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睿智的父母(三)

胸襟比智力更重要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

做睿智的父母(三)

遺憾的是,現在對品德重視的人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了,對父母們談品德教育等於不合時宜。至於說到一個人的胸襟和抱負,更是我們父母們不願聽的海外奇談,因為與當下的考試分數無關!

意志、品德、胸襟和抱負其實正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我們在看人物傳記時常常都會對傳主幼年時的不同凡響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這種成就動機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

做睿智的父母(三)

意志、品德、胸襟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裡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和自己。

做睿智的父母(三)

不做教育的旁觀者

在多年的一線教學工作中,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依賴太重,認為孩子的教育就是學校的責任;這很大程度上走入了教育的一個誤區,我稱之為“家庭教育缺失的年代”。

儘管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不惜重金的投入,卻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家長花錢選名校,花錢上輔導班,本也無可厚非;但是,在家長們過多的依賴學校和輔導班的同時,恰恰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忽視了。

做睿智的父母(三)

基於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三個彌補性的對策,希望會對很多家長有所幫助。

對策之一:重視家庭活動的開展

家庭教育一定要注意體現出適當的“儀式感”,而通過“儀式感”舉辦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家長完全可以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如春節期間開展“受歡迎的小客人,受稱讚的小主人”實踐活動;在婦女節、重陽節期間開展“媽媽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動;在中秋節期間開展“我愛我家”的系列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家長以“情感”為橋樑,以“親情”為紐帶,適時對孩子進行教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睿智的父母(三)

對策之二:重視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應該非常精心地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父母應該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讓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諧、文明、健康、寬鬆的家庭氣氛中。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培養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孩子樹立平等、契約、寬容、創新、共生的現代意識,讓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作為學校,有義務、有能力對家庭教育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做睿智的父母(三)

對策之三:重視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長委員會可以發揮應有作用,在聯合學校和校方充分溝通後,要利用家長學校和家長開放日,利用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觀點,全面而系統的指導家庭教育。

比如課題:指導家長“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對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做睿智的父母(三)

比如課題:指導家長“賞識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從小就處在選擇之中,幾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選擇。

孩子的興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會幹的,他就越想幹,會了就不幹了。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後盾。

在提高家長認識的基礎上,採取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教育重在“如何做”,家庭教育重在“怎麼做”。

做睿智的父母(三)

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榜樣,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實踐,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