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配圖,版權市場的悲哀還是行業規範的前兆?

近日,視覺中國—一家從事圖片生產、傳播和版權交易的互聯網上市公司,因主張黑洞照片版權而備受詬病,其圖庫收納國旗、國徽,以及未獲授權圖片並進行版權交易的行為更是引發眾怒。目前視覺中國網站已被天津網信辦責令整改。此事一出,類似網站,如全景網絡、東方IC也相繼閉站自審。

1、視覺中國事件引發圖片版權市場波瀾

事實上,在視覺中國因此事全網皆知之前,很多市場上的企業和自媒體就曾被其主張過圖片侵權,並礙於自身“理虧”或版權意識的匱乏,或多或少支付過一定的費用“平事”。根據天眼查網站的數據,截至2019年4月18日,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涉訴142起,旗下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涉訴4011起,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涉訴高達8061起,而大部分訴訟的案由都為著作權侵權糾紛,被告中不乏騰訊、搜狐、新浪、如家酒店、光大銀行等知名企業。


不敢配圖,版權市場的悲哀還是行業規範的前兆?

圖片來源:天眼查

當然,若視覺中國自身確實為圖片權利人,則正當維權無可厚非,而問題在於其權利人的身份存疑,若其圖片庫的素材本身就是從其他渠道盜用而來,又打著權利人的旗號索要高額的侵權賠償,可謂是典型的賊喊捉賊。事件發生後,視覺中國發布了致歉信,信中說明其不合規圖片由簽約供稿人提供,而平臺負有審核不嚴的責任,至於平臺到底是沒有做到嚴格確權,還是放任為之,從其圖片千元到萬元不等的高額售價中可見一斑。正如央視評論所說,“視覺中國以‘能奈我何’的嘴臉,把法務做成銷售,一頭侵犯原創者的合法權益,一頭對使用者進行維權敲詐”。

不敢配圖,版權市場的悲哀還是行業規範的前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影像新浪微博

2、圖片版權保護相關問題的思考

視覺中國事件發生後,打著維權名義碰瓷的“視覺中國們”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曾經支付過高額版權費用的企業和自媒體更是藉此機會出了一口惡氣,在全民唾棄知識產權界“黑惡勢力”的同時,更引發了公眾對版權保護的相關問題的思考,人民日報發佈的新浪微博中發問“怎樣的圖片能收費?著作權是否真成立?”與此同時,另外兩個問題也同樣值得關注:作為圖片的使用者,如何合理使用他人的智力成果;作為圖片的創作者,又該如何保護自身的版權。

根據《著作權法》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作品是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固定的智力成果。美術和攝影作品都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只有在以下情形下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

不敢配圖,版權市場的悲哀還是行業規範的前兆?


圖片來源:北大法寶v6

也就是說,使用他人的圖片作品,除法律規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外,應當與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得到作品的授權後,方可在授權地域、期間和授權範圍內使用作品。

視覺中國作為版權管理交易公司,其圖庫中的圖片應該明確得到著作權人的授權,而非將其簽約供稿人提供的圖片不加審查,加上自身水印後明碼標價進行交易,且在交易圖片時也應在授權協議中明確約定授權使用範圍。另外,對於商用圖片來說還存在肖像權的問題,對於未取得肖像權授權的圖片,也應明確說明。

互聯網的發展讓蒐集素材的渠道更加廣泛和通暢,著作權人也從專業化向大眾化轉變,只要擁有一部手機,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拍出享有著作權的圖片並上傳到社交網站,也正因此,對作品的保護變得愈發困難。作為圖片的著作權人,在完成作品時已經享有著作權,但為權利得到更好的保護,可以通過登記方式對著作權進行登記。一旦發現自己的作品被侵權,應當儘量蒐集侵權證據,聯繫侵權人或訴諸法律進行維權。

3、版權市場淨化需各界努力

圖片網站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中提到,“尊重原創和版權,這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具體公司經營模式的優劣,也不能否定第三方平臺在保護知識產權、捍衛創作者權益中的積極作用”,對於視覺中國此類平臺,我們批判它的經營模式,但也不能矯枉過正,一棍子打死。視覺中國事件的發生同時也推動了國家對於版權市場的規範,國家版權局就此事回應道,“國家版權局重視圖片版權保護,依法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各圖片公司要健全版權管理機制,規範版權運營,合法合理維權,不得濫用權利。國家版權局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即將開展的‘劍網2019’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圖片市場版權秩序。”4月14日,人民網發表文章表示,“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更好整合媒體圖片資源,保護創作者合法權益,人民網倡議主流媒體在淨化版權市場一事上主動擔當。全國主流媒體應儘快在圖片採編、使用和版權交易等方面形成聯動機制,實現共融互通,建立合作聯盟,成為圖片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實現網絡飛速發展與版權保護的平衡仍然任重道遠,視覺中國事件的爆發直接推動了有關部門對版權交易行業的規範和治理,同時也為公眾上了一場生動的版權公開課。無論是高價購買未得到授權的圖片還是將他人的圖片拿來就用都不是正道,“不敢配圖”恰恰體現了版權意識的提升,當版權交易實現合規、便捷,公眾自然也就可以合理、放心配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