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的創造力飛來

創造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右腦開發”是市面上很流行的一個口號,商家利用家長的特殊心理,宣揚“右腦開發,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然而,右腦開發真的靠譜嗎?

看過一本育兒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它把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等歸結為大腦的五個方面,即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和創意腦。而這些能力,也正是孩子適應未來世界的根基。這些能力它從這五個方面入手,教我們如何根據孩子大腦的發展規律,發展孩子相應的能力。

在《最強大腦》節目中,有一位評委始終堅持“科學是評判的唯一標準”,由此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科學男神”。他就是《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的作者——魏坤琳。

他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運動控制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曾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入選青年長江學者。

本書針對腦計劃的各個部分,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法,通過積極的踐行,指導我們根據孩子大腦的發育規律,發展孩子相應的能力。

那麼,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創造力呢?孩子具體怎樣用音樂、美術、遊戲等方法進行創造呢?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的創造力飛來


01

大腦的任何活動,都需要左腦和右腦的協同。創造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大腦活動,更需要左腦和右腦的協同工作。

因此,開發右腦就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是不靠譜的。

事實上,人們對左右腦的簡單區分,是對1981年諾貝爾得主斯佩裡的裂腦研究的最大誤讀。裂腦人是一類特殊的人,是左右大腦半球之間的直接聯結被切開的病人。但是我們正常人不是裂腦人,我們不能被簡單地分為左腦人或者右腦人。

既然右腦開發不靠譜,我們就需要尋找科學的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創造力了。

書中提到一個關於創造力的關鍵詞——“大腦暗能量”,也就是“大腦默認模式神經網絡”,它是說當我們什麼發呆或出神的時候,大腦好像沒有被關閉,仍然有很多腦球在忙碌著,這些腦區消耗的能量,比開動大腦完成某些任務消耗的能量還要多,美國科學家雷切爾把它比喻為大腦的暗能量。

靈感很神秘,它經常在大腦放空的時候出現。

從科學的角度看,那些有創意的點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產生於我們大腦內部。很多時候,它不過是把已經有的各種信息進行重組,其中有些特別有新意和實用價值的組合,就成了新的創意。

大量針對大腦暗能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平時注意跟孩子玩一些小遊戲,最好是發散性思維遊戲,可以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發散性思維還可以跟想象力結合起來,而聯想性思維遊戲、反事實想象遊戲等,也可以幫助訓練孩子的創造性。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的創造力飛來


02

一個人的創造力越高,越喜歡進行聯想性思維,進而聯想思維能力也越強。

有一位媽媽,用了一種很不錯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聯想性思維。孩子睡前喜歡聽故事,媽媽就讓他隨意想幾個關鍵詞,比如湖水、小熊、火車和棒棒糖。媽媽要在不到10秒鐘的時間裡,迅速構建一個故事的架構,然後邊講邊豐富故事的內容和人物對話。

時間長了,我們可以讓孩子試著用2、3個互不相關的關鍵詞拼湊故事,孩子的各種發散思維和創意就都被碰撞出來了。

如果孩子還小,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先從兩樣東西之間聯想開始,然後讓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去聯想,繼而再用聯想性思維來創造。

由此可見,聯想思維對孩子講故事來說很重要,那麼,該怎樣保護、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呢?

第一、改變觀念,思維能力比知識重要;

第二、對生活和大自然多觀察、多互動;

第三,問問題,而不是僅僅給答案。

關於想象力,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刺激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分別是:推斷過去,思考當下,計劃未來。用一個簡單的句式:如果(過去/現在)的某事某物不是這個樣子會怎麼樣?

孩子想象的時候,是在練習在現實世界裡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打開腦洞,多跟孩子一起玩假裝遊戲,引導他們開始想象吧。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的創造力飛來


03

我們都知道,學繪畫好處多多。其中的一個特徵是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家長們經常會問:“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學畫畫?”

答案是,從孩子自己塗鴉畫出第一個點開始,畫畫已經在幫孩子探索手部動作,認識這個世界了。

繪畫除了能激發創意,對孩子的讀寫、語言、邏輯和數學等其他認知領域的發展也很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繪畫發展的不同階段來引導:第一,孩子畫畫,是在探索手部動作;第二,畫得好的標準不是畫得像;第三,亂筆塗鴉很有用;第四,火柴人是認知發展的里程碑。

急於讓孩子模仿“現實”,畫得像,不但會讓孩子失去探索自我的機會,還可能對他們的認知情緒產生影響。

除了繪畫,音樂對孩子的好處也有很多。

音樂可以讓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融入集體。玩樂器可以延長語言學習的敏感期,提升孩子閱讀的詞彙量。

讓孩子練習樂器,還能促進胼胝體的發育。

胼胝體是一束神經纖維,直接連接我們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它是一個勤快的協調員,讓不同腦區更好地合作。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孩子的創造力飛來


04

法國孩子6歲前不識字,卻並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強,聰明、有創造力,而且極富藝術性。法式育兒秘訣之一就是,6歲前,讓孩子多聽音樂會,少識字。

“莫扎特效應”的秘密,它不在於莫扎特音樂本身,而在於它的節奏。

只聽莫扎特音樂不會讓孩子更聰明,重要的是能讓孩子邊聽音樂邊打節拍。大腦天生愛節奏,節奏跟大腦認知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良好的工作記憶和節奏感,是語言發展的必要因素。在我們的大腦中,處理節奏的能力與準確地處理語言音節的能力是相對的。

書中指出,給孩子的音樂體驗要豐富,要多樣化,鍛鍊節奏感對大腦的多種能力都有幫助,孩子的節奏感和聽覺工作記憶越好,他的閱讀和識字能力也越強。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利用講故事、繪畫、打節拍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而且,家長越早發掘、鍛鍊孩子的創造力,孩子越早受益。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這本書,把父母養育中常見的問題從五個角度進行了總結,並對應於智力、情緒、運動、語言和創意五個方面的核心能力發展。

這五腦不是歸納法出來的,而是基於大腦發育特點和神經網絡的連接規律推演出來的兒童教育體系。作者在書中反覆說:“育兒育己”。說是“給孩子的未來腦科學”,書裡的很多科學原理對成年人同樣適用。

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持續進步,做成長型的父母,陪孩子終身成長,才能給孩子美好的未來。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是一本育兒寶典,也是一部科普著作,希望我們能利用它在當下看到未來,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育兒,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也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