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正:新聞發言人的使命與智慧

趙啟正:新聞發言人的使命與智慧

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 趙啟正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災難降臨,讓北京市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遭遇嚴峻考驗。在這場公共危機的管理過程中,信息發佈和信息公開的重要性第一次廣泛深刻地被社會各界所認知。

為適應新的信息輿論傳播環境,做好信息公開與輿論引導工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並積極推動在國務院相關部委進行試點,設立新聞發言人,由此開啟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化建設的征程。

1

建設歷程

十幾年來,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化建設經歷了從試點到推廣、從個別到普遍的過程。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機關到企事業單位,都普遍建立起了新聞發言人制度。

近年來,中辦、國辦持續就政務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新聞發佈等事項頒佈相關條例、辦法、意見、通知等,從政務公開、新聞發佈的原則、程序、形式、內容,乃至發佈的平臺、渠道、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了相應規定和要求。可以說,今天中國新聞發言人的制度化建設,已逐步走向健全、規範和完善。

政府通過新聞發佈,在政務公開、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保障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對中國社會的改革與進步起到了特有的推進作用。同時,通過新聞發佈,及時向外國公眾和政府發出中國聲音,在複雜多變的國際輿論環境中表達立場、解疑釋惑,發揮著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雙重作用。

今天,雖然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還有不少需要改進之處,但應該承認,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進入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階段。

我國關於新聞發言人的專門規定有兩個:一個是1983年2月出臺的《關於實施〈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和加強對外國記者工作的意見》,一個是1983年11月出臺的《新聞發言人工作暫行條例》。此後一直沒有更新的文件發佈,其他有些重要文件雖然涉及新聞發言人的工作,但都不是一個專門文件。

新聞發言人制度要與時俱進,新聞發佈制度還需進一步發展規範,可考慮制定新的新聞發言人制度。

趙啟正:新聞發言人的使命與智慧

2

建設方向

新聞發言人制度,不僅擴大了國內民眾知情權,使政府更貼近人民群眾、使人們更深入瞭解政策制定的緣由及執行中的問題,同時也是中國政府向世界最快捷、最有效表述立場的方式。

隨著時代發展,每天發生的事情五花八門,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果政府機構包括社會各種專業機構不主動發佈新聞,就會引發各種猜測甚至誤解。

新聞發言人只是一個機構的代表,日常表達由他負責,實際上,他所說內容是所代表機構的各部門、部局科室共同的觀點。他說的話,雖然有個人風格,但絕不是個人的觀點或評論。如果沒有大家提供的好的信息基礎——明確的觀點、足夠的資料、精確的數據,新聞發言人的表達就不具有代表性。

我國的幹部序列中並沒有發言人的位置,任用標準也是各單位自行決定的。重要機構的新聞發言人應該是專職的。新聞發言人不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而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他要隨時觀察國內外輿論、本領域有關動態,並研究相關政策、與時俱進進行“議程設置”。有了充分的準備,才能保證成功的新聞發佈。

一個機構不能只是孤立地任命一位發言人,還要有常設的發佈團隊做支撐,一個人再優秀也孤掌難鳴。在擔任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期間,筆者請政協的幹部、主流媒體的編輯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博士生組成的小團隊幫助收集各方信息,同時設計可能的答問要點。

在很多國家,一個新聞發言人手下是有一群人在忙碌的,成員一定要專業化、專職化。應對突發事件,沒有經過訓練的新聞發言人是難以自如應對的,需要團隊協同工作。

新聞發言人也應當能夠列席所在機構的重要會議。法國總統的一位資深發言人曾說過,他作為發言人最重要的工作是跟著總統走,總統到哪兒,他到哪兒。瞭解了總統的思想、觀點和決策,才能做好他的發言人。

政府各部門的領導對發言人應有足夠的體貼和寬容,不能因為偶爾失誤就過於苛責,應為發言人提供更多支持和保護。另一方面,很多發言人表現優秀,工作要提升,位置會變動,成熟的發言人走了、新手來了。發言人更換得太快,對工作也是有損失的。

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內是為了溝通公眾、保證監督、爭取理解,對外是為了溝通世界、說明中國、解疑釋惑。政府機構的新聞發佈是請媒體把政府的政策主張向公眾傳達、解釋、說明。同時,向公眾報告後,還要請公眾監督。

官員的新聞素養是執政能力的要素之一,不善於和媒體溝通,執政能力就有所欠缺。我們所處的是信息時代,領導幹部必須重視媒體,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否則,就會給小道消息的傳播留下空間和時間,再去闢謠就會事倍功半。

趙啟正:新聞發言人的使命與智慧

3

建設舉措

如何應對公共危機事態

國家對突發事件的報道已有明確規定,每當遇到突發事件,不及時說明事實、立場和處置辦法,就可能失去最好時機。不能以還沒有調查清楚為由不發言,應瞭解到多少情況就先說多少情況,以後可以再補充。

突發事件一般都有其複雜性,要做到迅速、準確發佈,就必須講究效率。報道好突發事件,首先必須建立起有效的責任系統,這個系統要極其高效才行。

所謂新聞發佈,不是有了緊急事態和突發事件才發佈,而是在日常就要建立本機構新聞發佈的機制,隨時發佈應當讓公眾知道的信息。這裡包括幾個方面工作:

建立新聞發佈工作小組。作為小組成員,平時要多關心與本機構有關的社會動態,包括民意、政策變動、其他城市或機構動態等,這樣,就能對國情、本行業行情、政策等有更為真實客觀的瞭解。

主動進行議程設置。比如,醫院發生嚴重的“醫患衝突”甚至聚眾鬧事,怎麼辦?如果有預案,一步一步執行起來就不會有大的閃失。

多關注其他工作環節進展。發生危機事件的時候,新聞發佈只是危機處理中的環節之一,還要顧及其他工作環節的進展。比如,如何讓災難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如何救治傷員,如何恢復交通,等等。另外,也不能在發佈會上說了很多事情,最後再說人員傷亡,甚至對傷亡信息含糊其辭,人的安危是第一位的。

如何面對尖銳問題

敏感問題往往是國內特別是國際社會特別關注的問題,越是敏感問題越要及時予以回應,含混回答會使敏感問題更加敏感。對敏感問題的背景、進展、國內外主要媒體的報道、國際輿論以及本國政府的態度、本國的民意等,都要做仔細研究,確保有所儲備。

每天都有新的問題出現,不能用從前的見解來解釋今天的事態,新聞發言人要隨時瞭解敏感問題的進展。

在新聞發佈現場,不必過於注意追求所謂“技巧”,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要求,有幾點要提起注意——

不要為幽默而幽默。生動往往不一定準確,容易節外生枝;

不可意氣用事。應理直氣壯在胸,心平氣和在外;

不必賣弄聰明,要和記者誠懇交流。

如何提高新聞發言人素質

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帶來了更深層次、更大範圍的變革,社會發展變化之快速與劇烈遠遠超出預期。與此同時,中國逐步融入國際社會,面對的國際環境日益複雜。在變革的時代,新聞發言人需要加強理論、政策、法律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充分認識和了解當代全新輿論格局下的新聞傳播規律,擴展知識領域,提升品格修養,提高專業能力,使新聞發言人的工作適應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聞發言人只有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才能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

新聞發言人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在2003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兩次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上,筆者把新聞發言人的素質概括為三句話:

政治成熟,立場正確,勇於負責;

內知國情,外知世界,兼修文化;

講究邏輯,有理有節,善待記者。

“政治成熟”是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深刻理解,對黨和國家的政策,包括新聞發言人所代表的政府部門的政策有融會貫通的知曉和掌握,能夠在政治上純熟把握和應對局面;“立場正確”就是要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勇於負責”是指有時遇到臨時發生的問題,如果不予回答,會引起不良後果,即便沒有時間去請示,能答還得答,因為維護的是國家的利益和榮譽。

“內知國情”是指不僅要有關於我國國情的基本的知識儲備和本機構工作領域的知識儲備,還包括對一些隨時發生的時政性問題的瞭解;“外知世界”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必須知道回答的問題在國際社會上是一種什麼情況,另一方面應該對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所瞭解。瞭解外國人與中國人的文化差異,有助於準確表達我們希望他們瞭解的信息,也更容易產生好的傳播效果;“兼修文化”指是的新聞發言人應該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較深厚的文化修養,特別是要認可人類文明的多元形態,瞭解不同的文化構成和價值體系,在此基礎上為促進多元社會群體和多元文化群落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諧共生進行有效的信息傳播。

“講究邏輯”和“有理有節”的基礎就是實事求是。如果碰到尚不瞭解的情況、不知道的問題,或涉及國家機密的問題,可以說“下次告訴你”,或“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絕不可以說假話或胡亂應付,破壞新聞發佈的權威性;“善待記者”說的是要理性看待新聞發言人與記者之間的關係。記者是新聞人,追求的是新聞的真實性。他不是你的學生,不是你的部下,也不是你的敵人, 某種意義上甚至不是你的朋友(作為個人關係當然可以是朋友,這裡是就新聞發佈的場合而言)。不是學生,就沒有必要像講課一樣長篇大論;不是部下,就不能以作指示的口吻講話;不是發佈場合的“朋友”,就不能說我只告訴你們,千萬別說出去;不是“敵人”,就要理解雖然有時他們會提一些尖銳問題,但都是職責所在。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中國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世界的利益,無論懷著什麼樣的立場和心情,人們都會關注中國的發展。而新聞發言人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效率最高、傳播最快的一個崗位。歸根結底,新聞發言人的職責是講好中國故事,其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是充滿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有了這份自信,加之自身的艱苦努力,就會成為一個卓越的新聞發言人,為這個時代和身處的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來源:新聞戰線

作者:趙啟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