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在健身房裡,很多人喜歡訓練到力竭後的酸爽快感,但是“力竭”並不是進步的必要條件,很多時候甚至會阻礙我們的前進。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省時省力、無需力竭的訓練方式,希望能讓更多人開啟自己的健身旅程!

“我經常訓練做到力竭,因為都說力竭的那幾下最有效!”

在健身房進行力量訓練,大家會不可避免地聽到各種各樣的“大神理論”,有些比較容易辨認,一聽就知道是偽科學,比如“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但也有一些迷惑性較高的理論,甚至會引用健美傳奇的話來進行佐證,比如今天說的:“訓練必須要力竭(training to failure)才最有效!”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施瓦辛格等健美大神有很多類似的建議

訓練力竭,指的是當我們做力量訓練時,在負重下重複動作,直至自身力量無法完成下一次重複。

為何那麼多人對“訓練至力竭”如此推崇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超量恢復(Supercompensation)原則”。這一原則,描述了我們肌肉在經受訓練後,耐受度下降,但是隨著身體的休息恢復與營養補充,肌肉力量、耐力、肌糖原儲存水平以及肌肉圍度可能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Hingst et al,2018),從而讓我們變得更強壯、肌肉線條更明顯。

下面就是超量恢復的曲線變化圖: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超量恢復原則

基於這一理論,很多人進行了“推演”,認為把單次訓練刺激加大,那麼超量恢復的效應就會理所應當的更強!所以,很多人做力量訓練時,恨不得每組做到力竭,給自己整的渾身痠痛,心裡卻美滋滋,覺得自己正在進步的大道上全力奔跑......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力竭”並不是最優方案

理想很美好,然而現實很骨感!

很多人在追求“力竭”的道路中,往往會遇到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訓練過度(Overtraining)!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疲勞、癱軟

當我們在訓練中刻意追求力竭時,確實會給中樞神經與肌肉組織造成更大的疲勞,但相應的,想要恢復到能訓練的身體狀態,我們就需要更長的休息時間更好的休息質量以及更到位的營養補充!

然而,大多數訓練者並沒有這樣的意識或條件,來確保自己得到足夠的恢復,於是身體就只有不斷地堆積疲勞、無法得到超量恢復,反而讓身體變得越來越弱,彷彿被掏空一般.....

這樣的情況,就叫做“訓練過度”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訓練過度”的變化曲線

很多健身愛好者對於訓練計劃沒有概念,喜歡參照健美運動員、健身網紅的訓練計劃,身體每個部位要做4-5個訓練動作,然後每個動作要做3-4組,每組還要完成8-12次,甚至經常要求訓練到力竭!這樣的訓練容量很可能超出一般自然健身愛好者的身體承受能力,所以,很多健身愛好者在訓練幾年後發現自己的訓練水平不進反退,很可能就是“過度訓練”導致的苦果。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像州長一樣練,就能練得像州長?沒戲......

在經濟學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概念,叫做“邊際效用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指的是當我們在一定時間內,針對一個物品的應用超過一定界限後,單次應用得到的效用(收益)逐漸減少的現象;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當我們餓了的時候,吃一個饅頭,感受到的收益(飽足感)是很強的,吃第二、第三個的時候,每一口都是非常享受,而且三個饅頭吃完以後我們可能就飽了,此時單個饅頭的效用達到了峰值;此時,再讓我們吃第四、第五、第六個饅頭,享受可能就逐漸變成折磨了!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邊際效用遞減

在身體訓練中,這樣的效應同樣存在!

在我們進行力量訓練時,訓練初期往往動作質量高、身體疲勞度低,神經、肌肉能夠很好地協同控制我們的身體完成動作;然而,隨著不斷地重複,我們中樞神經疲勞、肌肉耐受力降低,動作很容易走樣,身體關節、骨骼上承受的磨損也就越多,訓練身體的益處逐漸被傷害掩蓋!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單次訓練中,超過疲勞臨界點後繼續訓練會適得其反

追求訓練到力竭,就是在這條積累疲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建議大家頻繁訓練至力竭的原因!

嘗試GTG訓練:省時省力!

有沒有一種訓練方法,能減少疲勞與損傷,專注於動作質量、獲得進步呢?

今天要介紹的GTG(Greasing the Groove)訓練,就是體能訓練大師Pavel基於這一理念提出的。

提升身體力量水平,實質上是提高我們身體的某項運動技能,其最關鍵的因素在於中樞神經對於動作相關集群的募集能力;為了有效地提高中樞神經的這一能力,我們的訓練頻率非常重要。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神經募集對動作技能水平很重要

舉個例子:籃球運動員為了提高投籃這項運動技能,一定會每天進行投籃訓練,例如每天投進200球,而不是一個星期練一次投籃,然後在單次訓練中投進1400個球!

類比之下,如果我們想要提高自己“引體向上”、“臥推”、“深蹲”之類的運動技能,也應該提高訓練的頻率,相應的減少每次訓練中的次數與疲勞堆積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獲得更高體適能水平,避免疲勞的過度累積

為了達到強化神經募集能力的效果,GTG訓練法將我們原有的訓練安排完全打散,化整為零,讓訓練變得簡短、高效而且相對輕鬆!

那麼GTG訓練法究竟是怎麼安排訓練的呢?其實非常簡單,下面為大家舉例說明。

如果你想要提高嚴格引體向上的次數,那麼:

  • 先掌握自己當下大致的極限次數
  • 以50%-60%的極限次數作為每組訓練要完成的次數;
  • 每天進行3-6組的訓練,每組訓練至少間隔5分鐘以上,可以在一天內不同時間段內完成,避免急性疲勞;
  • 每週訓練5天以上,保持高頻率的訓練。

大家可以執行2-4周的GTG訓練,看看自己的這個單項的進步,一定會讓你滿意!

GTG有哪些優點與侷限

即使看上去很美好,但是這世界上沒有一種完美的訓練方法,GTG不是萬能的,在許多訓練項目中並不適用;

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一下GTG訓練法的優點侷限,讓大家更好地活用這一方法:

1.GTG訓練的優點:

  • 時間上安排更自由,不需要冗長、固定的時間表;
  • 能快速幫我們提升某個運動技能的掌握度,從而提升身體運動能力與素質;
  • 每次訓練所需的熱身時間減少;
  • 沒有“力竭”的訓練,不會產生身體、神經的急性疲勞,對生活、工作影響較低;
  • 尤其適合自重、壺鈴等外界負重相對較低的訓練;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GTG非常適用於提高自重訓練水平

2.GTG訓練的侷限:

  • 雖然短期內疲勞不顯著,但是長期下來,疲勞堆積仍會產生,而訓練者容易忽視長期疲勞的問題;
  • 對於耐力型的訓練動作適用性較低(比如一口氣做30多個引體向上,再用GTG訓練法意義就不大了);
  • 不太適用於槓鈴硬拉、深蹲這類高負重、全身多關節參與的訓練,因為需要充分的熱身才能安全執行;
  • 對於肌肥大訓練的效果沒有促進作用。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槓鈴深蹲這樣的動作不太適用於GTG訓練

寫在最後

很多朋友喜歡力竭訓練後的“泵感”,享受肌肉短暫充血變大後的喜悅,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切記“力竭”更像是“慶祝節日的香檳”,不應該成為我們“訓練菜單”上的常客!

介紹GTG訓練法,是希望為大家提供一個全新的訓練思路,並不是完全取代現有的訓練方式,希望大家能瞭解它們的利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使用!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健康路大家一起走!

這裡是福了李了體能體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給你傳遞專業的健身知識

訓練到“力竭”效果好?未必,“省時省力”的訓練可能更好!

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