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宋詞:秦觀為素未謀面的她寫下《踏莎行》,她為秦觀殉情而去

一天,秦觀路過紹興,當地太尉仰慕他的才華,在太尉府裡擺酒設宴,盛情款待他,並請來幾個歌妓為家宴伴唱添樂。秦觀被其中一個輕舞妙曼、歌聲纏綿的歌手吸引,而這個歌手也早已聽聞這個詞曲作家的大名。兩人心有靈犀,當場放電。秦觀應那個歌手邀請,當場為她量身定製了一首新歌《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首歌在悽婉豔麗中直擊傷心恨事,抒發了落魄的詞人與風塵女子共有的傷感與迷茫,每每聽得人淚滿襟袖,很快就成了歌舞歡場的上榜熱歌。他的老師蘇東坡聽了這支歌后,戲稱他為“山抹微雲秦學士”,從此,秦觀便有了個“山抹微雲君”的綽號(《宋史·藝文志》卷十《藝苑雌黃》)。

最美宋詞:秦觀為素未謀面的她寫下《踏莎行》,她為秦觀殉情而去

秦觀(1049—1100),江蘇省高郵市人,字少遊,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

青少年時期的秦觀一直遵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訓,在貧寒的家境中堅持讀書不輟。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而立之年的秦觀赴汴京參加全國科考,躊躇滿志的他落榜了。再埋頭苦讀三年後,第二次赴京趕考,又一次名落孫山。

這時,33歲的秦觀意識到光憑才學就想榜上有名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想通過科考進入大宋官場,還得有人賞識與推薦。

恰巧這時,已經名滿天下的大文豪蘇東坡來到他家鄉附近的徐州任知州。他便一咬牙,不忌冒昧地前去拜訪,並用詩歌直接表明自己的訴求:“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

為人謙和的蘇東坡把他的事記在了心上。第二年,蘇東坡給他出了一篇命題作文,想考察一下他的才華。當秦觀將作文《黃樓賦》交給老師時,蘇東坡被秦觀的才華驚呆了,連連稱讚他“雄辭雜令古,中有屈、宋才”。這十個字批語的意思是說,秦觀文章蘊含著古今雄勁的辭令,其中有屈原、宋玉的才華。當即將秦觀收入門下,從此開始了與秦觀的終身的友誼,二人的友情在“蘇門四學士”(其他三人是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中也是最情深誼長的。

三年後,又一個科考年到來時,人生指路明燈般的蘇東坡鼓勵秦觀複習再戰,並極力向宰相王安石舉薦他的才華,終於使得秦觀金榜題名。

但這個36歲的進士踏入仕途官場後,和他的老師蘇東坡一樣,很不順利。開始的七八年裡他,他只做過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太學博士、國史院編修、秘書省正字等寫寫文書的小官。隨後便在朝廷“新黨”的打壓下一路被貶南下。像有一種特殊的緣分似的,最後竟被貶到了荒蠻的雷州半島,與同樣被貶在海南儋州的老師蘇東坡隔海相望。

不久,蘇東坡遇赦北歸途經雷州時,兩人重逢。在恍若夢境的相逢敘舊後,蘇軾看了秦觀的詩詞,感慨他逆境中的作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老師的鼓勵下,秦觀的心境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放鬆平和,他甚至再燃生活的激情,多次深入鄉村民間,體察百姓的疾苦,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排憂解難。

這首《踏莎行》是秦觀被貶流放雷州路過湖南郴州時創作的名篇。據說也是為一個女歌手寫的。

《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相傳,當時羈旅在郴州的秦觀,有朋友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是郴州有一個女歌手酷愛他寫的歌,每在風月場上演唱之前,都要祈求底下五湖四海聽眾,希望如果有人哪一天在江湖上遇上了她的夢中情人秦觀,就請告訴他,她想得到一首他為她寫的歌。朋友說,這個痴人說夢的歌女,在郴州都成為了笑柄。秦觀聽了後,非但沒有一點笑意,反而眼中蓄滿了淚水。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感深深地打動了他,當晚就創作了《踏莎行》,託朋友轉贈那位歌女。詞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與感傷也深深打動了那位無緣相見的歌女。後來秦觀去世時,那個風月場裡的歌女甚至在夢裡就感應到了,披麻戴孝幾百里路前往弔唁,等秦觀安葬後,她也自縊為他殉情而去。

秦觀留傳下來的430多首詩詞裡,有近半是描寫愛情的,並大多是描寫風月場上女性的愛情的,可以說他是當時流行歌壇當之無愧的“情歌王子”。

可能你不禁要問,為什麼他對風月場如此情有獨鍾?為什麼他會對風塵女性如此用情?我想這是由他自己落魄的人生經歷和風塵女性漂泊的命運容易天然交集決定的。他們就像同一社會病根上開出的兩朵傷殘的花,可能沒有誰比秦觀更適合理解和讚歎那些風月場上的女性,沒有誰能像他對她們那樣“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了。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踏莎行》

曉樹啼鶯,晴洲落雁。酒旗風颭[zhǎn] 村煙淡。山田過雨正宜耕,畦塍[chéng] 處處春泉漫。

踏翠郊原,尋芳野澗。風流舊事嗟雲散。楚山誰遣送愁來,夕陽回首青無限。

作為北宋詞壇婉約派掌門人,秦觀所填寫的那些委婉含蓄,清麗感傷的愛情歌曲,不僅在當時就膾炙人口、唱響在大街小巷,即便到了今天,其中一些經過時光遴選的傑作,也仍然在被人們反覆吟誦。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就是被公認的秦觀的代表作《鵲橋仙·纖雲弄巧》。也是北宋以後歷代熱戀中的美眉小鮮肉們最愛的情歌。一首詞的上下兩闕都留下了不朽的名句,這恐怕是絕大多數詩詞作者所難以企及的。

究其原因,是它表達了戀人間最真實的狀態,充分而精準地抒發了他們因相逢而生愛慕,因別離而起相思,使戀人們天各一方時的孤獨思念得到緩釋。其“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感嘆和安撫,更是直入人心,就如同鵲橋一樣,為無數青年男女搭建了傳情達意的通道。所以說,正是風月把秦觀雕塑成了一代詞宗。

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去世前一年,秦觀就似乎預感到了自己人生的終點,親手寫下了一首輓詞,想象了自己辭世的情景:

自作輓詞

宋嬰釁徙窮荒,茹哀與世辭。

官來錄我橐,吏來驗我屍。

藤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

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

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

昔忝柱下史,通籍黃金閨。

奇禍一朝作,飄零至於斯。

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時。

修途繚山海,豈免從闍維。

荼毒復荼毒,彼蒼那得知。

歲冕瘴江急,鳥獸鳴聲悲。

空濛寒雨零,慘淡陰風吹。

殯宮生蒼蘚,紙錢掛空枝。

無人設薄奠,誰與飯黃緇。

亦無輓歌者,空有輓歌辭。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51歲的秦觀奉命北還,也像後來他的老師蘇軾一樣還未回到朝廷,就先死在了路上。

秦觀病逝之後,蘇軾將《踏莎行》最後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書寫在扇面上,並題詞說:“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意思是說秦觀(字少遊)死了,就是拿一萬個人來,也無法贖回他的價值。

清代王國維也在《人間詞話》中力挺秦觀:“少遊詞境最為悽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則變而為淒厲矣。”;“詞之最工者,實推後主、正中、永叔、少遊、美成,而前此溫、韋,後此姜、吳,皆不與焉。”

最美宋詞:秦觀為素未謀面的她寫下《踏莎行》,她為秦觀殉情而去

秦觀墓位於無錫惠山二茅峰南坡秦觀墓位於無錫惠山二茅峰南坡

秦觀墓,原建於其故鄉高郵,南宋紹興初,其子秦湛任常州通判時,將棺柩自高郵遷葬於無錫,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臺。


最美宋詞:秦觀為素未謀面的她寫下《踏莎行》,她為秦觀殉情而去

文遊臺

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

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