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上一篇文章我給大家提到了建設銀行的第二發展曲線,這篇文章我的重點將放在非金融場景生態進行研究分析上~文章較長,但相信你讀完一定會受益匪淺。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走進了家家戶戶的生活。


建行以客戶為中心,用心為客戶搭建互聯網金融生態圈,將銀行、客戶、第三方服務商融為一體,互惠互利,共存共榮。


除了全渠道的金融服務,建設銀行圍繞客戶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改造傳統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踐行"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銀行、智慧銀行"的轉型要求,構建全渠道產品和服務高度融合的建行金融生態圈,進一步擴大覆蓋客戶群體,完善金融服務和非金融服務,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真正讓客戶享受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成果。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上一篇《建設銀行開啟“第二曲線”,構建夥伴式智慧生態》中,DMA數字化營銷諮詢團隊,通過調研建設銀行年度報告、建設銀行手機銀行APP、善融商務APP、微信公眾號(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建行龍支付等)、微信小程序等渠道的非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現狀,深入瞭解建設銀行在非金融服務方面多功能、交互式的全渠道獲客與客戶服務模式。


本篇我們將對建行非金融場景生態進行研究分析,為大家繼續解析建設銀行非金融場景的戰略規劃與佈局。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堅持縱深推進“三大戰略”落地,通過探索智能化、場景化業務模式,開拓新金融發展路徑,助力發展“第二曲線”。


住房租賃方面,建行以子公司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為載體,參與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加大社會租賃房源供給。如:

  • 通過組建住房租賃產業聯盟,以批量化配置和專業化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租住體驗。
  • 通過創新存房業務,激活社會閒置房源,為高校、機構、企業提供租賃房源及租住服務等。


普惠金融方面,為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建設銀行創新打造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建行裕農通”,為縣域鄉村客戶提供集智慧政務、便民事務、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於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


截至 2019 年末,“建行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已基本覆蓋全國行政村,為數千萬農戶提供便民、政務及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方面,建設銀行積極推進服務平臺建設,以金融科技支持業務發展。

  • 一方面,建行深耕政務、便民、住房等領域,
    依託新一代核心系統技術聚合優勢,連接政府、商戶和個人,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構建起了端到端的夥伴式新生態。
  • 另一方面,建行打造智慧政務服務平臺,並將平臺服務能力推廣至各個渠道,建立起了 APP、PC 端、網點 STM、 “建行裕農通”、政務大廳“五位一體”的數字化政務服務模式。


在非金融場景生態過程中,住房租賃戰略、浦惠金融戰略的推進,促進了建設銀行與政府、企業建立銀企、銀政聯合服務關係,為進一步構建B端、G端生態奠定了基礎。


而金融科技戰略的推進,以技術驅動渠道平臺建設,以平臺聚合場景服務能力,以渠道擴大場景覆蓋面,真正意義上實現了B端賦能、G端連接。可以說,住房租賃與普惠金融是非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的業務原型與底層構想,而金融科技則是非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的驅動因素與技術保障。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在構建非金融場景生態的過程中,建設銀行採取了三大措施

  • 一是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推出個人商城、企業商城兩個版本,依託平臺打造B2C場景和B2B場景。
  • 二是以“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主線,利用建行金融科技和網絡金融優勢,圍繞智慧生活、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慧政務、智慧旅遊、智慧教育、智慧商業等多領域服務方案,通過B端賦能、G端鏈接搭建場景。
  • 三是引入法律、家政、家居裝修等互聯網服務平臺,通過第三方平臺的流量優勢、服務優勢完善生態圈。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善融商務”是建設銀行自建的電子商務平臺,也是銀行業首家電商平臺。目前,善融商務商城有個人商城、企業商城兩個版本,分別面對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


個人商城作為B2C線上消費平臺,通過入駐商戶、加盟商家向消費者提供產品、物流及售後服務,能滿足個人用戶的線上購物、公益扶貧等非金融需求及交易結算、消費分期等金融需求。


企業商城作為B2B電子採購平臺,為買賣雙方及專業市場管理方提供供求信息展示、企業商鋪展示、專業市場展示、資訊展示、推薦信息展示等電商服務及支付、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供採雙方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實現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圖:善融商務個人商城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圖:善融商務企業商城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智慧城市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向智慧城市服務商、供應商、運營商提供金融服務,這有利於促進銀行與非銀機構進行深入合作、深度融合。


建設銀行以“金融+產品+服務”為抓手,構建起了智慧政務、智慧生活、智慧社區、智慧菜籃、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慧旅遊、智慧教育、智慧商業、智慧公益10個領域的智慧生態圈,全方位實現B端賦能、G端鏈接。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G端方面,建設銀行致力於圍繞“智慧政務”密切政府 G 端鏈接。三大戰略提出以來,建設銀行探索新金融模式、利用金融科技打造了“智慧政務服務平臺”,提供工商註冊、公積金社保查詢、稅務登記、交通罰款繳納等政務服務。


智慧政務通過銀政系統對接的方式整合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各類政務服務,在APP、自助終端、裕農通等多渠道實現了人民群眾政務事務的“就近辦、快速辦”,聯通了政府(G端)與人民群眾(C端)。截至2019年末,智慧政務累計辦理業務量超過 3000 萬件。


B端方面,建設銀行以多元化的智慧+服務實現社區、醫療、教育、旅遊、出行等多行業外場景批量獲客和金融服務輸出。以智慧校園為例,建設銀行通過對接幼兒園、中小學、大中專高校的繳費系統,向學生群體提供學雜費繳納、校園一卡通充值等服務,相比傳統繳費收費方式,智慧校園繳費具備方便、快捷、易操作等優點。

  • 一方面,智慧校園解決了學校與培訓機構在開學、報名高峰期的人力、物力耗費的問題,獲取了大量的學校與培訓機構等B端客戶。
  • 另一方面,智慧校園為學生群體繳費提供了便捷渠道,實現了學生家長、學生群體的有效觸達。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下,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不再是單一的金融產品,而是將金融、產品、場景融為一體的場景式解決方案,既有利於在開放共享的模式下提升客戶體驗,也有利於在“智慧金融”服務中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在場景生態建設過程中,建設銀行與其他銀行一樣,也採取了“多方參與、優勢互補”的開放式融合共建模式,通過引入第三方服務平臺/企業構建場景生態。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通過第三方企業/平臺與場景的融合情況來看,建設引入第三方可達成兩大目標:


一是優化智慧生態,實現場景化一站式服務。

  • 智慧出行方面,通過引入ETCP、中安車服、基諾救援提供無感停車、汽車維修、緊急救援等服務,擴大出行服務的覆蓋面。
  • 智慧醫療方面,通過引入中康體檢網、叮噹快藥、微醫互聯網醫院等線上醫療服務平臺,與線下醫療機構結合增強智慧醫療的整體服務能力。
  • 智慧旅遊方面,通過引入美行國旅、黃包車旅行、租租車、去哪兒、攜程等第三方服務,提供旅遊出行一站式便捷服務。


二是豐富場景類型,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如引入“管家幫”家政服務平臺、“胖虎商城”、“齊家裝修”“師傅邦”滿足用戶的便捷生活需求;引入“餓了麼”外賣平臺、“摩天輪”票務平臺、“花加”鮮花訂購服務商滿足用戶的美食娛樂需求。


通過引入外部平臺達成智慧生態服務能力提升、場景類型逐漸豐富的目標,既有利於滿足存量用戶的需求,提升客戶體驗;又有利於從外部平臺獲取客戶流量,增強場景獲客能力。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場景相關的活動包括兩大類,一是手機銀行APP內圍繞合作商戶消費與互聯網平臺支付的滿減活動,以提高持卡用戶用卡量與活躍度為目標;二是善融商務APP內“善融尋寶記”活動平臺內的簽到、遊戲、抽獎等活動,以APP拉新、促活為目標。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圖:善融商務APP善融尋寶記活動平臺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整體看來,手機銀行APP通過與第三方商戶/互聯網平臺合作推出活動,以滿減折扣、限時領取優惠券等形式促進客戶用卡,有利於提高信用卡消費量與消費額,但APP拉新、促活及其他場景相關的活動較少,需進一步加大APP運營與場景運營的力度。


善融商務APP圍繞“善融尋寶記”活動平臺推出系列活動,以新用戶免費領取金幣活動進行拉新,通過簽到、遊戲、抽獎、做任務等形式促活,同時以虛擬權益“金幣”實現用戶激勵,極大程度上發揮了活動平臺的運營價值,但缺乏與繳費、充值、購物等場景相關的活動。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建設銀行APP內的權益包括券碼、積分和虛擬權益3種。


券碼指在各類場景、活動中獲取的商戶代金券、優惠券、兌換券等。券碼均需在APP內領取獲得,在指定商戶消費抵扣或兌換使用,能起到APP促活、提高用卡量與龍支付交易量等作用,同時消費成功後還可獲取積分,通過權益循環實現了客戶激勵與促活;


積分指通過消費、活動等方式獲取的信用卡積分。積分權益通過用卡、消費等方式獲取,可用於兌換商品或捐贈,與其他商業銀行積分權益無甚差別;


虛擬權益指用戶在“善融尋寶記”活動平臺中獲得的獎勵“金幣”。虛擬權益“金幣”在作為活動平臺中的獎品,具有可兌換禮品的實際價值,能實現APP內的用戶促活與激勵。


從分析結果來看,建設銀行在非金融生態建設中具備兩大優勢:


資源優勢。一方面,建行在多年的經營發展中積累了大量的政府客戶、企業客戶、零售客戶資源,對場景生態的構建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建設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大量的金融科技人才,為場景生態的構建與佈局提供了財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資源保障。


技術優勢。從數據驅動到能力開放,從渠道建設到場景佈局,從打破部門數據壁壘到聯動外部信息,人工智能領域、大數據領域、移動互聯領域、物聯網領域等各方面的技術對建行場景構建起到了重要的驅動、支撐、保障作用。


同時,建設銀行在非金融生態建設中在活動運營、權益運營方面也需要進行持續優化:


活動運營。目前建行APP內的活動主要圍繞信用卡特約商戶、惠生活商戶,以促活與交易提升為目標,缺乏與生活繳費、商旅出行、美食娛樂等高頻生活場景相關的活動,場景獲客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可增設場景相關的優惠、推廣活動。


權益運營。與缺乏場景化活動相對應,建行權益與場景的結合度也有待提升,可針對飲食、娛樂等覆蓋面廣的場景增加一些定時發放的常態化權益,提高APP客戶的活躍度;針對車主生態等新佈局的成精,可限時發放一些免費權益進行場景拉新,實現存量客戶與外部渠道客戶的場景獲客。


建設銀行強勢打造智慧生態,全面解析建行非金融場景營銷


具體來看,通過聚焦用戶需求,建立用戶多場景網絡,持續優化用戶體驗,各大銀行都在積極不斷探尋更加適合用戶的定製化服務,最終在迭代中實現用戶價值的持續挖掘。


原創不易,喜歡請動手點個贊哦~ 首頁瞭解更多金融、銀行、理財有趣觀點與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