距離杜甫那個時代已過去一千三百多年了,水質變化是必然的。渭河本身其實也是帶泥沙東下的,只不過沒涇河那麼多。在涇河匯入渭河之前,渭河自帶的泥沙每年約1.78億噸。

涇渭分明,涇河和渭河到底是誰濁誰清?

現在有這麼一種解釋,認為渭河上游的河道因為泥沙太多,導致渭河上游的水質較渾濁。杜甫之前約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涇河的水質是清的,渭河水反而是渾濁的。有《詩經-邶風-穀風》為證,“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出於人類發展的需要,各個時期的人們會在渭河和涇河上游進行開發,開發程度的輕重會導致渭河和涇河泥沙數量的多少。有人算過,從春秋戰國到魏晉時,涇河濁而渭河清。到了戰亂不休的南北朝時期,涇河水變清了,渭河又渾濁了。到了隋朝和唐朝時,涇河水濁而渭河水清。唐朝五代之後,涇河水開始變清,渭河水變得渾濁起來。

這些都說明人類的開發對河流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很多人在呼籲:“為了真正的涇渭分明,開發河流時要做到科學統籌,不要只考慮眼前,還要考慮子孫後代。”

更多陝西曆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圈子封面

頭條精品地圖

圈主:地圖帝

6996成員

進入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