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01 基本解釋

所有者權益科目下面,通常看到的是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這四項,資本公積分成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很好理解,就是從利潤表導過來的數字。淨利潤中的10%(法定的是10%,企業也可以提高這個比例)就是盈餘公積,剩下的就是未分配利潤。也就是說,這兩個科目的數字全是依賴企業經營成果而來的,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服務賺錢了,就在這兒體現一個正數,虧錢了就放一個負數。

股本和資本公積就不一樣了,不是企業賺的錢或者虧得錢,就是股東直接投入的錢。資本公積下面的兩個科目,先說股本溢價,特別容易理解,就是後來人發現這個企業值錢了,想上車了,必須得多交錢,多交的那部分錢就是股本溢價。再說其他資本公積,這個怎麼來的呢?

上面說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是經營所得,需要有生產、提供服務活動來支持。股本和資本公積就是反著的,具體看其他資本公積,就是沒有生產經營活動而來的數字。

所以我們會看到,其他資本公積通常會記錄的東西包括: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增值、外幣折算差額、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股份支付等。發現沒,全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都是因為公司做了些非主業的動作,忽然發現公司賺錢了,但是又不是主業,所以沒法計入利潤表的。那怎麼辦,乾脆計入到其他資本公積中,既可以記錄清楚公司賺錢了,又沒有放入利潤表中給別人帶來誤解,堪稱完美。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02 有什麼用

這幾個解釋清楚,用處在哪兒呢?我們可以經常看到,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盈餘公積轉增股本、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這幾個區別就是從上面原因來解釋的。

當然轉增股本可以增加股份數量,降低每股股價,增加流動性。或者是為了湊一個大的股份數量為滿足上市要求什麼的。這些都很明顯,是廢話,不做解釋。

重點是,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不交稅。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交稅。對於股東來講,資本公積本來就是我投入的錢,沒有經過生產經營活動,沒有增加,所有當然不交稅。沒有雁過何來拔毛。

但是如果是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這兩貨是經過經營生產的增值部分,你增值部分變成股本那不就是分配利潤了嗎,當然得交稅。雁過拔毛。

(上面說的交稅是指股東交稅,資本利得)

03 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就是說給員工發股票或者給期權,會計該怎麼處理。(上面的純粹是想到了應該提前明白股份是什麼)

會計準則裡面會提到,股份支付分為權益結算的和現金結算兩種,權益結算呢就是說直接給員工發股票,或者給期權,現金結算就是說按照股票的價格變化等計算出一個數字來,公司給發這麼多現金。

時間點上面又要分為授予日、行權日、出售日、失效日、等待期和行權有效期。

而在行權條件方面,又分為可行權條件、非可行權條件,還會細分為業績條件、服務期限條件、市場條件、非市場條件。總體上看,分的特別細,讓人感覺亂七八糟的,看起來好難的樣子。

其實這個科目極其簡單,就記住,股份支付是幹什麼,是給員工發工資。所以一方面是員工提供了服務,另一方面是公司給了員工股份(或者按股份計算的現金)。

所以如何記錄只看兩點,首先記錄時間在員工提供服務之後,沒提供服務則不記錄。第二點金額確認的原則就是授予日能確定的因子不變,其他的因子按照記賬日計算(權益結算的那種,授予當天就能確定權益的價值,以後就按這個價值計算了,但是數量確定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等到行權的那一天,所以數量會變化。現金結算的那種,授予那天是無法計算價值的,只知道是對應的多少股份,只有在記賬那天才知道價值,所以確定的是股份數量,價值是變化的)

按這個規則,看一下,全部都說得通。

授予日可馬上行權的,需要在授予日做會計處理,因為授予日可行權表示,這是對員工之前提供服務的獎勵。

如果授予日不可行權,表示是對員工以後提供服務的支付,當下還沒有提供服務,所以不做會計處理。

附條件的按權益結算的:記賬的金額=授予日那天權益的價格*估計行權的數量。這裡面,授予日能確定的因子是權益的價格,以後也不變了,估計行權的數量是每年都會變化的。

反之,按現金結算的:記賬的金額=授予日那天的權益計算方式*權益價值*行權數量。這裡面,授予日那天只能確定了計算方式,以後不會變了,權益價值和行權數量都是記賬那天會變化的。

具體例子很無聊,貼幾個cpa教材的圖,關鍵是上面兩點規律記住即可,細節忘了無所謂,隨時查準則就行。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13 權益科目的解釋和股份支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