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硬筆書法如何把握好字的粗細,間距佈局等,有沒有什麼訣竅?

春叔395826944


我相信很多朋友在剛開始硬筆書法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困擾,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硬筆書法的練習對筆畫的粗細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朋友不知道是怎麼寫出來粗細的變化的,其實練習硬筆書法要想掌握好筆畫的粗細,非常簡單,只需要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輕重緩急這四個字的運用就最起碼可以寫出四種粗細的而變化,用來豐富你書法的線條。在書寫的過程中書寫節奏的變化非常重要,除了四個字的單純運用,還有就是組合的使用,會讓你的書法線條的變化更加豐富。

第一種“輕”和“急”的運用:在輕起輕落的基礎上再加上行筆過程中的速度就會讓你的線條更加的靈動和飄逸

第二種”重“和”急“的運用:先說明一點,書寫的時候的“重”一定要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所謂的重是相對輕而言的,寫字最忌諱的是用蠻力。這種筆法的組合會使你的線條更加俊朗和剛毅。

第三種“輕”和“緩”的運用:練習書法一定要知道緩不是遲疑,書寫不是描畫,一定要保持相對的速度。這種筆法會讓你的寫出的筆畫飄而不浮,有謙謙君子之風,這是我們常用筆法。

第四種“重”和“緩”的運用:這種筆法主要是做主筆用的,用來強調自己的書法風格,是相對自己常用的筆法的一種寫法。

說完如何掌握好粗細,下面我在簡單談談書法練習是間距佈局的問題,硬筆書法主要還是規範字的書寫,而對字的好壞的評價,或者說對字的審美還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我先簡單的說說最起碼的一些規範吧,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首先是筆畫的排列,對於多橫或者多豎的字,相同的筆畫一定要分出長短,對於橫畫我總結了幾句口訣:“字有多橫分長短,短橫一般放中間。”同理豎也一樣。

其次是對於整個字形的把控,一定要做到平行、等距、對稱、疏密有致。對於上下結構的字要做到上緊下松,左右結構的字,左偏旁的小左邊,右偏旁的小右邊,上中下結構和左中右結構的字要注意相對勻稱。

最後說一下字的排列,字的筆畫的多少不一樣,所以我們在練習和書寫的時候一定不要寫的一般大。我們一般書寫現在都是從左往右,一定要把握每個字的中心,要讓所有的字的中心在一條線上,平時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居中寫字。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在橫線本上的橫線中間寫字,用這條橫線來找每個字的中心。




博勤董老師



用戶1283418922073愛


關於硬筆書法如何把握好字的粗細、間距佈局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硬筆書法的章法了。關於章法有大章法和小章法,小章法就是一字之內的布白,大章法說的是一幅作品的布白。

題主的硬筆書法已經很不錯了,看得出是下過功夫的。那麼關於硬筆書法的章法這個問題,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淺見,這裡主要說說“大章法”的問題吧。

我們看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一般多是先看整體,再去品味細節。所以,一幅書法作品章法的好壞至關重要。董其昌在他的《畫禪室隨筆》雲:“古人論書,以章法為第一大條”。

我們看到古代的很多書法作品,整體看很有氣勢,很有藝術感,但是如果把這幅作品做個拆分,把每個單字拿出來看,卻不一定各個都好看,這就是章法在起作用。反之,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朋友抱怨,說自己單字都練得挺好了,但是一寫作品,湊到一起就不好看了,這就是因為章法不足的緣故。

章法最重要的是行氣貫通

章法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行氣貫通,把這些字與字,通過行氣連接成一個整體,而不是看起來一堆字的拼湊。關於行氣方面,關鍵是筆勢的承接,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要有承接。每個字書寫的第一筆,其實就是上一筆之末,每個字的末筆又是下一個字的開始,這樣首尾呼應,一氣貫通。

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勤加練習。更要多去欣賞古代名家佳作,用心體會分析,去發現作品之中這種承接關係,找到那種貫穿的行氣。就像有一根線一樣,把這些字串了起來,前後呼應顧盼,牽絲縈帶。既有有形的連接,又有無形的筆斷意連。

硬筆書法有豎寫和橫寫兩種形式,因此對於硬筆書法來說,行氣貫通也有縱橫之分,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章法當中的布白守黑

清人笪重光《書筏》中說:“精美出於揮毫,巧妙在於布白,體度變化由此而分。

這就要說到題主所說的,字的間距、粗細了。一幅硬筆書法作品當中,如何處理好字的大小間距、筆畫的粗細關係呢?

先說大小吧,字與字的大小如何控制呢?有個原則叫:首字領篇。

孫過庭《書譜》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中也說:“凡作字者,首寫字,其氣勢便能管束到底,則此一字,便是連篇之領袖矣。”

啥意思呢?就是說,你準備寫一幅作品的時候,第一個字很重要。第一個字的字體大小、輕重、疏密、體勢等,都會影響下面一連串的字,後面要書寫的字都以第一個字為參照,後面字的取勢、攲側等,和第一個字遙相呼應。

作品中的其它字的大小和首字不能相差過於懸殊,然後各行再以首行為標準、標尺進行參照,這就是所謂的“首字領篇”。

再說說作品中其它字的大小如何把握。我個人的看法是:因形舊詩。就是說,根據漢字本身的特性來決定它的大小。例如“公”字和“國”字,公字筆畫少,就不能寫得太大了,而國字筆畫多,就要順勢寫的要大一些。

同樣,有的字天然比較扁,例如“而”“西”等,那你就不能把它寫得豎長了,主體最好就扁一點。而有的字,例如“青”“景”這樣的字,天然就是瘦長形,那自然要寫得瘦長,你就不能寫扁了。

一般筆畫少的字,我們用筆可以重點,寫得粗點;筆畫多的字,當然用筆要稍微輕點,這樣才能把裡面的結構交待清楚

最好的方法是多讀帖

學習章法,這裡不是幾句話能概括清楚的,上面也就是本人的一些淺見。那麼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去欣賞古代名家經典法帖,向古人取經。欣賞的時候,帶上腦子,去分析它,看他是怎麼處理這些關係的。

為何這個字寫的重,什麼樣的字要寫的輕等等,多一些為什麼,這樣一定會進步很快的。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關注和支持哦,覺得我分享的有用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