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10AT是當前量產的最高擋位數的AT自動變速箱,分別有豐田的AWR10L65系列和GM/Ford聯合開發的10R80系列。

現階段,10AT是先進自動變速箱的技術標杆,肯定先用於大排量的豪華車。對標杆的技術分析,有利於瞭解AT自動變速箱技術發展趨勢。先進的10AT必然有先進的行星機構,本篇文章先進行縱置10AT行星機構的對比分析,看看豐田和GM是如何設計自己10AT的行星機構?相比於6AT/8AT,10AT的行星機構先進性體現在哪裡?豐田和GM在設計過程中有沒有考慮繼承性,有沒有考慮自身企業的技術優勢等?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豐田的10AT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GM和Ford聯合開發的10AT

豐田的10AT行星機構分析

豐田的橫置8AT剛開始大批量裝備車型上市,所以沒必要那麼快更新橫置平臺的9AT或者10AT。但縱置平臺的8AT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了,升級到9AT或者10AT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更何況縱置平臺代表豐田豪華車車型,是利潤和品牌宣傳的保障。

豐田的縱置8AT採用萊佩萊捷行星機構形式,是在其縱置6AT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三自由度萊佩萊捷式行星機構不可能再改進出10AT來,因為萊佩萊捷式行星機構中的拉維納機構不可能再被打散(拉維納機構是一個整體,沒法打散增加機構的自由度),因此只能通過增加操縱元件實現擋位的增大;但如果增加操縱元件,則三自由度萊佩萊捷式行星機構的操縱元件就到達7個了(原來8AT就有6個操縱元件),每個擋位不工作的操縱元件達5個(7-2=5),一方面溼式操縱元件的拖曳功率損失增大,影響傳動效率,另一方面7個操縱元件的結構也很複雜。所以,豐田發展10AT必須放棄8AT的萊佩萊捷式行星機構,採用四自由度的行星機構,保證操縱元件小於或等於6個。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豐田10AT傳動簡圖及換擋邏輯圖

在縱置平臺上,1個行星排的軸向尺寸是要小於1個溼式離合器的,因此寧願增加1個行星排比增加1個溼式離合器,結構上更划算。所以豐田採用了4個行星排、6個操縱元件的四自由度行星機構的傳動方案,6個操縱元件,每個擋位需要接合3個操縱元件。

從輸入端往輸出端看,前面兩個行星排為拉維納行星機構,4AT的典型行星機構。後面的兩個行星排為辛普森機構,也是4AT的典型行星結構。非常明顯,該10AT就是2個4AT的組合,中間通過C1\C2\C3三個離合器連接。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豐田的10AT是由2個4AT組合而成

豐田的AT變速箱的行星機構都非常具有繼承性,大致可以這樣理解:6AT(拉維納機構+1個單行星排+5個操縱件)就是1.5個4AT,8AT(拉維納機構+1個單行星排+6個操縱件)是1.75個4AT,而10AT就是2個4AT。行星機構的繼承性非常好,技術不斷迭代,成熟可靠,非常符合豐田的性格。從4AT到10AT都是辛普森行星機構、拉維納行星機構和CR-CR行星機構的組合。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常用的4AT行星機構

豐田10AT行星機構的組成規律與ZF的橫置9AT、KATE的縱置9AT和Benz的縱置9AT非常類似,都是由上述三種典型4AT行星機構的組合而成(後續會單獨寫一篇9AT/10AT典型行星機構的分析)。

GM/Ford的10AT行星機構分析

GM的縱置8AT、ZF的縱置8AT和GM的縱置10AT有莫大的淵源。

GM的縱置8AT與ZF的縱置8AT其實是同一個行星機構傳動方案,只不過是GM在結構設計過程中,把4個行星排中的2個換了個位置。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GM的終置8AT和ZF的終置8AT是同一個傳動方案,只是行星排的位置不同

當GM在發展其10AT時,還是採用了在ZF的8AT基礎上改進而來。GM宣傳獲得了ZF的離合器設計方面的專利授權,個人估計GM應該是跟ZF達成了某些協議後,才能在ZF的8AT基礎上研發10AT。

GM10AT和ZF8AT的區別是:僅增加了一個離合器(下圖中的F離合器),增多了2個擋位。該行星傳動方案是五自由度,6個操縱元件,每個擋位接合4個操縱元件,僅僅只有2個空載的操縱元件,可有效降低拖曳功率損失。每個擋位切換時,只需切換其中的一個操縱元件,並且繼承了ZF8AT中的跳擋功能。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GM和Ford聯合開發的10AT傳動簡圖及換擋邏輯圖

這是目前量產AT中最最最牛逼的行星機構,理由如下:

  1. 首先它是第一個量產的五自由度行星機構,把AT行星機構的自由度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如果想要看到六自由度的行星機構,要等到14AT以後了,我估計那時AT都已經可以進博物館了。
  2. 這個行星機構離合器操縱序列很合理,C(6,4)=15,用了11個擋位,行星機構的複用率比較高。在12/13AT沒有出來之前,是所有大於9擋AT中機構複用率最高的。
  3. 結構設計很合理,套軸層數不多,最多隻有兩層;構件的迂迴度也比較好,只有第1個行星排的行星架和第4個行星排連接的長筒構件,其他的結構設計都非常舒服。
  4. 制動器/離合器的最大力矩小,可縮小制動器的容量;以一擋為例,A\B制動器共同分擔制動反力矩,制動器容量小,有利於縮小體積和重量。

GM寧願放棄其縱置8AT的結構繼承性,也要採用ZF的8AT進行改進成為10AT,說明該五自由度行星傳動方案是有其獨特的技術優勢的。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GM和Ford聯合開發的10AT結構圖

10AT行星機構設計

這麼複雜,這麼牛逼的行星機構是傳動專家排腦袋設計出來的嗎?是萊佩萊捷式6AT行星機構那樣,由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靈感突現嗎?

不是,這都是行星機構綜合的計算機程序算出來的。最簡單的算法是暴力窮舉,把所有可能的行星機構傳動方案計算一遍(4個行星排的排列組合數目可達億級),看看那個傳動方案合適。

就算是豐田的10AT,我承認:我也無法單靠一支筆和一張紙,算出來和畫出來這個四自由度的傳動簡圖,即使我知道設計方向,10AT是兩個4AT的組合。當然,看到這豐田的10AT傳動簡圖後,我還是可以分析其組成規律。

具體到ZF的8AT和GM的10AT,那就更不可能用人工設計了,肯定是計算機算出來的。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你也無法一眼看出來它是由什麼典型的行星機構組成的,基本沒有什麼明顯的規律可言。

ZF和GM都有自己開發的行星機構綜合程序,才能在10年前就開始佈局9AT、10AT的專利。德國的高校與工業界的合作比較深,很多課題都來自工業界,雄厚的基礎研究加上良好的產學合作,是國外AT技術不斷創新的推動力。

豐田和GM的10AT行星機構對比

單從行星機構本身來說,GM的10AT比豐田的10AT高了一個level。行星機構的自由度、機構複用率、制動器的最大容量、拖曳功率損失等方面都比豐田的10AT優。

但是不能說豐田的10AT行星機構就差,考慮到豐田的10AT就是兩個4AT的組合,結構工藝完全繼承了豐田以前4AT、6AT和8AT,技術一脈相承,一代一代升級,腳踏實地,成熟可靠、成本可控,這都是豐田最拿手的。

汽車行業是充分競爭的,市場說了才算,技術先進不一定能成功。加上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能把某個垂直小領域做精、做好,因此估計豐田的10AT最終的性能不會比GM的10AT差。當然,他們兩個變速箱的細分市場都不一樣,一個是美式肌肉,一個是東方典雅。

但兩個變速箱均能代表各自品牌的技術實力,GM大大咧咧,不屈小節,但基礎研究雄厚,創新能力超強。豐田嚴謹、精工、技術迭代穩健,注重成本和技術繼承性。

小結

  1. 豐田的10AT為四自由度行星機構,採用4個行星排,6個操縱元件。
  2. 豐田的AT變速箱行星機構都非常具有繼承性,大致可以這樣理解:6AT(拉維納機構+1個單行星排+5個操縱件)就是1.5個4AT,8AT(拉維納機構+1個單行星排+6個操縱件)是1.75個4AT,而10AT就是2個4AT。
  3. GM的10AT為五自由度行星機構,採用4個行星排,6個操縱元件。
  4. GM的縱置8AT、ZF的縱置8AT和GM的縱置10AT有莫大的淵源;GM的10AT在ZF的8AT基礎上改進而來,僅增加了一個離合器,就增多了2個擋位。
  5. GM的10AT是第一個量產的五自由度行星機構,是目前量產AT中最最最牛逼的行星機構,把AT行星機構的自由度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如果想要看到六自由度的行星機構,要等到14AT以後了;估計那時AT都已經可以進博物館了。
  6. 單從行星機構本身來說,GM的10AT比豐田的10AT高了一個level,行星機構的自由度、機構複用率、制動器的最大容量、拖曳功率損失等方面都比豐田的10AT優。
  7. 豐田的10AT結構工藝完全繼承了豐田以前4AT、6AT和8AT,技術一脈相承,一代一代升級,腳踏實地,成熟可靠、成本可控。
  8. GM10AT和豐田10AT的行星機構都是計算機設計出來的,工程師人工很難設計出如此複雜的行星機構;得益於雄厚的基礎研究,ZF和GM都有自己開發的行星機構綜合程序,10年前就開始佈局9AT、10AT的專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