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張洪俊:不忘初心,做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見習記者 羅煥輝

“我就是在張會長的動員下從北京回來的。”長汀縣新橋鎮羅坑村黨支部書記黃平原本在北京做副食品生意,如今他搖身一變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在我的動員下,目前有5個北京的鄉賢回到長汀支持家鄉的事業發展。”近日,在羅坑村,市人大代表張洪俊告訴記者,他一直動員在北京經商成功的鄉賢回長汀發展,黃平就是其中一位。

張洪俊,1990年開始在北京經商,從創業之初的幾個人到形成了北京“長汀調料一條街”,鄉親在他的帶領下都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的張洪俊把事業重心轉向了家鄉,作為北京市長汀商會會長,他不僅以身作則回到長汀支持家鄉的事業發展,還動員外出的優秀鄉賢回鄉進行二次創業,擔起農村致富帶頭人的責任,為家鄉的新一輪發展做貢獻。

“不愛自己的父母、家鄉,何以愛黨愛國。”作為土生土長的長汀人,張洪俊時刻關注家鄉的一舉一動。近年來,他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從為貧困村鋪路修橋、扶貧濟困、捐資助學,再到全市農村鄉鎮率先實施的亮綠美工程,都有他出錢出力的身影,北京長汀商會在他帶領下共捐資3880餘萬元,他個人也為公益事業總計捐款200餘萬元。2018年回到長汀後,張洪俊不僅捐錢捐物,還主動參與到家鄉的公益事業中去,“葉花庵那條400多階的大理石路就是前段時間在我的主持下新修的。”

“我們有這麼多鄉賢在京經商,農產品的銷路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人和地。”回來後,張洪俊發現人都往城裡跑了,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農田也大面積拋荒。擺在張洪俊和黃平這些鄉賢面前的難題是如何把人、土地和資金有機結合起來,帶領鄉親們走出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去年我們引進了100多畝的臍橙,50多畝的小龍蝦種苗基地。”黃平說,他現在要把村裡的拋荒地流轉起來,再充分利用村裡的瀑布等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業,把錢和人都引進來,幫助村民實現增收。張洪俊說,每每和黃平他們聊到這些問題時都讓他更加堅定了動員在外鄉賢回鄉發展這件事,“鄉親們在外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現在急需突破二次創業的瓶頸,鄉村振興為我們打開了突破口。”

從老家到北京,再從北京回到家鄉,張洪俊的迴歸肩負著父老鄉親的深切期盼,“唯有履職盡責才能不辜負這一份深情。”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擔任人大代表的14年時間裡,他圍繞百姓關切的熱點、難點,深入基層、群眾、生活開展調查研究,先後提出了《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建議》《關於建設生態文明旅遊城市的建議》《加大拋荒地流轉,助推鄉村振興的建議》等一系列建議,為家鄉的建設發展建言獻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