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全世界都在抗擊疫情的當下,湧現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飄飄就被這條新聞擊中了淚腺。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有的動物,受人類照顧,尚且懂得感恩。

而有的人,對無辜的動物,卻慘無人道。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憤怒,還是憤怒。

這是飄飄看到這則新聞時的感受——

大學生拍虐貓視頻兜售牟利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事情就發生在前幾天,有網友爆出,大四學生範源慶,虐殺動物,並拍攝視頻進行宣傳、販賣。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在視頻中,他花樣展示著自己的虐貓手段:

電擊、肢解、剝皮……

兩個多月,80多隻小貓慘死在他的手上。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手段之殘忍,場景之血腥。

別說愛貓人士,就連路人看了都怒不可遏。

對範源慶來說,這些流浪貓只是牟利工具,它們的生命輕如草芥,可以隨意由其裁決。

事件曝光後,輿論迅速發酵,主流媒體相繼報道。

憤怒的網友們,衝到學校官博聲討,要求校方著手處理。

學校很快行動,核實了當事人的身份,並表示“對事件高度重視,已對該生進行嚴肅批評教育”。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但這種敷衍、官方的回答顯然無法平息眾怒,評論區“開除”的聲音不絕於耳。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在學校發佈聲明的同時,範源慶本人也在微博公開道歉。

無私自容、深深懊悔

今後我將做一個愛惜動物的人

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但沒過多久,他的小號就被扒出。

他辱罵、嘲笑網友,和剛才幡然悔悟的樣子判若兩人。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顯然,看似誠懇的道歉,不過是假模假樣做給公眾的免責手段。

鍵盤前的他,毫無悔改之意,並且很有可能還會變本加厲地虐貓。

不忿的網友紛紛找他理論,統統被懟了回來。

他仗著手握“學校不會開除我”“法律不會處罰我”的底牌,明目張膽地表示:網友拿我沒轍,虐貓將會繼續。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甚至,在網友希望相關學校能夠取消他的研究生入學資格時,他直接發出威脅:

看你們牛逼

還是我家花錢搞定我們學校領導牛逼

如果海洋大學沒錄取我

我將準備1000只貓屍體來補償我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這種泯滅人道的態度,徹底將輿論的怒火點燃。

不少網友發出了致山東理工大學的公開信,要求學校徹查並慎重處理這件事。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輿論雪球越滾越大,學校再次就該事件發佈聲明,對範源慶予以退學處理。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就此,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

在網友和輿論的監督和追蹤下,看似取得了“圓滿”的結果。

但,飄飄卻不敢過早樂觀。

因為,退學只是“處理”,絕不等於“解決”。

不是飄飄不相信洗心革面的故事,而是——

在缺乏法律和條例約束的情況下,那些有過虐殺動物行為的人,他們會因為輿論壓力及時道歉。

但內心的邪惡念頭,卻未必會隨著道歉而消失。

“重操舊業”的案例,不是沒有——

去年4月,網曝南通大學一名研究生虐待柴犬。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被網友追罵和媒體報道後,學校及時進行處理:安排家長陪同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

當事人也公開道歉:感到深深的愧疚,誠懇地接受批評,絕不會荼毒生命。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結果呢?

一年之後的現在,他再次被曝光虐狗行為。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相比之前用開水燙狗,他如今的手段更加慘無人道。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如此看來,去年學校那則無關痛癢的處分,對他沒有起到任何震懾的作用,更刺激了他的邪念。

魔鬼手上的刀,越來越利;手裡的血,越來越多。

更可怖的是,若無意外,這名研究生在畢業之後,將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白天救死扶傷,晚上屠貓殺狗。

光是想想,就已經讓人不寒而慄。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為什麼虐貓行為會屢禁不止。

哦,不。

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禁”過。

早在2006年,網絡就出現了第一起引起大範圍關注虐貓案例——

一位穿著高跟鞋的女性,前一秒還在溫柔地摸著小貓的頭,下一秒便將它一腳踩死。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視頻公開之後,引發了軒然大波。震驚、憤怒的網友們通過分析拍攝背景、調查IP地址,很快鎖定了作案者——

實施虐貓行為的,是一名護士。

拍攝虐貓視頻的,是一名電視臺的部門主任。

媒體和網民齊心合力,連續追蹤,這場全民關注的事件,甚至驚動了當地政府。

最後的結局,以當事人在政府網站公開道歉,雙雙被單位停職而告終。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當時,這件事被形容為“網絡人道力量的勝利”。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本以為,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虐殺動物的行為,會因為名譽、社會輿論的成本,讓人不敢再鋌而走險。

卻沒想到,這僅僅是個開頭。

之後越來越多的虐殺事件,不斷刷新著大眾的憤怒值。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在“虐”的問題上,這群惡魔能想出各種殘暴的手段——

將懷孕的貓丟進洗衣機,把它的四肢切下在傷口撒鹽。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將貓扔進微波爐,火力開到最大。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光是看文字,就讓人非常生理不適。

但很多這些酷刑的實施者,在平日的生活中,都還是形象體面、待人有禮,被同事朋友交口稱讚的“好人”。

剛才提到的06年虐貓事件,那名護士,是“全醫院口碑非常好的人”;那名電視臺主任,還會“主動組織為貧困兒童捐款”。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你無法想象,這些道貌岸然的人,私下會做出這樣的病態行為。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行為,已然有低齡化的發展趨勢。有些施暴的人,僅僅是初中生。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難以想象,如果這種行為不加以制止,扭曲的心態不進行端正。在成年之後,在他的價值觀被徹底固化之後,將會發生什麼可怕的行為。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但,虐貓牟利。

虐貓只是一環。

竟然,有人看,有人關注,甚至有人花錢,有利可謀,才是關鍵。

做惡的,不止是下手的人。

那些在屏幕後面,帶著獵奇的眼光,去購買虐殺視頻的買家,同樣是幫兇。

前兩年有媒體曝光,虐殺動物,並製作成視頻進行販賣,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他們大多采用隱秘的線上銷售方式,比如掛著“高考衝刺群”的名號,行著販賣虐貓視頻的勾當。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有些商家為了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還會為他們製作專屬的虐殺視頻予以享樂。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這行成本低,利潤高,幾乎不會觸碰法律。即使被舉報,換個賬號就能繼續開工。

看客刺激了市場,市場吊起了新的需求,買方賣方共同撐起了這條灰色的產業鏈。

唯一的成本,只有那些哭聲淒厲、無能為力的動物。

但在金錢面前,它們又算得了什麼呢。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即使在這場虐貓事件的討論裡,依然能聽到一些刺耳的聲音———

貓不是野生動物,厭惡打殺構不成有罪。

虐貓不行吃肉就可以,不是雙標嗎?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還有的,在流浪貓問題上找理由。

流浪貓大量存在本就有危害,“愛貓人士”沒見對自己親媽這麼好過。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說實話,討厭流浪貓有問題嗎?

沒有。

沒人該被按頭“不喜歡貓、厭惡流浪貓,就是沒同情心,應該受到指責”。

但,你討厭一樣事物,或許會不想看到它,會避而遠之。

可你會極盡殘忍手段地折磨、消滅它嗎?

這不是愛不愛貓的問題。

而是殺與虐殺的區別。

如果真的到流浪貓破壞生態平衡的地步,出於這些問題考慮採取絕育、安樂死,甚至撲殺等手段。

與取樂虐殺也是有本質區別的。

美國心理學家Ascione在1993年,對動物虐待下過這樣的定義:

動物虐待是指故意造成動物不必要的痛苦,苦難、疼痛和死亡等一些不被接受的社會行為。

對動物,故意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毫無疑問,就是一種動物虐待行為。

正如山東大學生虐貓事件裡。

自始至終,“虐”,才是大眾情緒真正被觸怒的地方。

一個成年人,故意使用極殘忍的手段,將無反抗能力的、有痛感的弱小生命折磨致死,從中享受施虐的快感、甚至獲利(出售虐貓視頻)。

這樣缺乏最基本程度同理心的行為。

無論如何,都不該被輕易原諒。

成年人和青少年虐待動物的原因,其實是能分開來看的。

荷蘭心理學專家 Nel van Amerogen, 曾歸類過青少年和成年人虐待動物的原因。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從心理學角度談動物虐待和人類暴力的相關性》

孩童和青少年施虐者中的一部分,可能是——

“認知能力未能完全理解動物有感覺”的實驗型施虐者。

和“智商上可以理解傷害動物是不好的,但用這種行為將自己所遭受到的傷害呈現以突顯問題的存在”的尋求救助型施虐者。

而,成年人為什麼故意虐待動物?

多數離不開——

報復;吸睛;物種歧視;控制慾;內心有暴力傾向,覺得攻擊真正的人類會有危險的“退而求其次”;

還有,享受施虐、欣賞受虐者痛苦的快感。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從心理學角度談動物虐待和人類暴力的相關性》

誠然,一個人行為背後,必定有更復雜的成因,很多時候不能直接拿理論照套。

但,不管具體出於哪種心理,有一點毋庸置疑。

一個認知成熟的成年人虐待動物時,起碼比孩童清楚,那些“折磨”有多痛。

電擊、火燒、抽打一個明知道比他們脆弱得多的存在。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這些行為的本質,不是厭惡動物,而是漠視生命

所以我們才不能容忍、害怕對這類心理狀態的敷衍和放任。

動物虐待與其他形式的暴力的關聯,並不是危言聳聽。

不斷有不同領域專家的研究發現,動物虐待行為,是其它形式暴力的警告標誌。

但是過去幾十年的無數項研究,支持了默克“虐待動物的人可能犯下其他罪行”的觀點:1986年,《法律和精神病學國際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將近一半的強姦犯和三分之一的兒童性侵犯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虐待過動物。2001年,美國司法部的少年司法和犯罪預防辦公室回顧了已有的研究,證實將近三分之二的侵害犯也有可能虐待動物。

芝加哥警察局發表的一項更新的研究“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傾向:被指控虐待動物的罪犯,也傾向於對人類受害者實施暴力侵犯。”一項對家庭暴力庇護所收容女性的調查表明,71%的受訪者的伴侶曾經虐待或者威脅要虐待寵物。

這不是在蓋章網上那些,“山東大學生就是殺人犯”“應該判處死刑”……諸如此類的聲音多麼正確合理。

虐待動物的人更容易有犯罪傾向,但並非一定必然的聯繫。

飄飄也不認同,將虐待過動物的人,直接等同為潛在罪犯。

只是,更多人應當看到,對這種故意虐待動物的行為,“輕罰不夠”的危險,“急需重視”的急迫。

其實我們能做的並不多。

那麼至少,當這些事件發生時,能更清楚地闡明立場,而非無意義的爭論——

我們不是強迫愛貓,而是在反對虐殺。

對待動物虐待,不該是“法無禁止則無罪”。

而該盡力呼籲和期待,更細緻法律規定的可能,讓虐待動物者受到合理正當的法律懲罰,必須且必要的心理疏導。

前陣子,被譽為“動物版人間世”的紀錄片《寵物醫院》,出了第二季。

飄飄追看了幾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姑娘抱著墜樓的貓衝進寵物醫院。

幾位醫生盡了力,還是沒能救活,姑娘站在手術室門前,直接哭到崩潰。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一旁的醫生想到曾經也有一位傷心的“家屬”,問過他一句:

貓不是九條命嗎?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這當然是情緒失控的“幼稚話”。

醫生卻認真答了。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生命和生命之間,你以為有什麼不一樣呢。

沒什麼不一樣。

都可能承受過這世界最大的惡意。

也可能會遇到善良的人。

罵這禽獸我絕不道歉


最近我們看過太多悲傷的新聞。

就更該清楚——

這世界上的每個生命,動物還是人,都有可能成為“至弱”一方的時候。

對弱者的善意,對生命的尊重,不必區分動物和人。

不要折磨。

不要虐殺。

不愛請別傷害。

可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