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領頭雁”作用 篤定決勝之志——記昔陽縣李家莊鄉王家山村黨支部書記王保軍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張婷婷 榮向菲)在昔陽縣城北部的王家山村,有一位勤勞樸實的農家漢子,為了兌現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投身一線,瞄準目標,帶領王家山村一路攻堅克難,掃除重重障礙,他是這場“戰役”的親歷者,書寫了扶貧工作的生動實踐,他的笑容和淚水也成為了脫貧攻堅一頁上獨特的註腳,他就是王家山村黨支部書記王保軍。

作為一名貧困村的支部書記,他以身作則點燃脫貧的“助推器”。王保軍參加工作30多年,從一個村裡務農的青年,一步步帶領村集體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構建了村工作的宏偉藍圖,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隊伍裡一顆閃耀的新星。2002年,他被群眾推到了村主任的位置,當時村裡百廢待興,村裡連一條像樣的山村路都沒有。他進縣城、下太原、上北京,拿資金、找支援,歷經種種困難,打開山門,吹響新建公路的號角,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填平了兩條溝,劈開一座山,建成了一條高標準的水泥路,改變了村容村貌,讓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擺脫了家鄉落後的面貌,王家山新農村建設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貧困的現狀大同小異,但致貧的原因千差萬別,脫貧的目標只有一個,但脫貧的辦法卻需要“量身定做”。作為一名貧困村的支部書記,他深入群眾擰緊脫貧的“動力閥”。為了更好地精準扶貧,他真真正正入戶遍訪,走近貧困群眾,與群眾心貼心、面對面,摸清貧困的實情、分析致貧的原因、瞭解群眾的需求、找準脫貧的潛力,思想感情上和貧困群眾融為一體。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努力和群眾一起想、一起幹,努力添措施、補短板,破解群眾的住房難、增收難、就醫難、行路難、飲水難。帶著感情,時刻注意傾聽群眾的意見,集中群眾的智慧,凝聚群眾的力量,激發群眾自我發展、主動脫貧的意願和力量。

為了使村民早日脫貧,他帶頭成立了昔陽山水農牧專業合作社,吸納全村475戶社員入社,2017年入社社員分紅便達到戶均200元,為全村的脫貧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成為了該村強化脫貧的“加壓泵”。目前,該合作社種植玉露香梨1200株,紅星蘋果樹1800株,佔地70畝,待到盛產期預計每畝可收入5000元,入社貧困戶年增收可達700元。近幾年又帶頭新建兩座水果大棚,種植葡萄、櫻桃等經濟作物,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勞務也可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30名,每人可增收6000元。合作社項目既帶動和輻射了本村及周邊產業的發展,同時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調動廣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為全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開闢了一條新路,推動示範區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守初心、擔使命,要發揮帶頭作用。”王保軍說,最希望看到全村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他一定會繼續努力把王家山村打造成美麗富饒的美麗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