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四卷《朱自清文集》。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朱自清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朱自清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後他致力於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俞平伯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1900─1990.10)古典文學研究家,紅學家。詩人,作家。原名俞銘衡,浙江德清人。

朱自清、俞平伯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出現的年紀相當的著名學者作家,同為浙江人,同從北京大學畢業,同做過北京大學教授;同時寫詩寫散文,同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同有成果。

國內某知名作家撰文說,朱自清、俞平伯不但把秦淮河作盡了;也把同題散文作盡了;把寫景散文也作盡了,把作文才氣也作盡了;把同題作文也作盡了。一連串作盡,嚇得後人不敢再作同題文章了。事實上也是這樣,作同題文章在朱、俞同題散文前後都曾有過,都不曾有朱、俞二位大家取得的齊名成就。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百年來,秦淮河承載著六朝古都的歷史,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筆墨,形成了一條或隱或現的文脈。

1、李白奠定了後代詩人“六朝煙水”“金陵懷古”的基調。

《金陵三首》其二

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餘後湖月,波上對瀛州。

2、杜甫對金陵的嚮往:

《絕句四首》之三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3、劉禹錫對金陵的感嘆:

金陵五題·石頭城 (其一)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杜牧對金陵的留戀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5、王安石對金陵的嗟嘆

桂枝香 •金陵懷古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秦淮八豔:最早見於明代餘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兩人。組成了著名的秦淮八豔,又稱“金陵八豔”,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藝名伎。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一部表現亡國之痛的歷史劇。作者寫了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豔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記敘了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見聞感受,作者在聲光色彩的協奏中,敏銳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時地、不同情境中的綽約風姿,引人發思古之幽情。

全文共8個自然段,大致可分為一個小序、四個部分:

小序(第1段)開篇很簡潔,直接點明瞭時間、同遊者以及船型。

第一部分(第2——3段)寫進入繁華河段前的情景。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第2段寫船、寫燈,觀察細緻,白描,筆觸非常細膩,體現出“工筆畫”的特點。

段末談到秦淮河在歷史上的“豔跡”,這也是文人寫遊記必要提到的一個特點。

第3段寫水、寫歌妓、寫橋。

隨著時間的推移,寫水的細微變化。寫歌妓的生活困頓,為下文相遇打下伏筆。寫橋的今昔變化,過去的繁華富麗,現在的破舊黑沉。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第二部分(第4——5段)寫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是文中寫景寫情最集中的部分。

第4段寫秦淮河的夜是薄的,水是綠的,最後寫到船伕的態度,“這無可無不可,無論是升的沉的,總之,都比我們高了。”從對船伕(體力者)的“揚”,和對自身(腦力者)的“抑”,可隱約看出當時的一些社會思潮和作者自己的思想傾向。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第5段寫秦淮河的鬧熱與我們的被感染,最後再寫到秦淮河的燈是渾的,月是清的,以及燈月裡的樹木和遠處的天際線。

有一系列的譬喻:

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

天是藍得可愛,彷彿一汪水似的。

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

月兒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

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的老人。

遠處一兩片白雲,亮得現出異彩,像是美麗的貝殼一般。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第三部分(第6——7段)寫與歌妓一段難解的糾紛和“我”內心的矛盾掙扎。

人的慾望:“憧憬著貼耳的妙音”,並且“固執的盼望著,有如飢渴”。道德律的壓迫:“接近妓者總算一種不正當的行為”;

第四部分(第8段)寫返

回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見:月色冷清清,一隻載妓的板船

聞:歌妓唱著“青衫的調子”,響亮而圓轉

感:依戀——寂寞——深悔——不足之感——懊悔——悵惘——幻滅

藝術特色

  • 1、富有詩情畫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筆下如詩、如畫、如夢一般。
  • 2、縝密、細緻的特色。朱自清在描繪秦淮河的景色時,將自然景色、歷史影像、真實情感融會起來,洋溢著一股真摯深沉而又細膩的感情,給人以眷戀思慕、追懷的感受。

俞平伯

初泛(驚奇與欣喜)

“哲人長閒”

“世短意恆多,斯人樂久生”

朱自清

重遊(情與思結合)

“每一剎那間有每一剎那間的意義和價值”

“惆悵著過去,憂愁著未來”

朱文

感情跌宕,大起大落,吐露心中情感

“文人之遊”歷史情結 ,意氣用事

情由景生,景因情移

——以“夢境”中的喜悅襯托現實的苦悶

俞文

超然物外的閒適,“及時行樂”

“哲人之遊”達觀、灑脫

緣情悟理,“無怨而無哀”

——超脫既是對現實的不滿和反抗,也是自我保護


王國維“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有我之境” (雙方互記 )為尋夢境的慰籍,但逃不開現實攪擾。

無我之境” 冷靜超脫,樂意融融。

屠格涅夫說:“在文學天才身上……自己的聲音是最重要的。生動的、自己特有的聲調,其他任何人喉嚨裡都發不出的音調是最重要的。”

朱俞二人,都是正直、坦蕩的知識分子。他們真誠作文,在讀者面前敞開胸懷,吐露真情,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調。他們由於各自性格和氣質的不同,而走著不盡相同的人生道路。

俞以其超然物外的哲理為武器,歷經風霜而坦然面對人生;朱出汙泥而不染,寧願以其燦爛的生命為最高的憤怒和抗議。我們從這兩篇名同而風格迥異的散文之中,可以找到他們性格、氣質和處世哲學的不同,而風格的不同,主要也是這些因素決定的。

碼字不易,您的點贊和關注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