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腊八节:早上喝粥,中午自己包了水饺,猪肉大葱的,再来瓣蒜,美咋了!老人有句话:过了腊八就是年,这话从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界线来看,一点没错,可于现实就差点意思。

先看

饺子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我出生在西北,大概是遗传祖辈的基因,对于吃没有任何奢侈的要求,只要有面食,大概就能活一辈子,而且白白胖胖,不生病。饺子常吃,除了海鲜味,其他均可接受。我吃饺子要吃蒜,一口饺子一口蒜,才吃的出味道。长时间培养出的味觉挑剔,将就不得,也改不了。人的味觉是惯不得的,日常中的有些味蕾习惯甚至有些奇葩,比如吃饺子,不同的包法,总觉着味道不同。我能接受的包法,如上图,必须面皮紧紧的裹着馅,稍微松些,味道也就稀松了,基本不吃。这是毛病,不过味道确实不同。

何尝是我一人,人其实有时候在很多事儿上都讲究形式上的审美一致,认知一致,味蕾一致,比如穿衣服,再比如类似的很多是儿。而这种可以追求形式上的美感,不是矫情,不是臭美,有时候确实只是人骨子里形成的一种对于形式感的追求。

当然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之下,形式有着另一层隐喻,最靠谱的理解就是走过场。某些请客吃饭走过场,某些喝酒走过场,某些迎接检查走过场,某些睡觉走过场。学术上习惯称之为形式主义。民间有俗语:该走还是得走,做不到财富自由,时间自由,精神自由,千万别反驳。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把逼来装。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临弘一法师的作品,在形式上保持一致,气韵,精气神相去甚远。这里头有牵扯到另一个“学术”问题,形式上保持一致是不是模仿。在我理解,就艺术而言,没有功利心的保持一致是很有必要的,且不可以模仿一棒子打死。有次和书界前辈聊天,谈到如何学书一事儿。对方大有诟病临帖之意,提倡随性书写,大言模仿永远成不了家。我无力反驳。

在我看来无论是书还是画,临习(所谓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且极其漫长的过程,偷不得懒,走不得捷径,自然在临习的过程中加入自我思考是不可缺少的。

艺术需要创新,但无基本功,一味随性书写,瞎写,只能沦为形式主义,再把随性书写的东西拿出去卖钱,就是不要脸,臭不要脸。我尝试着分析过此类人物的心理,竟然有所收获,大概是不自信,这里所说的是艺术不自信,绝非对自己的脸皮不自信。但为何这样的人物和作品市场很好,自然有原因。这样的人物兜售作品是有策略的:不好意思喊别人直接掏钱买,就把作品与公益呀,理想呀,人生呀捆在一起,一起打包,卖了。这是大哲学,大思想,学不来。

腊八这么过惬意,谈谈艺术,该和2017年说声再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