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讀書總是搖頭晃腦,為啥?

看影視作品時你會發現,描寫古人讀書的鏡頭,總是一邊念一邊搖頭晃腦,讓人很費解,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古人讀書可以叫誦讀,也叫吟誦,聲音抑揚頓挫,很美。但是那個時候沒有標點符號,所以讀書的人往往不知道怎麼斷句。於是在讀書的時候就晃頭晃腦地用肢體的擺動節奏附和一下,便於斷句和記憶。

古文講究韻律,就像音律一樣,入神時自然擊節踏足、搖頭晃腦。所以,讀書時搖頭晃腦可以增強節奏感,使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搖頭可以解除疲勞,防止或緩解頸椎病。讀書很辛苦,古代人參加科舉,那可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現在的高考難多了,讀書的用功勁可想而知。搖頭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力。古代主要以毛筆書寫,即便是印刷,字也比較大,跟當今動輒“萬卷”、字體又小不同。古書閱讀順序是由右及左、由上及下,唸書的時候確實來回晃。

此外,古人讀書有時也是表演,搖頭晃腦可以豐富自己的動作和表情,以至於增加美感。

據《南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